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行績
作為心理教師,我深知越是大考將至,越是時間緊迫,學生的心理壓力就越大,復習的步子也會越零亂。
三年前,我讀了《提高學習成績的6個策略——來自心理學的建議》一書。該書關于“時間管理”的內(nèi)容讓我深受啟發(fā),從中獲得了教育的靈感。我把書中“將所有可用時間都列出來”這一方法稍做改變,讓學生將自己每天可用的碎片時間一一羅列出來,同時把適合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知識點也列出來,然后在小組支持和全班分享的基礎上,每個學生擬出一份屬于自己的“碎片時間使用計劃”。有的學生計劃和同桌結成對子,利用放晚自習后從教室回宿舍的路上的這段時間,復習相關的概念和原理;有的學生計劃利用洗衣服的時間,把收錄進“錯題本”的重要題目“過過電影”……
我最初的想法只是讓學生更充分、更合理地規(guī)劃和使用時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但結果令我意外:一個月后,我在主題班會上,請學生分享“碎片時間管理計劃”給自己帶來的幫助,學生紛紛表示這個計劃非常有用,他們不僅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時間,還能高效地利用這些時間,有序地進行學科復習,從容應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