詹文豪,王 弘,王凌挺,白 凡,朱孝峰,齊美濤
(皖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弋磯山醫(yī)院 脊柱外科,安徽 蕪湖 241001)
[4] REINARTZ S,SCHUMANN T,FINKERNAGEL F,etal.Mixed-polarization phenotype of ascites-associated macrophages in human ovarian carcinoma:correlation of CD163 expression,cytokine levels and early relapse [J].Int J Cancer,2013,134(1):32-42.
[5] EDIN S,WIKBERG ML,DAHLIN AM,etal.The distribution of macrophages with a M1 or M2 phenotype in relation to prognosis and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cancer [J].PLoS One,2012,7(10):e47045.
[6] KACZMAREK M,NOWICKA A,KOZOWSKA M,etal.Evaluation of the phenotype pattern of macrophages isolated from malignant and non-malignantpleural effusions [J].Tumour Biol,2011,32(6):1123-1132.
[7] GUO L,LI SY,JI FY,etal. Role of Angptl4 in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inflammation[J].Inflamm Res,2014,63(1):13-22.
[8] HU K,BABAPOOR-FARROKHRAN S,RODRIGUES M,etal.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 upregulation of both VEGF and ANGPTL4 is required to promote the angiogenic phenotype in uveal melanoma [J].Oncotarget,2016,7(7):7816-7828.
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影響我國人群健康的常見疾病[1],椎間盤退變?yōu)槠渲饕∫?,常需手術治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發(fā)展和提高,頸椎病發(fā)病率逐漸增加。血脂水平是影響人們健康的一大重要指標,本研究旨在于探討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血脂水平和頸椎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收集弋磯山醫(yī)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44例頸椎病住院手術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54.52±9.54)歲;并收集同期12名頸部脊髓損傷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49.83±1.14)歲。脊髓型頸椎病組納入標準:①術前血脂以及頸椎MRI檢查資料完整;②既往無相應手術病史。排除標準:①嚴重慢性病病史患者;②椎管內(nèi)存在后縱韌帶骨化(OPLL);③頸椎骨折、感染、腫瘤及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對照組納入標準:①頸部脊髓損傷;②入院前無頸椎病相應癥狀。
1.2 研究方法 記錄患者空腹血脂參數(shù)水平,包括總膽固醇(G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患者年齡、性別、血壓等一般資料。根據(jù)頸椎MRI記錄患者病變節(jié)段,并根據(jù)改良型Pfirmann椎間盤退變分級[2]方法對患者相應節(jié)段椎間盤進行分級。
2.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脊髓型頸椎病組與對照組術前年齡、性別、是否高血壓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對照組GHOL、TG水平以及頸椎椎間盤退變評分低于脊髓型頸椎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HDL、LD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2.3 脊髓型頸椎病組年齡及血脂水平和頸椎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顯示,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年齡與頸椎退變呈正相關(P<0.05)。在患者血脂參數(shù)與椎間盤退變的分析中,患者GHOL、TG水平與患者椎間盤退變呈正相關(P<0.05),而LDL、HDL與椎間盤退變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脊髓型頸椎病組患者年齡及血脂水平與頸椎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分析
3.1 血脂對椎間盤退變的影響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脂水平與腰椎間盤突出及退變有明顯相關性[3-5]。然而,血脂水平對頸椎間盤退變影響原因仍不明確。李祖新等[6]認為脂代謝異常與其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易引起相應節(jié)段椎動脈狹窄,從而減少了對椎間盤的供氧,加速椎間盤的老化,并認為狹窄程度與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Longo等[8]對169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研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和甘油三脂及總甘油三脂的升高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于高血脂引起的椎間盤供血不足是椎間盤變性的關鍵之一。王倩倩等[7]研究表明甘油三脂的升高與頸椎間盤突出呈正相關,其原因就是甘油三酯的升高造成頸椎動脈斑塊形成使得頸椎
間盤養(yǎng)分減少脫水變性。Kang等[9]發(fā)現(xiàn)頸椎病或頸椎間盤突出變性時周圍會自發(fā)產(chǎn)生白介素-6、NO等炎癥因子,其加重周圍組織的破壞及病情的變化,孫東升等[10]在研究降血脂藥物時發(fā)現(xiàn)實驗肥胖小鼠體內(nèi)白介素-6與血脂濃度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所以我們結合兩者的結論考慮體內(nèi)較高的甘油三酯水平通過炎癥因子的產(chǎn)生對椎間盤的變性起了一定的作用,當然該結論還需繼續(xù)研究論證。
3.2 椎間盤退變的影響因素 椎間盤的退變受多種因素影響,大部分原因早已被大家所認知,仍有部分因素值得深入研究。終板軟骨是提供椎間盤養(yǎng)分的重要場所,椎間盤內(nèi)并無血管組織依靠終板以及相應毛細血管提供養(yǎng)分,終板軟骨和椎間盤退變有著密切的相關性[11],終板軟骨的鈣化可減少椎間盤的血供,直接影響椎間盤的養(yǎng)分供給。有研究指出維生素D的缺乏更容易出現(xiàn)椎間盤的退變[12],因為維生素D會作用于椎間盤纖維環(huán)等,并且有研究指出骨質(zhì)疏松癥程度同椎間盤退變呈正相關[13],而這樣的情況多出現(xiàn)在絕經(jīng)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導致了破骨細胞活躍加速椎間盤退變?;驅ψ甸g盤影響的研究已經(jīng)逐漸清晰,多種不同類型的基因參與了椎間盤退變的過程[14],其中包括了椎間盤結構、骨質(zhì)疏松、細胞因子相關基因,還包括各種非編碼 RNA。隨著對于個體基因的研究,筆者認為對基因的研究可預測個體椎間盤退變的風險并在早期提供相關有效的預防。脂肪細胞因子的體內(nèi)富集加速椎間盤細胞凋亡及促使椎間盤內(nèi)出現(xiàn)炎癥反應直接影響椎間盤退變,巨噬細胞也參與椎間盤退變的過程[15],因為巨噬細胞是唯一進入髓核的炎癥細胞,其通過復雜的炎癥反應引起椎間盤退變,目前該研究仍在繼續(xù)深入。筆者認為以上研究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及預防椎間盤退變。
血脂異??稍黾宇i椎椎間盤退變的風險。高齡、高甘油三酯和高總膽固醇能夠加重椎間盤退變,是引起頸椎病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