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艷
(福建省立醫(yī)院,福建 福州350001)
風濕性心臟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臟疾病類型之一,病情若是未得到有效控制,會進展為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易反復發(fā)作,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積極的護理干預對于穩(wěn)定該病患者的病情十分重要,本文就臨床護理路徑在該病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本院接收的69 例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病例選取時間: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jīng)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明確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并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中關于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3];(2)無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
排除標準:(1)非風濕性心臟病引起的心力衰竭者;(2)存在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3)存在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影響日常生活活動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34 例中,男21 例,女13 例;年齡為41-58 歲,年齡平均值(49.65±2.41)歲。風濕性心臟病病程為2-10 年,病程均值為(5.10±1.32)年。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6 例,Ⅲ級21例,Ⅳ級7 例。
觀察組35 例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齡為42-59 歲,年齡平均值(49.72±2.46)歲。風濕性心臟病病程為2-11 年,病程均值為(5.14±1.35)年。NYHA 心功能分級:Ⅱ8 級例,Ⅲ級19 例,Ⅳ級8 例。
研究對象間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存在均衡性(P>0.05)。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予以藥物指導、飲食指導以及健康宣教,做好基礎護理。
1.2.2 觀察組 臨床護理路徑。結合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特點制定臨床路徑表,內(nèi)容包括:(1)入院第一天:護理人員全面評估患者的各項情況,如既往病史、心理及精神狀況、睡眠狀況、自理能力等,進行墜床、跌倒、壓瘡等風險評估;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并向其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和規(guī)章制度。(2)入院第二天:護理人員向其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各項檢查時間和注意事項,強調(diào)用藥相關知識以及遵醫(yī)用藥重要性;耐心傾聽患者講述真實想法,予以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3)入院第三天至出院前:根據(jù)路徑表實施持續(xù)性的規(guī)范化護理干預,協(xié)助患者或其家屬辦理好出院手續(xù);出院當天叮囑患者定期復查,并通過電話、微信對患者進行延續(xù)性的健康指導。
(1)在干預前、干預后運用美國GE 公司生產(chǎn)的ViVi7 實時三維彩色心臟超聲檢查儀檢測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排血量(CO)、每搏輸出量(SV)。
(2)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干預后進行6min 步行試驗,測定6min 步行距離。
(3)在干預后運用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共4 個領域74 個條目,每一個領域總分均為100 分,分值同生活質(zhì)量呈正比。
將臨床資料錄入到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的形式表示,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LVEF、CO、SV 相較于對照組均較高,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心功能指標均較干預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6min 步行距離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6min 步行距離均較干預前增加,且觀察組的6min 步行距離明顯比對照組更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各個領域評分和總分相較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明顯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所示。
表1 對比兩組的心功能指標(±s)
表1 對比兩組的心功能指標(±s)
注:兩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n=34)觀察組(n=35)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LVEF(%)39.42±3.25 47.38±3.61 39.49±3.23 53.26±4.05 CO(L/min)3.40±1.42 4.58±1.53 3.44±1.45 5.43±1.64 SV(mL)43.38±5.49 50.52±5.64 43.44±5.53 56.28±6.01
表2 比較兩組的6min 步行距離(±s,m)
表2 比較兩組的6min 步行距離(±s,m)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shù)(n)34 35干預前218.49±23.71 218.53±23.76 0.007 0.994干預后300.61±31.84 346.52±34.05 5.781 0.001 t 值12.062 18.237 P 值0.001 0.001
表3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s,分)
表3 比較兩組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s,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例數(shù)(n)34 35軀體功能63.46±5.08 82.32±4.15 16.911 0.001物質(zhì)生活75.94±4.89 84.61±5.07 7.227 0.001心理功能80.27±5.11 87.45±5.34 5.703 0.001社會功能76.32±5.24 86.38±6.12 7.325 0.001總分78.20±4.96 85.87±5.41 6.133 0.001
風濕性心臟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病程延長會出現(xiàn)心臟增大、心律失常等情況,最終出現(xiàn)心力衰竭。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目前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病情復雜且反復發(fā)作會嚴重損害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生活質(zhì)量,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積極的護理干預對于患者病情穩(wěn)定、生活質(zhì)量改善的意義重大[4,5]。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具有計劃性、階段性、科學性的護理模式,結合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特點制定護理方案,能夠較好地穩(wěn)定患者的病情,加快患者康復速度[6,7]。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心功能、6min 步行距離顯著改善,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增高,充分說明了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在于,臨床護理路徑能夠促進護理工作規(guī)范性、嚴謹性的提高,可規(guī)避護理風險,提升護理質(zhì)量;其還可加強健康宣教力度以及護患溝通,為患者提供系統(tǒng)、全面、連續(x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得到滿足;臨床護理路徑還可規(guī)范護理流程,促使護理工作效率以及質(zhì)量提高,有助于促進臨床療效提升,從而有效改善心功能,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升生活質(zhì)量。
總而言之,臨床護理路徑適合推廣應用在風濕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較好地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提高運動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