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瑩
(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思維導圖由英國的東尼·博贊提出,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理論。思維導圖是演示發(fā)散性思維的過程,把大腦的想法和思考的過程通過圖像進行外部呈現(xiàn)。人的左腦分工邏輯、詞匯、數(shù)字等功能;右腦分工空間感、色彩維度等功能,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并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使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這與聯(lián)想記憶法相似,又優(yōu)于聯(lián)想記憶法。
思維導圖理論高效的學習效能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自誕生起就開始在教育領域大放異彩,成為從啟蒙教育到高等教育廣泛使用的教學方式。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單詞記憶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度挖掘外語教學新方法[1]。將思維導圖體系引入英語學專業(yè)高年級的聽說課程教學實踐中,結果表明,思維導圖的應用極大促進了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2]。同樣地,作為語言學習輔助方式,思維導圖在日語語言學習、日語聽力教學中也有重要應用價值。
初級日語聽力教學的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基礎詞匯的聽解及簡單信息的獲取能力。初級日語階段,學生剛接觸日語,語言水平較低。思維導圖在初級日語聽力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聽力準備階段詞匯量的積累上。例如:在聽力教學中出現(xiàn) “バス” 一詞,教師可引導運用符合人類思維規(guī)律的范疇法,聯(lián)想出 “交通機関” 類的詞,并用思維導圖把這些詞歸納為天上行駛的、地上行駛的、水里行駛的,這樣可以高效記住“飛行機、ジェット機、バス、電車、汽車、地下鉄、車、自動車、自転車、船” 等詞??梢?,通過思維導圖按聯(lián)想、歸類的方法積累詞,比較直觀化、圖像化,能夠提高詞匯積累的效率,增強詞匯儲備的系統(tǒng)性。
詞匯的系統(tǒng)積累,能夠為聽力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前期詞匯積累的系統(tǒng)性,使學生聽到一個詞能夠立刻聯(lián)想到與之相關的概念。比如,基于前文聽力教學中對 “バス” 一詞的思維導圖歸類,在之后的聽力教學中,教師再次提出 “バス” 一詞時,學生就能聯(lián)想到的一些基礎的相關信息點,如 “いつ発車、どこで乗る、どこで乗り換える、混むかどうか、どこを通る、どこへ行ける”。這時的思維導圖內容就不僅局限于詞,而是擴展到了短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圍繞某個詞、某個場景發(fā)散思維,并繪制和不斷豐富該語境下的思維導圖。這樣有準備的聯(lián)想思維,能夠使學生通過一個詞預想出可能的語境、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聽力信息點。
中級日語聽力階段,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程度的日語基礎,專業(yè)能力水平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用圖將聽力場景顯現(xiàn)化,這時構建的語境會比初級時更加豐富、具體。實際交際場景中的聽力,會話內容既可以是一個語篇,也可以是一個話語鏈,不管怎樣,都是符合語用原則的,即內容具有相關性、連貫性。筆者在分析日語能力測試聽力真題的基礎上,總結發(fā)現(xiàn):日語能力測試的真題聽力內容都來源于生活,十分形象、生活化,實用性強,并不會出很偏很有局限性的場景。往往真實的生活場景,就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并不會有很突兀的、很有悖常理、脫離語境的信息出現(xiàn)。比如:一個公司場景(據(jù)筆者統(tǒng)計近5 次日語能力測試N1 考試真題中聽力的一二大題,公司場景最多,其次是大學場景)的日語能力測試聽力考試中,一開始會告訴考試者地點(どこで),然后關于什么(なにについて),具備一定的日語基礎,就可以對未知信息進行預測。比如:聽到 “ポスター(海報)” 一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 “海報相關的要素”。歸納多個學生的答案,有海報的內容、提交的時間、面向的對象、貼在哪里等。再把這些與“海報” 相關聯(lián)的信息繪制成思維導圖,以便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該詞的聯(lián)想信息點。以后再次聽到“海報” 一詞,學生能利用相同的方法,回憶起這個思維導圖。這樣可以使聽力信息點更加直觀化,多個信息點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群,通過這樣的信息群就能讓學生預想出聽力中的語境。有了語境,聽者進行聽力練習時,對于未知信息的緊張感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當接下來的聽力信息點確實與自己的預想一致時,便能夠快速鎖定聽力的重點信息(キーワード),并能快速獲取重要信息,提高聽解效率,獲得聽力自信。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即使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自己未能預想到的信息點,但也一定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因為語言是符合語用原則的,不會有太突兀、太離譜的內容。語篇和對話都是通過接續(xù)詞和指示詞產(chǎn)生聯(lián)系,具有連貫性。這時,就要豐富自己的思維導圖,擴展在該語境下的思維幅度,并總結短時間內提高聽力能力的技巧。
高級日語聽力階段,學生不僅具備了更高的日語語言水平,還掌握了日本的社會、歷史、地理、文化等百科知識,思維深度和廣度大幅提高,日語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也大幅提升,甚至可以達到不通過母語這個媒介,而直接用日語思維進行語言表達的水平。這時,聽到一個話題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馬上在腦海中用日語思維繪制思維導圖,預判信息點和關鍵詞。例如:(2019.7.N1 試題)聽力前,卷面上的已知信息為4 個選項:(1)決定采訪的店名;(2)和店家約定好采訪的時間;(3)決定演講的題目;(4)思考采訪時的問題?;谶@些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語境是一個活動,預判的信息點是上述4 個選項中的“決定店名?時間?主題?問題?” 那么這幾個詞就需要特別仔細聽。
大學の日本語のクラスで先生が話しています。學生は今週中何を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か。(大學的日語課堂,老師在說話,學生這周必須要做什么呢?)
通過這句話,可以預判該題為一個學校題材的聽力,關鍵詞為老師和本周。能預測的信息關鍵詞是老師說話內容中的誰、什么時候、在哪里、怎么樣、做什么。引導學生把這些預判的信息點繪制成思維導圖,由于聽力時間有限,繪圖必須簡單易懂。需要注意的是,聽力過程中,并非聽到的所有信息都是信息點,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聽并速記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詞為 “プロジェクト、來月取材、店を訪ねて取材する日時を決める、來週に報告する”,由此可以推測出本周就要決定好訪問店家的時間,得出的思維導圖如圖1 所示:
圖1 プロジェクトの発散思惟
由此可以知道,應該選擇(2)。聽力完成之后的知識及技巧總結階段,可以擴展 “大學·プロジェクト·取材” 的思維導圖,即取材の相手、取材の日時、取材のテーマ、取材の質問、発表。這幾個過程是按時間先后順序逐步展開的。
在日語聽力教學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聽力技能,不僅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應用途徑,而且在聽力準備、聆聽語音和聽力應答等環(huán)節(jié)也有細微的應用差異。首先,聽力準備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應對聽力題目進行仔細閱讀,標記預判的聽力重點詞匯,這時,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對題目所給詞匯按照思維導圖的訓練方法進行發(fā)散和聯(lián)系,預判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預判干擾選項。其次,在聆聽語音環(huán)節(jié),通過前期的語言、語境預判,學生應以平靜自信的心態(tài)仔細聽清所播放的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將預判內容和語音播放的信息群進行聯(lián)系,使自己對聽力內容有精準的把握,避免被干擾選項所誤導。再次,聽力結束開始作答時,通過分析聽力設問,結合預判信息和所聽內容,排除干擾選項,得出正確的聽力答案。最后,整個聽力過程結束之后的知識及解題技巧總結反省階段,可以就該語境該話題,通過思維導圖歸納詞語和表達方式,增強知識點的系統(tǒng)性,使其更加直觀,提高知識掌握效率。
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和不同的考試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需要教育者和學生有不同的運用方向及運用重點,這些細微的差別可以通過教學實踐不斷進行反饋和修正,最終使思維導圖真正成為幫助學生掌握日語聽力技巧,進而提高日語語言能力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