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東橋小學教育集團,江蘇 泰州 225500)
音樂可以提高人的整體素養(yǎng),還可以對人的氣質進行熏陶,從而促進人們的綜合發(fā)展。對于音樂學習而言,識譜是音樂學習最基礎的入門所需,想要扎實提高音樂能力,識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音樂學習最重要的過程。對于整個學習生涯中最基礎的小學時期,在音樂學習上的入門和基礎就是具備識譜能力。但是,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所占的比例本來就少,再加上識譜教學難度大,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不夠,識譜教學的難度大幅度提升。所以,對于識譜教學的展開要全面深入,使學生們都具備較好的識譜能力。有了識譜能力作為音樂入門的基礎,才能更扎實深入地提高音樂能力,從而促進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音樂識譜是音樂專業(yè)知識學習最基礎的入門一部分,若沒有充足的音樂識譜能力,音樂知識學習就如同在黑夜里無燈前行,一頭亂撞,找不到方向,長此以往,音樂能力不僅不會進步,反而只會消耗時間。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當前的音樂事業(yè)發(fā)展越來越繁榮,各種各樣的樂器培訓機構和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層出不窮,人們對音樂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對于小孩子的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逐漸開始登上主流舞臺。對于義務教育的小學音樂教育的部分,素質教育改革新課標使音樂教學的范圍和方式有了一定的變化,從過去單純的歌唱學習到如今音樂鑒賞、樂器學習、音樂專業(yè)知識三方面共同著手,雖然教學范圍有所改變,但是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仍是所有音樂學習的基礎和入門,樂譜是音樂最基礎和最直接的表達,是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交流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如果沒有樂譜作為媒介和支撐,音樂的世界就會雜亂無章,毫無章法。對于剛剛接觸音樂學習的小學生而言,識譜學習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一種技能的準備,只有把識譜能力培養(yǎng)到一定水準,才能更加深入、牢固地學習音樂知識。
識譜教學不僅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入門,也是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在一般情況下,識譜教學往往被當作音樂專業(yè)知識的入門,然而,也正是因為識譜教學是音樂專業(yè)知識的入門,就意味著識譜教學是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第一步,如果在這一步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音樂學習越來越感興趣,就能夠提高學生音樂學習上的專注力,從而高效率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首先,在擁有較強識譜能力的加持下,學生的樂理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從而在聲樂練習時,唱歌的音準也會更準確。其次,識譜學習有助于學生學習樂器,不管是聲樂學習還是樂器學習,音樂的各個部分都需要靠樂譜連接到一起,樂器更是需要讀懂樂譜才能更好地學習樂器知識。如果讀不懂樂譜,也就無法彈奏樂器,更不要提專業(yè)系統(tǒng)地學習樂器知識了。
當前,人們對音樂的興趣逐漸增強,尤其是在短視頻成為主流休閑娛樂方式的背景下,許多人發(fā)現(xiàn),即使不識譜也可以唱出好聽的歌。由于這樣的思維影響,人們對于識譜學習越來越輕視,這樣就使得音樂學習陷入了誤區(qū),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如果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音樂學習就仿佛是空中樓閣,根基不穩(wěn),無法深入學習。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本身對于枯燥的理論學習容易產(chǎn)生厭倦,如果再沒有足夠的識譜能力作為基礎,小學生根本不懂所學習的樂曲,這與音樂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改革相悖,不利于音樂學習的深入。
另外,不識譜或者識譜能力不足,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會越發(fā)吃力,這也會消磨學生的樂感,對于音樂這種越深入越難懂的專業(yè)知識,如果沒有樂感和興趣作為支持和引導,將很難繼續(xù)下去。所以,將樂理知識和識譜能力作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充足的樂感,才能維持好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便于學生音樂學習的深入。
在國家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之下,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學校和音樂教師為了能夠實現(xiàn)人文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開始以人文性為主題的教學。然而,這樣的教學理念會導致學生甚至教師對于音樂學習的各部分理解出現(xiàn)偏差,導致學習的不深入和錯誤理解。由于對人文主題的過于重視,使得教師和學生更重視實際練習而忽略樂理知識的學習,削弱識譜能力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識譜學習的要求就會降低,學生在學習的具體過程中也會缺少對識譜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使音樂教學存在誤區(qū)。
從各類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總結出,目前有很多小學的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唱歌的練習和讀譜的訓練,將大量的課時和精力投入了實踐訓練。但是,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空泛的練習也沒有實際作用。另外,小學對于音樂課程的安排往往只有一周一到兩次,而且這僅有的幾節(jié)課的時間跨度較大,音樂課又很少會布置課后作業(yè),所以,學生的所有音樂理論學習以及實踐訓練都要依靠課上的時間進行,對于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安排的比例都要依靠教師的備課和教學經(jīng)驗進行靈活變通,如果教師的變通能力不強,也就無法實現(xiàn)識譜教學的貫徹進行。
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而言,完全掌握識譜能力還是有很大難度的,這也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教學部分,借用節(jié)奏感練習和音準訓練作為輔助,從而綜合激發(fā)學生音樂識譜能力的學習。
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年齡小的孩子活潑好動和表演欲強、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與節(jié)奏教學進行結合,引導學生解放天性、釋放自我,從而通過自己親自動手練習深入理解韻律和節(jié)奏感。比如,音樂教師可以設計簡單有趣的游戲,引導學生練習節(jié)奏感和音準,用赤、橙、黃、綠等七個顏色分別代表各個音階,或者將感官和音階進行結合,從而進行游戲性教學。
深入識譜學習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樂器進行實際教學,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樂器可以用來進行輔助教學,比如手風琴、電子琴、鋼琴和豎笛等音階變化明顯且易于分辨的樂器,從而訓練學生的音準和節(jié)奏感,促進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比如,在帶領學生欣賞《命運交響曲》等鋼琴曲時,可以簡化鋼琴曲的主體音律,讓學生進行欣賞聆聽,從而通過實際的曲目進行練習,那些有樂器學習經(jīng)驗的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對應的練習,更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之中,新課標將柯爾文手勢的概念引入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柯爾文手勢的優(yōu)點就是為學生音準訓練提供了好的入門和深入學習的機會。利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音準的學習理解,從柯爾文手勢和其他物件的形容來編排順口溜,更有利于理解和記憶,比如可以按如下的口訣進行記憶。
DO的手勢是緊緊地握住拳頭,RE是山坡層巒疊嶂,MI像極了平底鍋,F(xiàn)A為愛心連接你和我,SO是大門立家中,LA是我們和爸爸媽媽小手拉大手。還有SI是山羊角,越過羊角就是高音DO。像這樣的手勢和比喻的記憶法,不僅可以增添音樂學習的趣味性,還有助于對學生掌握樂理知識進行考察。教師可以在考察時排除柯爾文手勢或者點出比喻的物體讓學生回答,可以提高整體音樂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更加熱愛。
在識譜教學中,音準教學既是難度最大的部分,也是深入學習最重要的部分。學生的識譜能力和音準學習是緊緊聯(lián)系的,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和音準的學習相輔相成,所以音準的糾正和練習也應該作為音樂教學的重點。立足于不同學校、不同音樂課堂的教學需求,音樂教師要根據(jù)自身教學需要,在進行活動指導的同時為學生提供自助學習的空間,在足夠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領悟到音準和節(jié)奏之間的細節(jié)變化,才能使學生的識譜學習更加穩(wěn)固。
識譜教學是小學音樂學習的基礎,識譜教學的過程也是音樂鑒賞的一部分,不應該作為任務進行單方面灌輸,而應該是一種審美的體驗和感情上的交流和熏陶。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利用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良好條件,積極引入樂器實體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音樂教學的功能擴展到最大化,從而更方便地深入小學生的識譜能力教學。音樂教師還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對音樂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深入。只有對學生的樂理知識進行更全面和扎實的入門教學,才能更進一步地為識譜學習打下基礎。有扎實的樂理知識作為基礎,識譜學習才會更簡單和深入,學生的樂感也會得到更深度的鍛煉和培養(yǎng),也才能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更深入地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