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莉
【摘 要】人物采訪是指對具有典型意義的新聞人物進行的采訪,在新聞采訪報道中,人物報道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也是新聞報道中很重要的報道體裁。對記者來說,成功的人物報道不僅能體現(xiàn)出記者的業(yè)務水平,同時也是引導輿論和吸引觀眾眼球的很重要的新聞傳播題材,掌握人物采訪的技巧和方法對于采訪好人物報道尤為重要。
【關鍵詞】人物采訪? ?素材? ?提問
采訪是新聞業(yè)務三大支柱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之一,而人物采訪又是所有采訪題材中最具難度和深度、最能出彩和打動人心的。對于經驗豐富的記者而言,實際采訪時總會想盡一切方法接觸采訪對象,并且積極地與采訪對象拉近彼此間的關系,所以,整個采訪過程就顯得十分活潑、有趣,記者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總會提出常人想不到的問題,而獲取到常人難以獲取的答案。
作為一名稱職的記者,在確定新聞采訪對象后,采訪前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對采訪人物的素材掌握程度、采訪提綱、臨場提問等因素直接決定了人物采訪報道的成敗。
有人認為,從新聞采訪表象來說,人物采訪無非是你問他答,然后整理報道即可。其實不然,人物采訪過程中,會受到采訪雙方諸多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從而顯現(xiàn)出不同的結果。有的采訪順利,有的中間受阻,有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只有通過合適的采訪技巧和方法,才能采制出好的人物報道。
一、人物采訪報道前的精心準備工作
新聞報道很重視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人物采訪報道更是需要記者在采訪前對人物進行深入了解,掌握大量素材,做好人物背景收集和分析,盡可能熟悉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對其生活、工作等諸多方面都有所了解,有助于短時間內與采訪對象形成感情交融,充分準備才能胸有成竹。例如,采訪對象做了哪些具體事情?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他的潛在動因是什么?他行為的背后有哪些深層社會原因?這些都要在采訪前充分了解、準備。
素材的掌握,對整個報道的全過程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能夠很好地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記者還要盡可能通過各種新聞媒體、網絡等渠道獲取一些資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確采訪主題,對采訪中可能出現(xiàn)問題擬定對策。
同時,采訪提綱是記者邏輯思維和思考問題層次的體現(xiàn),在采訪前期準備工作中,擬一個全面的采訪提綱必不可少。只有手握一個好的采訪提綱,記者才能把控采訪的主動權,做到臨陣不亂,使采訪得以順利進行。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采訪提綱的內容與記者本人的采訪習慣、與人交流的方式有很大關系,在采訪中,記者要圍繞采訪主題提問,層層剖析,步步深入。
二、人物采訪過程中的提問技巧
對人物采訪報道而言,記者想要獲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就免不了要和采訪對象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這個過程記者必須講究合適的提問方法和技巧。那么究竟該怎么提問呢?
1.尋找恰當的突破口,拉近與采訪對象的距離
人物專訪能獲得成功,最關鍵的就是提問技巧。在交流中尋找恰當的突破口可以拉近記者與采訪對象的距離,這就要求記者先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觸及對方心靈深處。在交流中,最容易尋找的共同語言、最簡單的切入點就是采訪對象的行業(yè)話題。比如和農民談談家里有多少畝地、都種了什么莊稼、收成怎么樣等,這些都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通過這些話題的切入,可以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讓被采訪對象跟記者更加親近,為接下來的采訪做好鋪墊。
2.采訪時要注意挖掘細節(jié)
采訪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采訪對象對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尤其是一些細節(jié)不以為意,交流的時候往往蜻蜓點水,幾句話輕輕帶過。這時,記者就要以敏銳的眼光迅速捕捉住這些細節(jié),然后繼續(xù)追問下去。比如在一次采訪交警的過程中,記者提出讓采訪對象介紹幾個確保市民安全出行的事例,采訪對象均以“我感覺自己沒做過什么”“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等簡單回答,使采訪一時陷入僵局。這時,記者突然注意到采訪對象辦公桌上有一張照片,照片上這名交警正站在積滿水的馬路上,盡管衣服早已濕透,但他仍然堅持站在那里。這張照片是在什么背景下拍攝的呢?面對記者的提問,采訪對象介紹當時天降暴雨,城區(qū)積水嚴重,自己在執(zhí)勤時突然發(fā)現(xiàn)下水井蓋被沖走了,為了不讓過往行人和車輛掉入下水井,他一直堅持站在雨中,站在下水井旁邊,直到積水退下去,下水井蓋被安裝好。有了如此生動的事例做引子,記者繼續(xù)提問:“既然雨這么大,積水又這么嚴重,你在執(zhí)勤過程中又是如何保證市民安全出行的呢?”于是,幫助群眾推車、撈車牌、背孩子走過積滿水的馬路,一件件典型事例又被記者挖掘了出來。雖然都是小事,但是有了這些生動的細節(jié),人物專訪就變得生動,也更具可看性。
3.適當點染人物神態(tài)、表情等
在和采訪對象面對面交流時,除了事例的鋪陳、細節(jié)的捕捉,采訪對象的神態(tài)、表情甚至交流語氣等要素都不能忽略。因為電視不僅是聲音和文字的藝術,也是影像的藝術。在采訪的過程中,適當點染人物的神態(tài)、表情才能讓人物更鮮活、更生動、更立體。
4.科學整合素材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肯定會挖掘到很多素材,這些素材有的和主題密切相關,有的雖然也是和采訪對象有關的典型事例,但是和采訪主題關聯(lián)不大,這就需要對材料去粗取精,進行整合。在這個過程中,記者要按照采訪提綱的要求選取那些生動鮮活、主題突出的典型事例,運用描寫、抒情、敘述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對人物進行刻畫,從而塑造出一個與眾不同,讓人過目難忘的人物形象。
三、結語
總之,人物采訪尤為考驗記者的采訪功底,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注意挖掘采訪對象在工作生活中的細節(jié),才能刻畫出鮮活、豐滿、立體的人物形象,使人物專訪更具可看性和親近性,引起觀眾的共鳴。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