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攀,邱清艷,庾輝,葉廷巧,李郁
(綿陽市中心醫(yī)院 心內科,四川 綿陽)
應激性高血糖是指患者在發(fā)病期間出現(xiàn)的短暫性高血糖,其定義是:在沒有糖尿病的情況下,隨機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應激性高血糖是機體的保護機制,它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度,減少細胞凋亡。但是高血糖本身可以直接損傷缺血心肌細胞,其機制包括:內皮功能障礙、炎性反應、氧化應激、促凝血和促血小板聚、細胞凋亡有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常合并應急性高血糖,它是為減少心肌損傷的保護機制,但同時它帶來的代謝紊亂及高血糖本身可加重心肌細胞的損傷。Lonborg[1]等發(fā)現(xiàn)應急性高血糖可使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損傷面積擴大。并且多個研究發(fā)現(xiàn):應激性高血糖可明顯增加STEMI患者的死亡率及惡化STEMI患者的長期預后。但是目前對于應急性高血糖對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及長期預后的影響還是不是很清楚,故本研究探討應激性高血糖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年內MACE事件及心功能的影響。
該研究為前瞻性隊列觀察研究。納入標準:(1)年齡18到75歲;(2)符合2017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NSTEMI[2]患者管理指南的診斷標準;(3)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2)嚴重臟器功能不全(心、肺、肝、腎功能);(3)惡性腫瘤;(4)血小板減少;(5)高出血風險;(6)需口服抗凝藥物;(7)合并除冠心病以外的其他心臟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心病、心肌病)。納入符合納入標準,不符合排除標準的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因NSTEMI入院的患者,兩組患者均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按照相關指南,接受NSTEMI的標準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血運重建治療。本研究經(jīng)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者入院時: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吸煙史),伴隨危險因素(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腦卒中病史、既往冠心病病史、心肌梗塞病史、血運重建病史),入院時的肝功、腎功、隨機血糖、血液分析、血脂,首次心臟超聲EF。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發(fā)病到接受藥物治療時間、發(fā)病到血運重建治療時間,是否發(fā)生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患者出院后:由門診或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MACE事件及患者心功情況。心功能的評價包EF及紐約心功能分級進行評價。MACE主要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需要住院治療的不穩(wěn)定心絞痛、非致命性腦卒中。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不齊及非正態(tài)分布時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Logistics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改研究一共納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綿陽市中心醫(yī)院因NSTEMI入院的625例患者,在隨訪過程中有11例患者脫失,其中應激性高血糖組3例,非應激性高血糖組8例,11例患者中,其中8例因病程中發(fā)生需抗凝治療的疾病而排出改研究,有3例電話及門診均失去隨訪。最后共614例患者完成研究,男性378例,女性236例,平均年齡為(64.78±15.28)歲。分組方法:不論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根據(jù)入院隨機血糖進行分組[3],分為應激性高血糖組(血糖>11.1mmol/l,n=115)和非應激性高血糖組(血糖≤11.1mmol/l,n=499)。與非應激性高血糖組比,應激性高血糖組糖尿病比例、陳舊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肌鈣蛋白、Sytax評分、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非應激性糖尿病組(P值<0.05)。在其他方面(體重指數(shù)、高血壓、吸煙、血壓、心率、心功、腎功能等)兩組間沒有統(tǒng)計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間一般情況的比較
隨訪1年的時間內應激性高血糖組的MACE事件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非應激性高血糖組(30.28% VS 16.54%P值<0.05)。在一個包含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體重指數(shù)、血脂、sytax評分、陳舊性心肌梗死、肌酐、EF、應激性高血糖的logistics回歸分析提示應激性高血糖是MACE事件的獨立預測因素。
隨訪1年后應激性高血糖組的EF明顯低于非應激性高血糖組(40.67% VS 53.24%P值<0.05)。
本研究顯示相對于非應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應激性高血糖的患者1年內MACE事件發(fā)生率更高,且1年內心功能更差,logistics回歸分析提示應激性高血糖是MACE事件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素。這提示應激性高血糖可惡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
目前有研究顯示,急性應激性高血糖可惡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魏顯敬[4]等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456例患者,隨訪1年,研究結果顯示:合并應急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院內死亡明顯增加,且在隨訪的1年內MACE事件發(fā)生率更高。Ergelen等[5]進行了一項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共納入2482例患者,研究結果顯示:合并應急性高血糖的STMI患者院內死亡率及主要心血掛不良事件明顯高于無應激性高血糖的STMI患者,并且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長期預后更差。Pres[6]等發(fā)現(xiàn):應激性高血糖可顯著增加合并心源性休克的STMI患者的院內及長期死亡率,且不論患者是否具有糖尿病病史。Su等[7]的研究發(fā)現(xiàn):應激性高血糖可升高心肌梗死患者的1年的MACE事件,并且入院血糖變異度對MACE具有預測價值。以上研究均提示應急性高血糖可升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惡化心肌梗死的長期的預后,與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
應急性高血糖會該改變機體代謝,增加心肌梗死面積,可能是心肌梗死合并應急性高血糖患者預后更差的機制。應激性高血糖是指患者在發(fā)病期間出現(xiàn)的短暫性高血糖,其診斷標準是:在沒有糖尿病的情況下,隨機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3]。應激性高血糖是機體的保護機制,它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度,減少細胞凋亡。但是高血糖本身可以直接損傷缺血心肌細胞,其機制包括:內皮功能障礙、炎性反應、氧化應激、促凝血和促血小板聚、細胞凋亡等[8]。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合并應急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積更大[1]。與此同時,PCI后支架內血栓的發(fā)生風險合并應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也更高[9]。
本研究雖然觀察到了應急性高血糖可導致NSTMI患者的預后更差,但是本研究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不是足夠的大、隨訪時間不長等。
綜上,對于心肌梗死的患者,應對入院隨機血糖水平進行積極關注,并且積極控制高血糖。此外,積極控制應激性高血糖、早期篩查糖尿病是十分重要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