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利東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心病一科,河南 安陽 455000)
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死亡。西醫(yī)常用藥物利尿劑、強心劑、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為心血瘀阻,心氣虛衰所致,治療應以祛風除濕、溫陽補氣為主。本研究用參附湯合烏頭赤石脂湯輔治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92例,均為2016年1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6例。對照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51~73歲,平均(61.78±2.01)歲;病程3~17.5年,平均(8.0±4.5)年。研究組男30例,女16例;年齡52~75歲,平均(61.80±2.03)歲;病程2~18.5年,平均(9.5±3.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jīng)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及治療指南》中診斷標準[1]。①心電圖可見ST-T改變,或QT間期延長,或QRS波群電壓低;②有心絞痛和(或)心肌梗死病史;③超聲或X線檢查顯示心肌缺血和室壁運動異常;④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嚴重病變。
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屬于陽虛寒凝證,主癥為心胸疼痛、胸悶,次癥為形寒畏冷、口唇青紫,舌苔白、脈沉細等。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yī)及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經(jīng)超聲或X線檢查確診;③心功能分級為III~IV級。
排除標準:①合并肥厚性心肌??;②惡性腫瘤、嚴重腦血管疾??;③入組前2個月行心臟相關(guān)手術(shù)。
兩組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利尿劑(如呋塞米)、強心劑(如地高辛、西地蘭等)、抗心肌缺血藥(曲美他嗪)、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他汀類等藥物,遵循醫(yī)囑用藥。保證充足睡眠,必要時給予吸氧治療。
研究組加用參附湯合烏頭赤石脂湯加味治療。藥用黨參10g,附子10g,制川烏3g,赤石脂10g,干姜6g,花椒6g。制川烏、附子先煎。日1劑,每劑煎至250mL,日2次,分早晚飯后服用,根據(jù)病情調(diào)整藥量。
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測定6min步行距離。
治療6個月時采用德國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心功能,包括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內(nèi)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和高敏C反應蛋白(hs-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腦鈉肽(BNP)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柯雷生物。
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6個月后,根據(jù)臨床癥狀及心功能分級評估療效。顯效:胸痛、胸悶等癥狀明顯緩解,且心功能為I級或心功能提高2級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部分緩解,心功能提高1級但不足2級。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或惡化,心功能分級無改變或惡化1級或以上。
兩組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6min步行距離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6min步行距離比較 (m,±s)
表1 兩組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6min步行距離比較 (m,±s)
組別 例 治療3個月 治療6個月對照組 46 305.0±35.5 335.0±45.5研究組 46 325.0±40.5 395.0±50.5 t2.519 5.987 P0.014 0.001
兩組心功能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 (±s)
組別 例 LVEDD(mm) LVESD(mg/L) LVEF(%)對照組 46 56.35±6.78 47.38±4.12 40.03±4.57研究組 46 49.87±5.31 43.62±3.65 45.66±5.69 t5.103 4.633 5.232 P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VEGF、hs-CRP、BNP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EGF、hs-CRP、BNP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EGF、hs-CRP、BNP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VEGF(ng/L)hs-CRP(mg/L) BNP(pg/L)治療前 對照組 46 51.25±5.47 20.12±2.57 319.57±19.57研究組 46 51.20±5.45 20.09±2.55 319.63±19.41 t0.044 0.056 0.015 P0.965 0.955 0.988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 46 70.24±5.53* 13.98±2.24* 108.73±15.93*研究組 46 75.87±5.57* 9.39±2.26* 81.06±13.01*t4.865 9.783 8.789 P0.000 0.000 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缺血性心肌病主要由于心肌長期缺血導致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纖維化,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引起心臟擴大或僵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時間比非缺血性心肌衰竭者較短,且使用系統(tǒng)、大量的抗心衰藥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緩解癥狀,提高生存率是臨床研究重點[3-4]。hs-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血管炎癥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標志物。VEGF是血管內(nèi)皮細胞特異性的肝素結(jié)合生長因子,可引起內(nèi)皮細胞增生,引起其滲透性增強,導致血管腫瘤、血管滲透及炎癥。BNP是隨心室容量擴增及壓力超負荷反應而分泌的一種利鈉肽,有助于心功能恢復[5]。
研究結(jié)果顯示,總有效率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心功能、VEGF、hs-CRP、BNP指標改善研究組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參附湯合烏頭赤石脂湯治療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心功能,降低hs-CRP、BNP水平,提高VEGF水平。
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屬中醫(yī)“胸痹”、“心悸”等范疇。參附湯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有回陽、益氣、救脫之功。方中人參甘溫大補元氣。附子大辛大熱,溫壯元陽。《刪補名醫(yī)方論》說“補后天之氣,無如人參;補先天之氣,無如附子,此參附湯之所由立也,……二藥相須,用之得當,則能瞬息化氣于烏有之鄉(xiāng),頃刻生陽于命門之內(nèi),方之最神捷者也?!背S糜谠獨獯筇?、陽氣暴脫的危急重癥?,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參附湯具有延長動物耐缺氧時間、保護心肌、增加冠脈流量、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脂質(zhì)過氧化及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等作用。烏頭赤石脂湯出自《金匱要略》,具有逐寒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療心絞痛,陰寒下利者,是治療心痛陰病痼結(jié)、陽氣衰微的經(jīng)典方。方中花椒散沉寒開痹、溫里散寒,制川烏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赤石脂溫陽收濕、固澀斂脫。兩方合用,共奏回陽固脫之功,可逐寒止痛、祛風除濕、溫陽補氣[6-8]。
綜上所述,參附湯合烏頭赤石脂湯輔治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效果較好,可保護心功能,降低hs-CRP、BNP水平,提高VEGF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