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歌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漯河462003)
膿毒血癥為全身感染性疾病,多由于感染所致,具有病情兇險、進展快速及病死率高等特點,早期識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并給予有效地針對性治療方案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1]。目前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白細胞等作為評估患者感染性疾病嚴重程度的常用指標,但檢測特異度較低,其在腫瘤、手術創(chuàng)傷及組織損傷等疾病中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升高現(xiàn)象[2]。近年來有研究指出,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在膿毒血癥患者血清中呈高表達,可用于疾病早期診斷。鑒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 例膿毒血癥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討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膿毒血癥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70 例膿毒血癥患者臨床資料。男37 例,女33 例;年齡31~72 歲,平均(58.44±10.24)歲;感染來源:腹腔、盆腔感染41 例,膽道20例、肺部感染7 例,其他感染2 例。根據(jù)患者28 d 內(nèi)病情轉(zhuǎn)歸情況將患者分為存活組(43 例)和死亡組(27 例);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膿毒癥組(11 例)、嚴重膿毒癥組(37 例)、膿毒性休克組(22 例)。
1.2 準入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膿毒癥診療標準[3],有明顯的感染灶;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年齡在18~75 歲。膿毒性休克判定標準:其他原因不可解釋的,以低血壓為特征的急性循環(huán)衰竭狀態(tài)。排除標準: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者;合并心臟原發(fā)性病變者;近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者;非感染因素導致死亡者;伴有血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免疫系統(tǒng)缺陷性病變者。
1.3 研究方法 采集住院1 周內(nèi)外周靜脈血2 ml,PCT 水平通過免疫發(fā)光分析法測定,檢測儀器為法國梅里埃公司vidas 化學發(fā)光分析儀;CRP 水平通過酶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公司AU5800 全自動生化儀,均采用同機配套檢測試劑。收集患者序貫器官衰竭評估量表(SOFA)評分和24 h 內(nè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結(jié)果。
1.4 觀察指標 比較不同病情嚴重程度與預后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及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差異,并進行相關性分析。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同時繪制血清PCT、CRP 預測患者預后的ROC 曲線,并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 膿毒癥性休克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明顯高于膿毒癥組和嚴重膿毒癥組患者,嚴重膿毒癥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明顯高于膿毒癥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s)
組別 n膿毒癥組嚴重膿毒癥組膿毒性休克組11 37 22 F P PCT(ng/ml) CRP(mg/L)20.10±4.55 39.12±5.62 46.17±5.33 19.724 0.000 67.24±11.33 90.67±14.15 119.85±13.68 18.150 0.000
2.2 不同預后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 28 d 內(nèi)存活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存活組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明顯低于死亡組,經(jīng)相關性分析,血清PCT、CRP 水平與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均呈正相關。見表2。
表2 不同預后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預后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比較(±s)
組別 n存活組死亡組PCT(ng/ml)CRP(mg/L)SOFA 評分(分)APACHE Ⅱ評分(分)43 27 t P 19.92±3.46 67.68±4.52 21.334 0.000 86.82±11.52 111.10±12.92 19.056 0.000 6.84±2.13 9.52±2.81 4.532 0.006 13.85±3.48 18.51±3.82 5.252 0.001
2.3 PCT、CRP 水平預測患者預后ROC 曲線圖PCT 水平評價膿毒癥患者預后曲線下面積為0.49,CRP 水平評價膿毒癥患者預后曲線下面積為0.59,兩者預后判斷的敏感度較高,特異度較低。見圖1。
圖1 PCT、CRP ROC 曲線比較
膿毒血癥作為一種危重癥,可導致單個或多個器官功能障礙,病情進展迅猛,病死率高[3]。目前膿毒血癥具體發(fā)病機制并不明確,多認為與機體內(nèi)抗炎與促炎反應機制失衡有關,膿毒血癥最佳治療時機為發(fā)病1 h 內(nèi),若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隨著疾病進展,發(fā)展至多系統(tǒng)多器官功能障礙,會增加患者病死率。因此,準確對膿毒血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預判,調(diào)整治療方案,對患者預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
PCT 為一種蛋白類前體物質(zhì),正常情況下由甲狀腺C 細胞分泌并釋放入血,血清中PCT 水平極低,即使在機體出現(xiàn)過敏、自身免疫、癌癥發(fā)熱及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等情況下,PCT 水平亦不會出現(xiàn)明顯升高現(xiàn)象,但在嚴重感染早期,機體單核細胞、肝肺臟器細胞及內(nèi)分泌細胞均可合成和釋放PCT,使血清PCT 水平明顯上升[5]。CRP 為典型急性時相蛋白,應激狀態(tài)下由肝臟細胞合成和釋放,直接參與炎癥反應,可激活補體,表現(xiàn)出較多的生物活性,為炎癥反應早期非特異性指標,炎癥早期還可誘導PCT釋放,但影響因素較多,膿毒癥的診斷特異度相對較低[6]。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著膿毒癥組患者病情越來越嚴重,血清PCT、CRP 水平也顯著性升高,存活組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患者,且患者血清PCT、CRP 水平與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均呈正相關(P<0.05)。說明膿毒癥患者隨著病情不斷進展,其血清PCT、CRP 水平也顯著上升;由圖1 可以看出,PCT 水平評價膿毒癥患者預后曲線下面積為0.49,CRP 水平評價膿毒癥患者預后曲線下面積為0.59,兩者預后判斷敏感度較高,特異度較低。說明血清PCT、CRP 水平在患者病情預后評估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住院1 周內(nèi)患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可較高程度地預測膿毒血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臨床轉(zhuǎn)歸,為臨床治療方案調(diào)整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