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信任,必須加強以中國夢統(tǒng)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民族復興是海內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無數中華兒女都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在新時代,我們依然需要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而青年大學生是其中的重要主體,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探尋中國夢統(tǒng)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不僅有利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使新時代大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姿態(tài),為實現中國夢而接力向前。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原則;路徑
[作者簡介]王琦(1976-),女,長春工業(yè)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主任編輯(長春130012)。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必須將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融人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階段,面對著嚴峻的國際挑戰(zhàn)與國內市場經濟等其他各種因素的考驗,如何能順利保證中國夢的實現,無疑需要大量的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支撐。這就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青年群體持續(xù)為其注入強勁動力。而青年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對象,將中國夢教育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青年群體將追求個人夢想的實現與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結合起來,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彰顯出有意義的社會價值。為了增強這項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我們將以中國夢統(tǒng)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基本原則和有效路徑,以期待助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以中國夢統(tǒng)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中國夢不是抽象的,而是具備深刻歷史內涵的,將其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順應教學規(guī)律的必然選擇,對于大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深入系統(tǒng)學習宣傳中國夢教育的必然要求
將中國夢教育融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首先要對中國夢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自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執(zhí)政理念與重要指導思想,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并表示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夢想,一定會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構成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我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20年我國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當下必須深入系統(tǒng)開展中國夢的教育工作,最大程度上集最大多數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齊心助攻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綜合來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綜合國力獲得實質性提升,有效改善我國人口眾多、發(fā)展不平衡的局面,使我國進入創(chuàng)新型國家行列,大大增強科技在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功能,促進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堅持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就是要實現民族振興,近代以來我國受到多國列強侵略,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遭受約百年的屈辱歷史,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代代中華兒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始終在為實現民族振興而不懈奔波,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將使得中華民族獲得偉大復興,真正顛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就是要實現人民幸福,使得人民不再為溫飽發(fā)愁,在物質生活水平獲得極大提升的基礎上,極大豐富其精神生活質量。由此將中國夢教育有機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入學習宣傳中國夢顯得尤為必要。
(二)加強改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選擇
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根本目標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應時刻保持學科內容的先進性與創(chuàng)新性,其相關工作人員理應保持對于時事的敏感性。而在現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部分思政課教師不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導致上課內容陳舊,缺乏新穎性,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程效果不佳;或者是純粹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大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其中很多人難以集中精力在枯燥乏味的思政課堂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為此,高校必須注重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既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也要積極將中國夢的時代教育內容有機納入其中,及實時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開好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tǒng)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切實提升課程實際效果。
(三)大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內在需要
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年的力量是彰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未定型,正在形成時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首先有利于引導其堅持正確的努力方向,樹立崇高的夢想,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統(tǒng)一起來,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其次有利于為其注入持久的奮斗動力,肯吃苦,好鉆研,鍥而不舍,腳踏實地,打牢理論知識基礎,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再次有利于青年積極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遵守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并錘煉堅強的意志品格,遇到挫折不退縮、不回避,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越挫越勇。大學教育不僅要注重“才”的發(fā)展與提高,更應注重其“人”的發(fā)展,大學更應走向“成人”。部分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沉迷其中,萎靡不振。而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人中國夢的教育,易給予學生看待自己、他人及世界新的視野,開闊其胸襟,走出自我單純性的狹隘天地,在正能量的傳遞中攻堅克難,成長自己,最終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以中國夢統(tǒng)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人中國夢教育內容,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把準方向,有機滲透,具體深刻,最終才能獲得實效。
(一)方向性原則
將中國夢融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應堅持方向性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其次,教育要堅持做到“四個服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由此為中國夢的實現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再次,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主義是我國的指導思想,學校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工作做好,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動權與領導權,防止西方不良價值觀念向大學生群體滲透。最后,還要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機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思政課一線教師的職責,宣揚中國夢也不能單純地依靠思政課教師來完成,在發(fā)揮好思政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功能的同時,全體教職員工都應正確理解中國夢的概念,積極承擔起宣揚中國夢的重要責任,在教學的適當環(huán)節(jié)推動大家共同學習中國夢。
(二)滲透性原則
滲透性原則即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的原則,真正把中國夢的教育內容滲透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顯性教育即教師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開展中國夢的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對于其內涵、意義及實現路徑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使其具備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共同奮斗的意識,認識到其自身作為當代青年群體所擔負的重要使命與職責,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三有”青年。隱性教育指盡可能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即中國夢的教育也隨之生活化。首先學校應建立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既要做好硬性工作,也要注重軟性建設?,F如今有些學校為了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獲得一個好的排名,追求功利化建設目標,大搞土木建設,將大量資金用于打造學校的高樓大廈及其他硬件設備。如今一些學校永遠在施工的現象已屢見不鮮,而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建設,空有形式化的校風校訓等校園文化,實質上卻不為人所熟知。整個學校的氛圍都是急功近利式的,難以想象于其中成長的大學生對于自身、他人及社會又是一個怎樣的認知。其次,學校要做好校園環(huán)境的細節(jié)建設,從一棵樹、一個雕塑、一條宣傳標語做起,有時候被動式地灌輸教育易引起學生反感,而校園環(huán)境的隱性教育可使學生于舉手投足之間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針對性原則
在新時代,中國夢有很多表現形式,每個省份都有自己要實現的重要目標,如陜西夢、甘肅夢等;每個具體的行業(yè)也有自己的夢,如中國航天夢、強軍夢、足球夢等;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身個性化的夢想。這些一個個具體夢想的實現都是我們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靠近的一小步,是我們實現偉大夢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高校應該清楚地認知到這一點,管理人員應該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打造屬于自己學校的夢想,如北京師范大學,是我國頂級的師范類院校,其以擲地有聲的實際行動打造著屬于自身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范夢。其他學校也可根據自身的強項,樹立主打夢想,發(fā)揮長處,做到極致。同時,一個學校往往設置多個學院及不同專業(yè),每個學院及專業(yè)設置具體夢想。但是一定要注意夢想不是單純的口號,其一定要具備可行性,才能激起眾人為之奮斗的動力。中國夢不只是國家夢,民族夢,它也包括千千萬萬的個人夢想,二者不是互相沖突的,國家夢的實現為個人夢的實現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而個人夢的實現也在不斷使得國家夢的實現更近一步。只是不切實際的宣揚中國夢,卻不給予其合理解釋,只會達到相反的教育效果。我們每個人都可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樹立個人夢想,并為之實現付出必要的努力,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終能繪制成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四)有效性原則
將中國夢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最后還必須堅持有效性原則,即必須達到必要的宣傳效果,否則只會是白白浪費時間的無效功,挫敗大學生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斗的積極性。一提到中國夢,很多人頭腦中只會浮現出很多口號,或者幾個積極向上的詞語。而其對于自身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又如何去實現,腦中卻是一片空白。對于黃文秀來說,她心中的中國夢就是助力脫貧攻堅,使得廣西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全體村民一致脫貧;對于郎平來說,就是頑強拼搏,不懈努力,助力中國女排在全世界取得可喜的成績;對于顧方舟來說,就是刻苦鉆研,不改初心,堅持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還有其他人,他們都為我們心中中國夢的實現做出了良好的示范。這證明中國夢不是空泛的,不切實際的,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新時代大學生都是充滿想法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身渴望的事物,教師在課堂上在引導大學生認識中國夢的同時,可以組織學生認真思索自身的夢想,將之寫在紙上。這樣中國夢就不只是口頭上空洞的口號了,而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具體的,具有了有效性。
三、以中國夢統(tǒng)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將中國夢教育內容融人到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必須要采取實實在在的措施,抓好理論、實踐與網絡三方面的具體工作。
(一)將中國夢內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之中
中國夢教育內容不只是一個個具體的待實現的幾行說明目標的文字,它的實現必須要為之付出腳踏實地的努力。教育者應對中國夢的理論知識有一個較為統(tǒng)一的權威的認知,或者說將其作為一個專題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這樣在課堂教學之中才能使其具備應有的權威性與說服力,得到最大多數學生由衷地認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中國夢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即培養(yǎng)大學生對于祖國深厚的思想情感,深深地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堅定熱愛祖國的信念,擁有集體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甘于為保護祖國與維護祖國而奉獻自我;理想信念教育,即引導大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崇高理想,正確認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個人理想之間的關系,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人生夢想;全面發(fā)展教育,中國夢的實現只依賴于理論知識水平的提升是不可能的,它的實現依賴于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素質的全面提升,當前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很多人成為了宅女宅男,新時代要更加注重大學生的領導教育,注重其各方面素質的綜合提升。
(二)開展中國夢相關主題的校園實踐活動
將中國夢融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引導大學生對于中國夢的理論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化的認知后,可適當安排與中國夢相關的校園實踐活動,如可以大學生為參賽對象,組織中國夢的主題征文比賽,對于表現優(yōu)異者給予適當的獎勵,鼓勵廣大學生講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國夢,使其對中國夢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就地組織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開展與其專業(yè)相關的實地參觀,如適當組織支教活動、福利院活動、企業(yè)參觀活動,幫助其打開書本之外的世界,給予其更多接觸世界的機會,開闊其視野與胸襟,有助于其尋找自己的感興趣之處,從而樹立崇高的個人理想,并自覺為之付出實際的努力。還可以邀請一些感動中國人物或者全國勞模到學校開展講座,開展中國夢的專題講座教育,組織大學生與追逐中國夢的優(yōu)秀人士進行近距離的接觸。從他們生動的人生體驗中,感受他們堅持不懈、不忘初心的精神,給予大學生看待事物更多的視角,鼓勵大學生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不怕困難,勇往直前。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等載體開展中國夢教育
大學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他們樂于通過網絡,尤其是一些社交軟件,如微博、知乎、抖音等了解外部世界。無論是對于思想教育工作者還是大學生,網絡的開放性為我們提供了最廣闊的資源共享平臺,人們可以自由分享最前沿的教育科研成果和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定向捕獲需求信息。
學校要具備一定的新媒體知識技能,牢牢掌握網絡環(huán)境下新媒體輿論的主動權與領導權。對于思政學習資源的設計工作要做到合理和完善,思政學習資源作為思政教育的基礎內容,對其實際的優(yōu)化能夠更好地推動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步伐和效率。這就需要具備網絡輿情應急處理公關隊伍,在必要時候使用合理的方式使得網絡輿情盡可能有一個好的走向。應用到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上,各大高??稍O置負責中國夢網絡教育的專職人員,負責一些相關活動的網絡轉發(fā),增強活動的知曉度,提升大學生的整體參與度;在學校官博、官微中發(fā)表一些關于中國夢的原創(chuàng)文章,講述身邊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故事等。新媒體文案的形式更為活潑,其內容更被大學生群體所喜愛,適當利用新媒體開展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更易達到預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