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和大堰河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是魯鎮(zhèn)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物形象,魯四老爺,祥林嫂婆婆,聽她講阿毛故事的那些“善良”的女人和男人們,以及讓她捐門檻的柳媽等,一起構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冷漠殘酷,他們把善良而且勤勞的祥林嫂一步一步推向死亡的邊緣。祥林嫂是在春天沒有了丈夫的,又是在春天被婆婆綁架回去賣給賀家坳的賀老六的,還是在春天里阿毛悲慘地被狼吃掉,她又是在春天快要來臨的時候,在天神們醉醺醺享用祭品的時候,悄無聲息死去了。春天,看起來多么美好,而祥林嫂的生命里卻永遠沒有春天,這個自然的環(huán)境實在是具有了象征的含義。
艾青先生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同樣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大堰河的形象。這是一首自傳性的抒情詩,也是艾青的成名之作,可以看作地主階級的叛逆兒子獻給他真正的母親——中國大多數(shù)善良而且不幸的普通勞動婦女的頌歌。詩歌情感真摯充沛,深情地表達了對大堰河的敬愛和哀嘆,對不合理社會制度的憤怒控訴,具有很深的時代意義和進步精神。作者出生在一個沒有溫情、封建迷信的病態(tài)的家庭里,出生時,母親難產,算卦的人說他“命克父母”,于是他就被父母送去寄養(yǎng)在了農婦大堰河家。大堰河在撫育養(yǎng)子的同時,養(yǎng)育著自己的家,也孕育著作者一顆對于封建家庭叛逆的心靈,大堰河的乳汁是艾青的生命之源,大堰河給他以人間的溫情。她是母親,是生命的呵護者,更是艾青轉向病態(tài)社會掘墓人之路的引領者。所以獄中的艾青要用自己的真情歌頌她,歌頌大堰河一般的母親們。
為了在作品中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兩位作家采用了豐富的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祝?!飞朴眯は?、環(huán)境描寫、側面襯托等手法。如文中對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寫:從“白頭繩、烏裙”到“頭發(fā)全白”,從“兩頰還紅”到“兩頰失血色、瘦削不堪?!濒斞赶壬翘貏e善于刻畫眼睛的,從“順著眼”到“眼角淚痕”,再到“只有眼珠間或一輪”,可以看出主人公變化之大,命運悲慘至極。已淪為乞丐,即將走向死亡的祥林嫂對身為知識分子的“我”進行靈魂發(fā)問:“死掉的一家在地獄能否見面?”她讓我們看到了她對于不公命運的反抗。再如對祥林嫂死后魯鎮(zhèn)舊歷年底雪天的描寫,更是營造了悲涼之境,以此烘托出她死后的凄涼之狀。通過對祥林嫂形象的刻畫,作者給我們塑造了辛勤勞動、善良,敢于行動、不逆來順受的勞動婦女形象,然而在迷神權族權夫權的聯(lián)合下絞殺了,我們的祥林嫂最終還是死去了。
《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詩歌與別的詩歌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它不押韻,卻有著低回深情的旋律,它沒有完整地展現(xiàn)大堰河悲慘的一生,卻用幾組畫面感極強的生活片段刻畫了大堰河鮮明的人物形象:一是大堰河家境極貧,她哺育“我”是為了她的家;二是在她流盡乳汁以后,又淪為地主家的女傭;第三,無論在哪里大堰河都深愛著她的乳兒;第四,大堰河死后那關閉了的故居,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凄涼無比的畫面讓人心酸。不僅如此,詩中還大量使用排比句,這些句式使內容凝練,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氣勢酣暢淋漓,雖然沒有整齊劃一豆腐塊一樣的詩形,但流淌著的是對大堰河濃郁的真情。反復手法的運用也值得一提,多數(shù)的段落,開頭和結尾使用同一個句子,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余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既加深了感情的表達,又突出了形象的特點。大堰河是美麗的,她勤勞善良,寬厚淳樸,無私而又樂觀,是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女性,所以作者用“雪”來象征她純潔的品格,用“紫色”來象征她高貴的靈魂。
這是一首獻給保姆大堰河的詩篇。盡管她們受盡欺辱,滿身瘡痍,然而卻永遠不失中國女性偉大的光輝。
總的來說,兩部作品,兩個形象,代表了那個病態(tài)時代里,大多數(shù)勞苦女性的悲慘命運,同時也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