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惠水民族中學,貴州 黔南 550600)
體會古詩詞中詩人的思想感情尤為重要,鑒賞意象和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都是為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作鋪墊的。學生讀不懂古詩詞,是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只側(cè)重講授鑒賞古詩詞的技巧以及固定的答題模式,學生平時對古詩詞鑒賞的積累也不多,理解作者通過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自然是難上加難。對意象無法解讀,不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給詩人造成的影響以及詩人的遭遇都成為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障礙。學生讀不懂詩中的思想感情,與作者不能進行心靈的碰撞,產(chǎn)生不了共鳴,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學習古詩詞的效率就不高。
相比小說和散文,學生很難理解古詩詞的詞意,也缺乏鑒賞古詩詞意、象和境的能力,更難以理解古詩詞寄托的內(nèi)涵與情感,這直接削弱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心理也不是很成熟,尤其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初中階段,停留在學習古詩詞語詞、語序、節(jié)奏和韻律等外在元素上,對古詩詞充滿張力的語言世界和其中象征、隱喻、比興和寄托等手法運用還只停留在概念理解階段;對古詩詞傳遞出來的包容乾坤的遼闊深邃和潤澤萬物的細膩多情等人文之魂更是難以體會。所以,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理解其內(nèi)涵一般有較大的困難。只有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教師的詳細解析,學生才能闡述古詩詞的大意,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才能對古詩詞有所理解。如果單純只依靠教師講授,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機械記憶沒有使學生學習到鑒賞古詩詞的技能技巧,學生也不能體會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
設置教學情景,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依據(jù)學生心理年齡特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靈活的情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體會詩人所處的場景和心境,做到見其景、知其事、通其意和感其情。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感覺,詩詞是運用富于想象和聯(lián)想的語言來表現(xiàn)人類心靈感受或感悟的一種方式。寫詩詞和讀詩詞的人對詞語的音調(diào)、色彩、修辭以及聯(lián)想效果要有一種高度的敏感,這就是語感。體會古詩詞用詞、用韻和用情之精準,是要在一定的語境當中仔細品味的。初讀一首詩詞,在不知其背景且還未細致分析之前,只通過誦讀便天然地覺得它真摯動人,讀之口角噙香,這其中抓住的就是可共情的語感。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古詩詞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蘊含著作者的情感主旨,而且很多古詩詞都有配樂朗誦。配樂朗誦語言規(guī)范,情感豐富,為學生提供了最有效的學習樣式,讓學生沉浸在愉悅的學習氣氛之中。聽完配樂朗誦,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誦讀??勺寣W生提前查閱資料,以誦讀為路徑,將抽象的語言文字構(gòu)成語言畫面,使學生形成形象思維,讓學生將古詩詞中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借助作者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深情地朗讀,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和情與情的交融。學生自主誦讀之后,教師要繼續(xù)引導其運用語感對詩詞進行思考。詩的語言是有色彩、有氣味、有重量且有溫度的,讀之可以感知到冷熱溫寒,詩是有生命的。通過誦讀和吟詠而產(chǎn)生語感,繼而進一步對其中的字詞和聲韻進行體悟與思考,是引導學生走進詩詞的第一座橋梁。
意象是客觀物象融入詩人感情之后的藝術(shù)形態(tài),每一首古詩詞都離不開意象,不同的意象代表著作者不同的心情。詩詞的美不僅體現(xiàn)在情感上,還體現(xiàn)在它的意象描寫上,意象描寫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學生對古詩詞中的形象比較容易理解,但對浸潤了作者情感的意象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
古詩詞的思想情感涉及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及生活遭遇。因此,知人論世在鑒賞古詩詞中顯得尤為重要。詩詞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表達方式,比散文的語言更濃烈,有更多的想象和聯(lián)想。讀詩詞要特別重視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充分了解意、象、境以及它們的組合形態(tài)所表現(xiàn)的心靈感受。詩詞中的意象比形象的內(nèi)容更豐富,意象高于一般意義上的物象和形象。意象分析對一首詩詞的鑒賞非常關鍵,作者所有的情感都寄于意象之中。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肩負著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使命。學習古詩詞,讓學生真切體會古人對家國的愛和對親人的思念,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需要學生繼承和發(fā)揚。古詩詞中充滿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文人的不同情感,一詞一句都滲透著作者的真善美,需要學生在學習時去體味。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效仿古人的真善美,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也有利于“立德樹人”任務的早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