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雅文
審美能力是學生藝術氣質的展現(xiàn),也是學習美術科目的基礎。在當今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體系中,小學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戰(zhàn)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認知和積極的審美態(tài)度,提高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當今美術教師和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美術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意識。而審美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透徹的講解,讓學生對美術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慢慢浸潤的方式,讓學生對日常的物體、環(huán)境、色彩、書本中的線條和畫面等形成一定的想象,并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之后,教師針對美術的鑒賞要點進行具體的講解,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印象,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做好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主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鑒賞習慣,而鑒賞習慣的形成與實際生活無法脫離關系。為此,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要聯(lián)系一定的生活元素,讓學生加深對生活的感知,提升他們對生活與美術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欣賞一幅山水畫,教師就要讓學生走出課堂的限制,讓他們多觀察生活中的花草,讓他們多瀏覽山川美景,在真實的自然景色滋養(yǎng)下,學生自然就會產生積極的欣賞動力,當他們看到山水畫時也會情不自禁產生一番熱愛之情。
學生在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這些明星可以帶給學生聯(lián)想,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當然,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挖掘學生感興趣或崇拜的明星,用名家名畫作為教學的輔助,讓學生進行積極的觀賞。在欣賞名家名畫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交流和探索,讓他們發(fā)表一定的見解,并讓他們彼此分享名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如此,學生在名人作品中發(fā)現(xiàn)作品的創(chuàng)作線條、色彩應用、構架組合等,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作品的特點,提升學生感知美、運用美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常常為學生進行固定話題的創(chuàng)作,并采用灌輸與講解的形式,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影響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教師要懂得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要讓教學形式成為學生興趣的助燃劑。而多媒體式教學,就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原本死板的教學形式變得活潑,讓教學內容更加切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通過提供視頻、短片與圖片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想象,可以使學生對美術更感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向往。例如,小學“剪影”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好看的剪影圖片和剪影視頻,讓學生觀看,然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提問“你知道剪影如何制作成的嗎?”讓學生懂得剪影的基本動作要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所見所聞和視頻的印象,進行具體的剪切活動。教師要給予認真的觀看,并對學生的剪影進行熱情的評價。如此,在視頻的影響下,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也相應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但是審美能力的形成與鞏固需要長久的堅持與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和內容,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施加影響,讓學生對美術產生積極的情懷和鑒賞動力。美術教師可以講解透徹鑒賞的角度和相關要領,培養(yǎng)審美意識,可以結合生活,提升學生的鑒賞興趣和能力,可以讓學生觀摩名品,強化鑒賞能力,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提升學生的美術興趣,最終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