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珂昕
改革開放以后,古箏藝術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在琴體形態(tài)、音型旋律、演奏技法等方面進行了革新,古箏藝術逐漸走上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發(fā)展道路。隨著古箏彈奏者的發(fā)展,人們越發(fā)重視古箏演奏技能的展現(xiàn),古箏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更加注重技巧性。在此基礎之上,趙曼琴先生推出快速指序技法體系。古箏演奏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與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的各個部分都有著聯(lián)系,趙曼琴先生從力學、解剖學、美學等方面對快速指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形成一套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快速指序技法演奏及訓練方法。這種演奏技法體系合乎人體運動規(guī)律,最適合于彈奏快速旋律。此外,快速指序技法為古箏演奏提供了無限的指序組合的可能性,增加了樂曲的流暢性、提高了演奏速度、擴展了古箏的表現(xiàn)力。同時對古箏演奏者的手型、彈奏角度、指法選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古箏快速指序演奏技法是古箏藝術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近年來已成為古箏最常用的演奏技術之一?!翱焖佟笔侵高@個演奏技法最適宜演奏快速旋律,不適宜演奏慢速的旋律,離開了“快速”,快速指序技法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指序”則是指法順序,大致分為自然指序、伸展指序、密集指序、超密集指序等。快速指序技法體系在本質(zhì)上與“八度對稱彈奏模式”的傳統(tǒng)技法體系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在快速指序技法中,運用了傳統(tǒng)古箏曲目演奏中幾乎不常用的無名指,大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處于平等的地位,并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指按合理次序排列運指。快速指序技法不會連續(xù)地用同一根手指彈奏,突破了傳統(tǒng)技法體系中頻繁使用某幾個手指而造成的手指疲勞。選擇符合人體運動的方式,根據(jù)旋律進行的順序和手指的遠近來選擇合適的手指排序。減少了手腕的移動,節(jié)省了時間,使雙手能夠完全靈活自如地完成高難度的樂曲。
快速指序技法以合理排列手指的次序為演奏基礎,以清晰、流暢的音調(diào)為特點,可使演奏者充分展示自身的演奏技藝與演奏水平??焖僦感蚣挤ê诵氖强焖?,其強調(diào)除小指外的其余八指的獨立、平等。
1、選擇合理指法
在傳統(tǒng)箏曲中,指序組合形式較少,演奏的旋律簡單、速度且慢,即使演奏者選擇了錯誤的指法或者在演奏過程中用錯了指法,不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這樣就掩蓋了指法選擇的重要性。而在快速指序中,指序的組合形式復雜多樣,演奏的旋律復雜、速度較快。合乎邏輯和方便彈奏為標準的指法選擇尤為重要。如果沒有對指序進行合理的安排,會使演奏很難流暢的進行下去。通過合理的指序選擇,可以使我們以最少的努力達到最完美的演奏效果。此外,指法的選擇要以演奏者個人的具體演奏實踐相結合。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指序進行彈奏可以使自己有限的技術水平之下,避開自己在某方面指序上的弱點,發(fā)揮自己在某方面指序上的優(yōu)勢以達到流暢的演奏。
2、手指的獨立性
快速指序演奏技法采用多指輪流彈奏,它不再僅僅依賴于大指作為演奏旋律的主力,而是各個彈奏手指的地位均等,因此手指的獨立性顯得尤為重要。大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在范圍內(nèi)運指,可以兩指、三指、四指一組,也可食指、中指交錯,中指、無名指交錯等形成各種順序,可順行也可逆行。快速指序演奏技法避免了古箏傳統(tǒng)演奏技法中對大指的過度依賴,增強了各個手指的獨立彈奏能力,并使觸弦動作更有爆發(fā)力。在彈奏快速指序技法時,各個手指都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演奏,演奏手指可處于一種比較放松的狀態(tài),不會形成手指肌肉緊張的狀況。
3、手指的平衡性
受到鋼琴演奏中十個手指平衡發(fā)展的啟發(fā),古箏快速指序技法將雙手除小指外的八個手指都包括在內(nèi),解放了其他手指對大指的依賴性,其他手指獲得了獨立彈奏的能力和任意組合的可能性。但鋼琴的音位排列是橫向排列,在演奏鋼琴時,各手指的用力方向一致。而古箏的音位排列是縱向排列,大指處于其他手指的對面,大指與其它手指的用力方向不一致。因此,為保持彈奏時各個手指的平衡,在演奏快速指序技法時,必須將大指的腕掌關節(jié)向手掌外展開,使演奏者八個手指的強度、力度等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
古箏演奏不能離開技術,而熟練的技術一定是通過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而獲得的。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努力練習,這樣才能快速、流暢的演奏快速指序,充分發(fā)揮快速指序在箏曲之中的作用,提高箏曲的藝術效果。
演奏手型在器樂的彈奏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練習者不能為追求音色、速度、力度等需求,而采用錯誤的手型進行演奏。
第一,快速指序的手型要求左右手的各個手指關節(jié)都是凸出的,每個關節(jié)都有支撐的作用。在練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某一關節(jié)凹進去的現(xiàn)象,這樣的手型,手指完全用不上力,并且在快速彈奏后會產(chǎn)生觸不到琴弦的現(xiàn)象,使琴聲很飄。這時我們要拿一根筆頂住那個凹進去的關節(jié)再去彈奏,在彈奏過程中找到發(fā)力的感覺,逐步撤掉筆,嘗試無支撐彈奏。前后來回幾個回合,最后徹底撤掉關節(jié)的支撐物,在彈奏中自然形成抱圓的手型狀態(tài)。
第二,手指需要按次序排列,手指間必須留有一定的距離。快速指序技法的指序組合比較復雜,并且手指間的距離變化也較大。手型是一種習慣,習慣成自然,因此必須從一開始就固定好,有任何的走形就要重新調(diào)整手型。練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手指緊貼的現(xiàn)象,這時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手臂、手指放松。首先,將自己的雙肩自然下沉,手臂自然下垂,手腕持平;其次,活動自己的手指,保留一定的指間距。
第三,手型要根據(jù)琴面的弧度及時調(diào)整。手型并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tài),在彈奏的過程中,手是始終處在運動之中。古箏的箏面是有一定弧度的,當彈奏到高音區(qū)時,由于箏面的弧度向后下方行,手腕要略低,前臂微微屈曲;而彈奏到低音區(qū)時,由于箏面的弧度向前下方,因此手腕要略高,前臂稍稍伸展。因此,在彈奏到不同的音區(qū)時,一定要根據(jù)古箏面板的弧度來及時調(diào)整我們手型,用胳膊帶動手指來進行音區(qū)的轉(zhuǎn)換。
放松是一切樂器學習的基礎,演奏要做到的是放松與用力的統(tǒng)一古箏也不例外。
第一,演奏者在彈奏過程中,若身體不放松,肌肉緊繃,這樣會影響手指的力度、音色的控制、手指靈活程度的掌握、演奏的速度等很多方面。因此在快速指序的練習過程中,一定要記住一個要點:肩膀、手臂、手腕、手掌、手指等各個關節(jié)都要保持放松,將力量都送往手指尖,這樣手指才能充分的展現(xiàn)靈活性,使彈奏出來的聲音結實而不燥,輕盈而不漂浮。
第二,除了身體的放松,心靈的放松也必不可少,古箏演奏是一門表演的藝術,輕松、自然地演奏快速指序才能全面的展示出技法的藝術水平。用穩(wěn)定、自如的心態(tài)去演奏并不是靠當場的臨時發(fā)揮,而是在臺下就一直積累起來的。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要培養(yǎng),因此應多參加古箏比賽、音樂會等活動以增加舞臺實踐的經(jīng)驗。也可多去觀摩他人的現(xiàn)場演奏、比賽表演,注意他人在面對意外狀況時,如:琴架沒放穩(wěn)、彈奏中琴弦斷掉等突發(fā)情況是怎么處理的。觀察他人在演奏前是怎樣調(diào)整至輕松的心態(tài),總結心得并吸取別人的演奏長處。
第三,手指的支撐性是古箏演奏技能展示的基礎。在放松性練習中不要矯枉過正,過分的強調(diào)放松會導致彈奏時手指缺乏應有的張力,減弱了手部肌肉的支撐功能。以致使古箏發(fā)出的聲音很飄,不圓潤,顆粒性太弱。
1、高抬指分指練習
這個練習主要的訓練手指的靈活度、力度以及活動的幅度,在觸弦時講究手指的爆發(fā)力,是最基礎的訓練。彈奏之前,應預先將手指抬起,使指尖處于要彈的那根琴弦的前上方(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演奏時)或者后上方(用大指演奏時),保持預備彈弦的狀態(tài)。彈奏之后,指尖不能接觸相鄰的琴弦。在進行高抬指訓練時一定要放慢,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到指尖,找到力度與放松結合的狀態(tài)。用手指擊打琴弦發(fā)聲,加大力度,使彈奏的動作要具有爆發(fā)力。彈奏時每個手指的位置是固定的,避免手指打架的狀況,尤其是大指要撐開,在手掌的外側(cè)活動。
第一,在訓練時要先分步驟走,第一步將一個手指抬起到合適的位置(借鑒鋼琴的高抬指練習,將手指抬高到休息位上方2-3 厘米),第二步落下觸弦,第三步回到手指原來的休息位,保持正確的手型。在分指彈奏時,除了進行彈奏的那根手指,其他手指必須保持不動,以此來鍛煉手指的獨立性。第二,在分步驟的基礎之上進行二指組合練習,如食指與大指、中指與大指、中指與無名指、食指與中指等。最后,進行順序練習,手指彈奏連續(xù)的不同琴弦或者同一根琴弦,依舊是分指慢速進行,可順序進行,也可逆序進行,四指依次彈奏。
2、左右手配合練習
在快速指序技法中,雙手配合彈奏是十分常見的,左手和右手承擔著同樣的演奏任務,突破了傳統(tǒng)古箏曲目中右手單手彈箏的局限性。而在每一位習箏者的初學階段,都是從右手開始練習演奏古箏,左手演奏的熟練度要比右手低很多。這就要求在快速指序技法的練習中,要增加對左手手指獨立性、顆粒性以及平衡性的練習量,這樣才能使兩個手完美的配合。在左手各個方面的機能提高后,再與右手配合練習。在左右手配合練習過程中,要結合一定的練習曲。練習曲沒有優(yōu)美的旋律,與古箏樂曲相比起來較為枯燥,很多習箏者對練習曲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結合練習曲系統(tǒng)地練習兩手的配合是必要的。
3、貼弦練習
在進行貼弦練習時,首先進行全部手指貼弦練習,其次再進行單指貼弦練習和雙指貼弦練習。
在進行全部手指貼弦練習時,練習者應訓練以最短、最恰當?shù)臅r間提前以放松的狀態(tài)貼放在琴弦上進入彈奏的準備狀態(tài),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便為從容地進行視奏贏得時間。在練習時必然要注意使不彈奏的手指處于休息位的手型。
單指貼弦是指前一手指在彈完的同時,下一手指迅速落弦然后彈奏,同時彈同時下落依次循環(huán),手指要積極主動的彈奏不能中斷。在貼弦的練習中,最重要的是中指與無名指的練習,這兩個手指的獨立性較差,因此要加大對這兩指的訓練。
雙指貼弦與單指貼弦演奏形式相同,仍然是一個手指彈完,一個手指落弦,但雙指貼弦是有兩個手指放在琴弦準備,因此第一指彈完后,第二指是保持不動依舊保持落弦狀態(tài),而第三指要迅速落弦。
在貼弦訓練時,落弦要有力度,有抓住琴弦的感覺。由慢到快練習,再將慢練與快練相結合,為以后結合樂曲做準備。單指貼弦掌握好后,再開始進行雙指貼弦練習,雙指貼弦對手指獨立性要求很高,雙指貼弦練習到一定程度,可以進行滾動練習,快速沿古箏音階進行上下行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左手的靈活度先天不如右手,因此左手是練習的重點,注意左右手在練習時盡量保持速度、力度、音色等各方面的統(tǒng)一。
古箏的演奏是表演者佩戴義甲觸弦而發(fā)聲,義甲與琴弦接觸的角度很重要。最值得注意的是大指觸弦的角度,由于古箏音位的縱向排列,我們將手指指尖依次放在相鄰的琴弦時,只能使大指的尺側(cè)緣先接觸琴弦,其正面是無法接觸琴弦的。若強行使大指正面觸弦發(fā)聲,會造成手指緊張,只能通過屈伸掌指關節(jié)來發(fā)生。這樣觸弦發(fā)出的聲音不飽滿,不僅影響到演奏的音色、音質(zhì)、力度,更是影響到演奏速度。
食指、中指、無名指發(fā)力的方向不一致,很容易發(fā)生手腕跳動的問題。彈奏快速指序時將全部力量送往指尖,全部手指應向手心方向發(fā)力。演奏者掌握正確的手指發(fā)力方向,這樣才能保持手腕的平穩(wěn)以及手腕的放松。
在傳統(tǒng)指序中無名指的運用少之又少,再加之無名指先天獨立性較差,因此在演奏快速指序時,無名指相較于其他手指彈奏的音量較弱。在快速指序中,對于手指的靈活性和顆粒性的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每根手指都是獨立而平等的。在練習過程中,要著重對無名指獨立性和顆粒型的訓練。同時演奏者要有很強協(xié)調(diào)能力和控制能力,把每個音的力度均衡的彈奏出來。這樣才能加大快速指序的流暢性和顆粒性。
器樂演奏的基本保障之一是演奏技法,古箏演奏對技法有著很高的要求。對于古箏快速指序技法不能盲目的進行的練習,應根據(jù)每個人生理條件,制定合適的古箏演奏快速指序技巧練習,進而實現(xiàn)古箏快速練習的良好效果。快速指序技法速度快、難度大、指序復雜、技巧性強,演奏者在彈奏中對手指和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的要求要更高,所以在練習快速指序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左手與右手的配合和手指協(xié)調(diào)性的訓練。箏曲的彈奏必須靠嫻熟扎實的演奏技法作為支撐,而扎實的技法要進行積年累月不斷地訓練,才有可能完美地演繹出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