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以祥 (山東沂南縣第二實驗小學)
學校在面對危機事件時既要客觀公正,積極應對,同時要與媒體通力協(xié)作,妥善處理危機事件,為學校的后續(xù)管理提供經驗與教訓。
樹立服務意識。學校中有師生數百人,甚至數千人之多,他們要有序地成長、發(fā)展,享受到校園的樂趣,在教學中完善自我,這需要校長的頂層設計。按照慣例,我們要以完善的制度規(guī)范、管理他們,以讓他們的言行符合本校制度要求,若有不符,則制度論處。其實,這是剛性的要求,缺少溫情,有時會讓管理效果適得其反,讓師生口服心不服。因此,我們應該轉變理念,變管理為服務。當他們的發(fā)展受到制約、限制時,我們要及時想辦法解決問題,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角度,這樣才會贏得師生的心。得到了師生的信任,他們成為學校的主人,有了問題可能會及時說明,那么學校的危機事件就會減少。
加強師德教育。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素質的高低關乎教育的質量,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校園和諧的重要保障。通過師德教育,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提振教師精神,提升教師覺悟,讓教師積極向上、向善向美,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不僅教師隊伍穩(wěn)定,學生也會受到感染,也會主動投入知識的追求、理想的實現中。積極向上的師生會進一步消除人為因素的危機事件,讓校園更和諧。
提高應對危機的能力。危機具有不確定性、偶發(fā)性等特點,提高師生的防范能力是應對危機事件的關鍵。學校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食品、用電、校舍等安全排查;加強交通、上下樓梯等安全教育,開展防震、防火等逃生演練,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防范能力,持續(xù)努力構建平安校園活動。
應對危機事件,不是坐等危機事件發(fā)生再去想辦法被動解決,而是要積極排查危機事件的可能因素,將這些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使之不能繼續(xù)擴大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和危害。
制定預案。要完善危機事件預案,做到責任到人,條分縷析,避免事件發(fā)生而慌亂,出現二次危機,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和危害。
加強演練。以防震減災日、國際禁毒日、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等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演練,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和能力,為危機事件的出現做好預防。
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是化解危機事件的前提,學校要明確責任,對安全問題常抓不懈,事發(fā)前主動預防,事發(fā)時主動上報、妥善處理相關問題,事發(fā)后妥善處理善后工作,引以為戒。
盡管學校要為師生學習成長營造安靜、獨立的環(huán)境,為學生的成人成才凈化環(huán)境,濾掉假惡丑,但不代表辦學就要搞封閉,不與外界接觸、交流,不敢接受外界監(jiān)督,容不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只要有利于學校的發(fā)展,再尖銳的批評都要接受,再困難的事情也要迎頭而上。
堅持接受媒體監(jiān)督,不護短。學校出現危機事件,要態(tài)度積極,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上報有關部門,爭取得到援助。自己也要想辦法加以解決,遇有媒體想了解情況,要實事求是借助媒體公開信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關心,及時處理好危機事件。當然,對于信息的發(fā)布要堅持原則,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本著對人對事負責的態(tài)度,客觀地加以說明,不知道的不亂說、未發(fā)生的不胡說,避免混淆視聽、誤導輿論,不利于危機的化解。切不可推脫責任,橫加指責,這樣不但于事無補,還會火上澆油,對危機事件的化解只能雪上加霜。
學校日常工作也要主動接受媒體監(jiān)督,有重大活動時要主動借助媒體,宣傳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讓更多的人了解學校。這樣,一旦發(fā)生危機事件,學校也會得到各方面的理解,不至于被動應對。
堅持正確辦學方向,關愛師生。教育是完善人的事業(yè)。學校就是喚醒人性、親近善良、遠離無知、拒絕邪惡的場所。因此,學校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ǎng)積極健康負責任的公民,在這一大原則下的課程開設、活動開展、教學評價等方面就會堅守教育原點,不會背離教育的初衷,不至于出現較大的,諸如師生矛盾、管理方面的危機事件。即使出現,不可預料的、偶發(fā)的危機事件,學校也能團結、帶領廣大師生眾志成城、上下同欲,迅速化解危機。
堅持問題導向,舉一反三。危機出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杜絕類似事件的發(fā)生。出現危機事件后,學校還要學會舉一反三,順藤摸瓜,將事件加以歸因,堅持問題導向,逐一將問題化解,杜絕隱患。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學會排查隱患,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堅持預防為主,危機事件才可能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