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射擊作為一項體育項目,既有娛樂性,又具教育性,運用“知行合一”理念指導射擊訓練,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內外兼修;理論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教育娛樂相結合,寓教于樂;教學育人相結合,珠聯(lián)璧合,能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促進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射擊? 知行合一? 途徑
射擊作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始于1896年在希臘舉行的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該項運動是用槍支對準目標打靶的競技項目,呈現(xiàn)的是射手用槍支對既定目標進行精準發(fā)射和命中的過程。該運動既要求技術過硬,命中預定目標,又要求心理穩(wěn)定,專心致志,總體來說其技術含量高,適用性好,觀賞性強,時至今日,依然在奧運大家庭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人類不斷改進訓練方法,不斷提升槍支、彈藥質量,運動員射擊技術水平提高很快,幾乎達到了接近滿環(huán)的極限。但作為業(yè)余愛好者或者普通民眾來說,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是具有相當難度的,特別是作為大學生軍訓的必修課,如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在實踐中深深體悟到要堅持踐行“知行合一”理念,把射擊的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才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一、射擊訓練知行合一理念的詮釋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意為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在現(xiàn)實中運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既不是以知來吞并行,也不是以行來吞并知,兩者必須緊密結合。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以知定行,從而達到知識與行動的統(tǒng)一。在射擊訓練中,我們務必恪守該準則,理論灌輸與實踐操作聯(lián)結起來,才是保證訓練質量的不二法門。射擊中的“知”——武器的發(fā)射、彈頭的運動,直至命中目標全過程中的一些現(xiàn)象、規(guī)律,是研究射擊動作、提高射擊精度的理論基礎。其內容包括發(fā)射與后座、彈道及其實用意義、選定表尺分劃和瞄準點、外界條件對射擊的影響及修正和射彈分布等知識。射擊中的“行”——操作技能的準確、熟練和靈活的掌握和運用。如射擊準備中的驗槍、裝退子彈及定復表尺動作; 影響射擊精度的據(jù)槍、瞄準、擊發(fā)等關鍵的射擊動作,針對不同場地特點的射擊方法等等。在射擊訓練中,要把“知”與“行”結合起來,互為支撐,以知為行,以知定行,達成合作共贏。
二、射擊訓練踐行知行合一理念的意義
(1)射擊訓練踐行知行合一理念是提高射擊技能的需要。陸游曰“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睂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經不住實踐檢驗的理論都是靠不住的!實踐出真知,只有實踐了的理論才能真正掌握,否則就是紙上談兵!認真踐行知行合一,在實踐中有效運用射擊的理論知識,才能讓射擊的理論知識得到內化,才能活化知識形成一種技能。這樣源于理論有支點的技術才可以談得上是真正的學以致用的技能。
(2)射擊訓練踐行知行合一理念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射擊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之一,特別是提倡開放辦學及素質教育的時代,社團活動、興趣小組成為高校一道靚麗的風景,射擊訓練也成為學校課內外的一項活動內容。把射擊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操練結合起來,已然是體育教學多樣化的重要支撐,能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品位,保證射擊訓練的實效,提升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配合學校素質教育的推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可以從中發(fā)掘專業(yè)人才,滿足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便于為國家輸送具有潛質的射擊人才。
(3)射擊訓練踐行知行合一理念是加強國防教育的需要。國防教育應堅持“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在射擊訓練中不單單需要加強軍事技能的訓練,也要加強國防知識的教育。通過理論教育,使學生樹立起牢固的國防意識,明白槍械的防衛(wèi)價值,了解掌握槍械使用的技能可提高防護能力,助力國家防御。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槍械的使用技巧,提升自衛(wèi)能力,助力保家衛(wèi)國。理論教育與行為教育有機結合,既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又能夠涵養(yǎng)學生保衛(wèi)國防的品行。
三、射擊訓練踐行知行合一理念的途徑
(1)課內課外相結合,內外兼修。體育理論課可以講解槍械的歷史淵源、基本構造、作用功能、使用技巧以及注意事項等知識,強化它在國防建設方面的意義,讓學生形成理性認識。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射擊的基礎知識,懂得如何運用槍械,培養(yǎng)國防意識,堅定保家衛(wèi)國信念。課外射擊實訓活動可以手把手傳授槍支的端握、子彈的裝退、目標的瞄準等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射擊,并養(yǎng)成心靜、專注的好習慣。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射擊的基本技能,懂得如何提高準度,也涵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從教育規(guī)律來看,教育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走生活化道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這樣,內外兼修,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相輔相成,必然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自覺習得射擊的知識和能力,提升捍衛(wèi)國家統(tǒng)一的決心,體味保家衛(wèi)國的使命。
(2)理論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開展射擊訓練活動,不光要課內課外相結合,還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都務必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訓練中如何才能提高準度,就應該從“三點一線”的理論入手,把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去活化,才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否則就會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理論指引的實踐就會像空心蘿卜一樣沒有了內涵。同樣,講解槍械的構造必須有實物或者依托自媒體等信息化手段來呈現(xiàn),便于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否則就會是“空有一股牛勁卻無地可耕”,缺少實踐印證的理論就會像懸在空中的云朵一樣沒有了根基。科學的理論往往是從客觀實際中抽象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本質及其規(guī)律的理論。射擊學習與訓練必然要把“知”與“行”有效聯(lián)結,編制好紐帶,搭建好橋梁,發(fā)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作用。讓知去指導行,行去印證知,提高射擊的技戰(zhàn)術水平,提升射擊的實際能力。
(3)教育娛樂相結合,寓教于樂。射擊在某種意義上講是一項娛樂活動,街頭巷尾、旅游景點或者節(jié)日慶典不乏這種游藝活動,命中什么獎勵什么抑或命中率達到怎樣的程度將予以獎勵等,其實都帶有明顯的娛樂性質。人們也常常會外出打鳥,其意愿也是尋找樂趣。而在學校開展射擊活動,更主要的目的卻不是娛樂,而是一種教育,是一種寓教育于娛樂的活動。一方面,它可以教給學生射擊運動的常識,包括射擊發(fā)展的歷史、槍支的類型、器械的改造、射擊的項目分類等,旨在加強學生對射擊的認知,培養(yǎng)射擊的技能。另一方面,它可以教給學生國防知識,從精神層面熏陶感化學生,加強對國防的認識,培養(yǎng)的愛國情懷。教育的初心使命是什么?培養(yǎng)人才,為國家輸送更好的人才,培養(yǎng)合格的有用人才。特別是當前國際形勢復雜,我們必須要有儲備預備役的心理準備,有隨時應對危局的防范意識。因此,我們開展射擊訓練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從中感受到樂趣,達到怡情的目的,更要注重學生射擊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提升自身面對危難的綜合素養(yǎng),達到教育的目的。
(4)教學育人相結合,珠聯(lián)璧合。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其初衷便是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求能力的人才。習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九個堅持”,深刻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誠然,學校不僅承載教育的重任,更應該擔當育人的責任。射擊訓練也必須挖掘育人資源,告誡學生講規(guī)矩,講安全,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念,增強國防意識,關心和支持國家的國防建設。告誡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有長遠眼光,居安思危,隨時準備為國出力。潛移默化感化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yǎng)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品質。高校開展射擊訓練活動,不僅僅是體育教學的內容,加強學生射擊能力的培養(yǎng),為國輸送專業(yè)人才,更應該以此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國防意識,提高精神境界,發(fā)揮鑄魂育人的作用。
四、結語
高校應該拓寬體育課程,做好軍訓工作,夯實射擊訓練很有必要。這不僅關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關乎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也關乎學生的國防意識,關乎保家衛(wèi)國的歷史擔當。在訓練中必須秉持“知行合一”理念,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確保該項工作更有實效,更為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鄭是敏.論“知行合一”理念在國防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步兵輕武器射擊教學為例[J].長沙大學學報,2014(03).
[2]江鴻斌.淺談在學生軍訓中加強輕武器射擊訓練的積極作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8).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知行合一”理念下以射擊實踐活動踐行國防教育研究》(編號19C173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