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艷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閱讀、理解、思考、總結、輸出的系列教學教程,其中理解和總結是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重點教學內容,學生能夠讀得懂,并用自己的話語概括總結出主要內容,就是小學階段學習的關鍵。下文將針對本方面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童話故事一般都是詼諧風趣,簡單易懂又內涵深刻道理的小短文,故事中一般塑造有卡通角色,這些卡通角色利用自身常發(fā)生的合理的事件,引申出一個簡單的道理。通過這個道理的延伸,讓本身淺顯的小故事,更具內涵,引人深思,達到童話故事的教育引導意義。小學生閱讀理解的教學,從簡單的童話故事入手,能夠引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比如在小學五年級語文課本中的童話故事《獵人海力布》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就可以邀請班級中的四名同學,分別扮演獵人海力布,小白蛇,龍王和旁白人員。邀請他們帶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其他同學認真聆聽他們的閱讀,在他們朗讀完畢后,再邀請同學出來分享自己最喜歡剛才的哪個角色,并說明為什么?再講講自己能夠從這些角色身上學習到什么精神?學生自然能夠想到海力布為了保護村民說出了小鳥說大山要崩塌的消息,然后導致自己變成了一塊僵硬的石頭的無私奉獻精神。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故事意境中理解故事所傳達的中心思想,了解故事的展開方式和童話故事的編寫結構和整體。
童話故事作為簡單易懂的故事型讀物,能夠鍛煉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任務,要求學生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分析總結,提煉中心思想的能力,通過童話故事的復述來鍛煉,就是在鍛煉學生的輸入、總結、分析、歸納、輸出的整個過程,也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文表達能力的表現。復述故事要求學生將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語簡要地總結敘述出來,也是檢驗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關鍵策略。
讀故事和講故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讀,是把別人的內容復述出來。講,是把別人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說出來。講,融入了個人的理解和情感,因此講故事更具溫度,能講出故事的靈魂。像在小學五年級課本中《猴王出世》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給到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熟讀課文,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邀請兩到三名同學合上書本,然后復述故事內容,在同學們復述完之后,教師給出簡評,分析這幾名同學復述中的亮點和需要改善的點,之后進行故事梗概講解,故事中心思想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故事內容,傳達故事的中心思想。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閱讀理解,也就是學生語文內容的接納分析能力的鍛煉,而語文閱讀理解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輸出能力體現,也就是學生的寫作能力。童話故事內容豐富多變,故事的發(fā)展方向很多,學生在進行大量的童話故事閱讀之后,通過輸入分析學習了童話故事的書寫方法和技巧,那么學生是否能夠自己編寫一個童話故事或者續(xù)寫一個童話故事呢?
續(xù)寫故事是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體現,也是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語文學習結果的輸出。像在小學五年級語文中就有《故事縮寫》的練習,《續(xù)寫故事》和《故事縮寫》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續(xù)寫難度更大,故事續(xù)寫是需要學生自己編寫故事,自己去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中,考驗學生的文字輸出功底,遣詞造句能力,故事構思能力。因此在童話故事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寫作課堂,給學生準備一個故事開頭,然后讓學生去現場續(xù)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通過學生的作品,教師是可以看出學生的語文功底,故事人物塑造能力,故事情節(jié)構造能力,這些是檢驗學生語文學習成果的關鍵手段。
童話故事是語文課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童話故事趣味性更強,具有可讀性,能夠接觸任務的行為特點,展示作者要傳達的感情和中心思想,具有明顯的引導和教育意義,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創(chuàng)建,故事復述、續(xù)寫來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可行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