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紅
(江蘇無錫市查橋中學,江蘇 無錫 214104)
“游戲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善于采用游戲的方式,使學生通過游戲掌握理解音樂,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在游戲這個載體中加入音樂的元素。比如音調(diào)、音色、節(jié)奏、聲樂、舞蹈等,讓學生愛玩的天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釋放,身心得到發(fā)展,不僅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學生在完成學習各種音樂知識、技能、體驗學習過程后可以將音樂中的真善美轉(zhuǎn)變?yōu)楸旧淼囊粋€品格素質(zhì),促使音樂教學向著人性追求美的本真回歸,實現(xiàn)以人為本之教育終極目的。
韓愈的“傳道授業(yè)解惑 ”將傳統(tǒng)師生關(guān)系中教師定位在尊者的地位 ,學生得到一切知識都由教師來負責。荀子則多次談及師生關(guān)系,“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荀子·修身》,在荀子看來,“可以為師的重要條件甚至不是博學,還必須要有尊嚴,令人敬畏。“且上者下之師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猶響之應聲,影之像形也?!薄盾髯印妵贰吧险摺彪m然指的是君上,但也折射出師生之間像上下級關(guān)系,學生只能像下級應和上級,就如回響應聲音,影子像原形。荀子甚至強調(diào)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要“師云亦云”,更為苛刻的是“言而不稱師,謂之畔;教而不稱師,謂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內(nèi),朝士大夫遇諸涂不與言”《荀子·大略》。這里的“畔”同“叛”者,說話不遵從師教稱為叛離,背叛老師的人,不要說賢明的君主不用你,朝中的士大夫就算在路上遇見也不會和你說話。如此觀念之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氛圍常常顯得沉悶,教師往往過于注重樂理知識的講解,形成教師偏重于自我示范演練,學生是當然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激發(fā),求知欲難以喚醒。在 《民主主義與與教育》一書中,杜威認為,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智力和情感的成長??梢?,教師如果秉持傳統(tǒng)的尊者地位,不肯為學生營造合適的課堂環(huán)境,把新課程賦予藝術(shù)與生活、藝術(shù)與情感中要求重視學生人的地位,喚醒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審美、激發(fā)興趣的目標任務是難以進行回歸和完成的,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對于初中學生來講,無論哪門學科的教育,何種方法的教學都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游戲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中,根據(jù)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遵循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采用有趣好玩的形式,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情境,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傳統(tǒng)的歌曲教學課堂中,“教師范唱——學生跟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氛圍呆板而枯燥,難以激起學生參與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音樂游戲作為一種先進的、生動的教學方法引入中學音樂教學中,可以明顯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歌曲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歌曲《龍的傳人》,節(jié)拍為四四拍,二分、四分、八分節(jié)奏單純,表達了龍的傳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卡爾·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并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就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fā)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力。受奧爾夫的教學理念的影響,筆者沒有采用張明敏的鄉(xiāng)村抒情版本,而是選擇了王力宏的搖滾加藍調(diào)的版本進行教學,把學生分為兩組,A組學生唱旋律,用手輔以動作表達歌詞,B組學生則負責嘴巴說著“咚呲噠呲”,手即興敲拍點附和A組的歌唱,曲終雙方進行交換的游戲方式進行教學,實踐證明,相比原來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課堂使學生活潑的天性在音樂的律動和歌唱以及互相的配合中得到了盡情釋放,一個個小龍人可謂活潑可愛、栩栩如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只是一個幫助學生表達思想和情緒的組織者,帶領(lǐng)者。再如八年級上冊廣西彝族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阿哩哩”是歌曲情感表達的焦點所在,也是游戲的重點配合所在,同樣采取分組游戲的形式,一組手敲雙響筒負責唱前半句,一組配以串鈴唱后半句的襯詞“阿哩哩”,學生可以根據(jù)音樂的走向,分別采用上滑音、下滑音、正常、弱聲等來即興歌唱每一句“阿哩哩”予以表達彝族青年男女的高興心情。因為出于本能地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沒有學不會挨訓或丟面子的精神負擔,因而都會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滿足感。過程中有學生創(chuàng)造力得到釋放,隨著雙響筒和串鈴,伴著歌曲的起承轉(zhuǎn)合,居然出現(xiàn)了搖滾中的怒音來進行對唱,作品的音樂感染力一下增強,這種自然流露的游戲形式明顯有助于促進學生即興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萌發(fā),學生學習各種音樂技巧和能力進入最佳狀態(tài)。教師則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誘導者和參與者,愉悅身心和完成音樂教學二者相得益彰,這正是奧爾夫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八年級上冊如《愛我中華》《孤獨的牧羊人》等還有很多歌曲都可以采取類似的教學方法。
奧爾夫認為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fā)和提升學生表達思想和情緒的本能欲望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力,至于表現(xiàn)得好不好則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反觀我們的音樂教材的設計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現(xiàn)的,教師也已經(jīng)習慣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傳統(tǒng)模式,嚴厲地對待學生,教學目的就是沖著“出成果、得獎、出成績”,過程中學生自然會感到一股莫名的壓力,違背人的天性難以實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啟迪和興趣的激發(fā)。由于在音樂方面每個人的先天素質(zhì)客觀上有著很大差異,總會有一部分學生離教學要求甚遠,于是他們自然對音樂“敬而遠之”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對于這一部分學生,教師容易忽視他們對音樂的情感激發(fā)和體驗,忽視他們在音樂學習中作為人的主體性、主動性、個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認真研究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會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從音樂產(chǎn)生的本源和本質(zhì)出發(fā),即“先育人,重視感性,再教音樂,回歸人本”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而這和新課程的課改理念也是一致的。面對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音樂欣賞《瑤族舞曲》,主題一的音樂欣賞,為了有效實現(xiàn)學生對該段音樂的理解,教師可以加入豎笛演奏該段民族經(jīng)典。把學生分為三組,A組吹主旋律,B、C兩組分別吹簡單的中音和根音進行和聲,為了幫助學生體驗瑤族舞曲中“歡快”兩個字的意境,教師要求B、C兩組學生以不同的節(jié)奏類型多遍伴奏,體現(xiàn)歡快的場面,這樣的要求讓學生腦洞大開,如第一遍學生提出每小節(jié)吹二分音符“噠—啊”進行和聲伴奏,第二遍有學生改為每小節(jié)吹兩個四分音符噠—噠進行和聲伴奏,第三遍每小節(jié)改為“噠噠—噠噠”兩個八平節(jié)奏,第四遍每小節(jié)改為在第三遍的基礎(chǔ)上后半拍進行休止變“噠噠—噠空”兩個八平節(jié)奏伴奏,第五遍每小節(jié)改為在第四遍的基礎(chǔ)上前半拍進行休止變?yōu)椤翱諊}—噠噠”予以伴奏,第六遍每小節(jié)在第五遍的基礎(chǔ)上進行切分變?yōu)椤翱諊}—啊噠”予以伴奏,第七遍每小節(jié)在第五遍的基礎(chǔ)上變?yōu)椤翱諊}噠—噠噠”,即第一個八平變?yōu)榍鞍撕笫枰园樽啵源祟愅?,學生還提出多種其他如全部十六分音符的節(jié)奏進行伴奏,卻更加熱烈體現(xiàn)了歡歌慶舞的場面。德國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雅思貝爾斯認為,所謂教育就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的活動,包括知識內(nèi)容的傳遞,生命內(nèi)涵的領(lǐng)悟,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chǎn)交給年輕的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其自有天性。兩位大師都一致重視教育對人天性的重視而非狹隘的“出成果”,記著先哲的教導,教學應當重視對學生情感、天性的感化、啟迪,于“慢”中使學生逐漸成長。
游戲化教學不僅要注意音樂游戲的趣味性、多樣化,更要注意游戲和教學目標相結(jié)合,重視日積月累。有的學生對歌唱沒有興趣,有的學生有興趣但缺自信,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媒體手段,通過定期舉辦音樂會的形式,以比賽的形式開展歌手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樹立榜樣的作用,以點帶面,激發(fā)激挑戰(zhàn)欲,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音樂游戲?qū)⒁魳放c游戲融合為一體,分組競爭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投入游戲,讓他們在唱唱跳跳、動動玩玩中完成對音樂的體驗和感悟。比如在七年級上冊《茉莉花》一課中,教師把學生分組后,讓不同組的學生,男生、女生不限來分別表達這首歌曲的情境、來對歌詞中少女“摘”一朵茉莉花的動作進行表演比賽,得分高的組勝出,其中有的男生表演的動作用“掐”“拉”來說根本一點不為過,往往引來哄堂大笑,笑后也更加明白了作品中少女羞澀的形象,今后更加注意進行柔和的演唱。初中學生大多好動愛玩,教師創(chuàng)造這樣輕松的學習氛圍是符合學生的年齡層次的,也容易被學生接受、喜愛、理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作品。
綜上,游戲教學法實質(zhì)上就是不讓學生在課堂上久坐不動,如七年級下冊音樂欣賞《帕米爾的春天》是自帶新疆特色的7/8拍,123—1234的律動感,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分別拍大腿、拍手臂、拍手來體會,進而感悟塔吉克民族人民淳樸的性格以及對生活的贊美之情。由此,學生通過游戲的參與和體驗,使他們的藝術(shù)審美能力自然而然逐日提高,學習潛能得到激發(fā),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傊處熢陂_展音樂教學活動時要善于使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此來不斷地帶領(lǐng)學生學習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yǎng),有效地促進音樂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