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寧 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
“表演”一詞中的“表”是指表現(xiàn),而“演”則表示不斷變化和演變,結合兩者的意思,表演就是一個通過不斷變化的方式將情節(jié)或者技藝展示出來的過程。表演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藝術門類。早在古希臘時期,古希臘歌隊就開始嘗試進行歌曲表演,這被視為表演藝術的雛形。在我國,表演也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宋元雜劇形成之前,表演主要以展現(xiàn)特殊技藝為主,演員通過展示超凡的技藝來獲得觀眾的關注和認可。在戲劇出現(xiàn)之后,表演開始進入程式化階段,演員開始依托戲劇作品和內容設計表演方式。在舞臺話劇出現(xiàn)以后,表演開始進入角色塑造的階段,即“人表現(xiàn)人”,演員在舞臺表演過程中進行臨場發(fā)揮,不再拘泥于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而是需要在舞臺上塑造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當電影廣泛出現(xiàn)以后,表演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演員通過自身的表演在熒幕上展現(xiàn)和塑造人物形象,高度還原真實生活。在表演藝術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演員的表演方式各不相同,經過歷史積淀,戲劇影視表演藝術的基本特征最終形成。
與其他表演藝術不同,戲劇影視表演藝術既包含一些基本的藝術特征,又有著自身鮮明而獨特的屬性??偨Y起來,戲劇影視表演藝術的基本特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對于戲劇影視表演來說,其表演的過程是一個將自己變成劇中人物的過程。戲劇藝術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升華,其中的角色人物形象比較豐滿,性格比較鮮明,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性格的高度凝練。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對戲劇影視表演過程中人物的形象塑造,表演者必須將自己融入劇情之中,與所扮演的人物形成靈魂上的高度契合。不同的角色形象、性格各不相同,他們或沉靜、或暴躁、或溫柔、或剛猛、或忠誠、或奸邪,對于演員來說,要有能力將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和塑造出來,也就是“性格化”的過程。在不斷“性格化”的過程中,演員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不斷接近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戲劇影視演員的“演技”,實際上就是指其調動自身藝術修養(yǎng)塑造角色人物形象的技巧和能力。
演員在化身角色的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靠高度真實的造型、動作、神態(tài)等,最大限度地還原角色人物的真實特點;另一種則是不過分追求外在形象,而是通過演員表演的“韻味”,與觀眾實現(xiàn)深層次的情感溝通和共鳴,引導觀眾充分利用感官功能去感悟,這兩個方式分別構成了化身角色的“表現(xiàn)派”和“體驗派”。
無論戲劇表演還是影視劇表演,演員都必須在觀眾面前展現(xiàn)出角色的藝術形象,所不同的是,戲劇表演的扮演過程需要現(xiàn)場面對觀眾,而影視劇表演的角色形象扮演需要通過熒屏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扮演角色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還原人物的真實形象,最大限度地貼近現(xiàn)實真實,讓觀眾感覺到“像”,甚至覺得演員的形象就等同于角色,不僅做到“形似”還要做到“神似”,這樣演員的扮演就取得了真正成功。為了獲得扮演的成功,戲劇影視演員要做到“形神兼?zhèn)洹?,一方面要通過化妝、道具等展現(xiàn)出角色的外貌特征,讓造型更加貼近人物的性別、年齡、體態(tài)、職業(yè)等,在外形設計上最大限度地貼近角色真實;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動作、眼神、語言等來展現(xiàn)出角色人物的個性特點。為了獲得預期的效果,戲劇影視演員在選擇塑造角色形象的過程中,要確保自身條件及表現(xiàn)能力盡量貼近角色人物形象,如果存在巨大差距,那么對于戲劇影視演員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對于戲劇影視演員來說,無論采取何種表現(xiàn)方式,其最終的目標是要征服觀眾,讓觀眾真正認可和接受演員所塑造的角色人物形象,并在內心深處實現(xiàn)情感的深度溝通和共鳴。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員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與推動劇情發(fā)展密不可分,除此以外沒有其他任何目的。為了讓觀眾接受演員的表演,戲劇影視演員必須為扮演的人物形象注入“靈魂”,也就是豐富而充沛的內心情感。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戲劇影視演員在表演之前就必須深入分析角色的特征,設身處地地進入劇情之中,用心感受角色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實現(xiàn)“讓自己成為人物”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演員還要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表演素材和表演靈感,揣摩和體會所塑造人物的真情實感,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不同性格、不同形象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并結合表演技巧進行有效運用。只有如此,戲劇影視演員塑造出的人物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才會深深地感染和打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