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永茂鄉(xiāng)中學,吉林 洮南 137100)
閱讀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在多媒體非常發(fā)達的時代,閱讀仍然是吸收信息、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
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世界各國語文課程教學改革中主要的目標之一,因為閱讀能力的優(yōu)劣將影響學生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和學習能力。文章選擇對比閱讀作為突破口,從下面幾點展開研究。
文本體裁相同,文本的閱讀對比點就更為鮮明。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求異中形成閱讀感知。因為體裁相同,其共性特征會更多一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找到不同之處,并對這些差異進行分析,由此形成深刻的閱讀感知。初中學生對文本體裁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從文本體裁角度展開閱讀探索的可行性較高。教師對此要有共性認知,從學生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設計,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感知品質(zhì)。
《貓》和《鳥》都屬于描寫動物的散文,其體裁是相同的,主題也非常相近。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鄭振鐸介紹了他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從靈魂深處展開挖掘,寫出了心靈的觸動;梁實秋寫鳥,重在說理,鳥成為他議理的一個載體。請展開對比閱讀,分別說說這兩篇課文是如何介紹寫作對象的。學生拿到閱讀任務后,先進行詳細閱讀,然后展開討論,很快達成學習共識:鄭振鐸寫貓,是從事件情節(jié)角度展開的,主要寫的是情感的發(fā)展;而梁實秋寫鳥,則是從說明視角展開,主要介紹鳥的外形特點。兩篇散文的共同之處是都使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使得文章寓意深刻而廣泛。教師讓學生從文本體裁角度展開對比閱讀,明晰他們的閱讀思路,使他們快速進入文本核心,并建立不同閱讀認知,在對比展示中完成閱讀目標。
初中語文的很多課文是從原來的整篇作品中節(jié)選出來,雖然這一行為并不影響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但是會影響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品味的提升,對于學生的文化視野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引導學生閱讀這些課文的時候,教師就不能只是給學生展示課文內(nèi)容,而是應該給學生看到整篇作品的全貌的權利,加強學生對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點的把握。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就是一篇從陶淵明的《飲酒》中節(jié)選出來的一首,雖然這首是整部作品中的精華,也是千百年來最為人所熟知的篇目,但是如果只是讓學生閱讀這一首,那么學生對陶淵明的藝術表達和精神境界就難以建立全面的認知,同時也會違背學生的自主閱讀訴求。再比如《黃河頌》,其出自《黃河大合唱》組詩八章中的第二篇。教師在原文對比閱讀中也應該讓學生看到整部作品,這樣學生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原文的磅礴氣勢。
教師不應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還應注重遷移延伸,巧妙地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jié)合起來,通過相同體裁和主題,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縱橫拓展對比分析,學生體會出更廣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加完整化和系統(tǒng)化,拓寬了知識面,提高學生對比、分析、鑒賞、聯(lián)想、歸納、概括的能力。比如,鄒韜奮《我的母親》一文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作者通過截取“背兒賞燈”、“講述小說”、“陪兒落淚”、“深夜做鞋”四個記憶片段塑造母親形象,表達母親對子女的愛護、關懷之情。在學習了該課文后,筆者出示了老舍《我的母親》閱讀材料,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對比分析兩者在寫作手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兩者都是回憶性敘事散文,兩位作者均通過樸實無華的文筆,精誠摯愛的感情,為我們塑造了兩位可愛可敬的母親形象,淡淡地筆觸中營造了醇厚的情意。不同點:兩者選材不同,寫作意圖不同。鄒韜奮先生《我的母親》一文主要通過對母親一些日常生活瑣事的追憶表現(xiàn)母親對子女的舔犢之情,作者對母親悼念中深含著惋惜,揭露了作者對葬送母親的封建社會的譴責和憎恨。而老舍先生《我的母親》一文是作者通過回憶母親一生表現(xiàn)了母親性格對“我”的深刻影響,悼念中蘊含著深深的感激以及再也無法回報母愛的愧疚之情。這樣,通過遷移延伸,拓展對比,深化了學生對作品主題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升華了學生情感,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俗話說得好,“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功夫不負有心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要做有心人,只要經(jīng)常給學生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可供對比閱讀的文章或?qū)Ρ刃缘牟牧献寣W生閱讀,多思、多悟,語文知識,寫作知識,他們對文章就會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積累就會越來越豐厚。天長日久,學生閱讀的能力、寫作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不斷增強。語文是有規(guī)律可尋的,規(guī)律的東西只有在實踐中去體會、去揣摩,才能去理解,才能掌握它,為我們所用。
“比較是最好的閱讀方法?!痹趯Ρ乳喿x教學中,對比閱讀的文本要有清晰的對比點,教師的閱讀引導要有明確的方向,學生的閱讀活動要有明確的目標。對比閱讀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在具體教學時,教師需要有探究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情況展開詳細調(diào)查,以確立閱讀對比視角,順利引導學生進入到文本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中,促使他們快速建立閱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