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婷 姜平平(通訊作者)
(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ICU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ICU患者往往都存在非常危重、極其復雜的病情,很多患者由于自身機體中抵抗力的下降,若是護理人員無法為其開展更好的護理服務,便很容易促使患者感染出現,進而加重其病情變化,為此其死亡風險無形中被加大[1]。加上以往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相對來講不算很完善,在護理質量也低,不能滿足于此類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的需求,為此,我院挑選出56例ICU患者為觀察對象,對其實施層級護理干預模式預防感染,具體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ICU患者56例為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參照組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中位年齡(49.51±5.72)歲,中位體重(61.57±5.40)kg;觀察組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中位年齡(49.45±5.67)歲,中位體重(61.51±5.37)kg。予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模式,涉及對患者病情變化的密切關注、監(jiān)測,定時清掃以及消毒患者所在的病室以及病區(qū)等,務必按照醫(yī)囑用藥干預患者病情,同時還要確?;颊哂谐渥愕臓I養(yǎng)供應以及水分,以維持肢體日常活動所需,對于其皮膚干預、口腔干預要做好[2]。
觀察組實施層級護理干預模式,第一、分級科室護理人員。按照護理人員具體情況(如:a.等級、b.護齡、c.綜合能力、d.學歷)完成劃分,共有4個層級,即(1)N0級:主要是完成責任護士的初級工作,一定要嚴格遵守護理規(guī)范去操作,安全且準確的落實每項護理操作內容,還要可以獨立分管在病情方面比較穩(wěn)定且危重類患者。(2)N1級:主要是可以知曉每項護理措施落實的目的以及實施的詳細方案,可以對每項護理內容執(zhí)行的可行性以及執(zhí)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自主性測評、預估[3]。(3)N2級:主要是需完成責任護士的高級工作,尤其是在突發(fā)情形或是疑難狀態(tài)下,能夠從容處理問題,且按照不同類型患者的個人情況給予針對性處理方案實現干預。(4)N3級:主要是需完成N0級~N2級護理人員工作的監(jiān)督以及必要性的指導,進而確??剖抑械拿恳豁椬o理內容可以參照規(guī)范或是標準深入落實、執(zhí)行到位。第二、制定出本科室的護理工作相關計劃。主要是需N3級護理人員以組織的形式安排科室所有護理人員進行患者個人完整資料的獲取、整理,然后對其出現感染風險可能性、程度做出評估,且就某些常見的感染風險因素、潛在的感染風險因素予以研究,與此同時,參照患者的個人情況完成個性化預防、控制感染護理方案的制定。第三、合理分配。需按照制定的工作方案將護理責任落實到個體,同時依據護理人員綜合能力具體分組或是排班,注意每組或是每班最少分配到N3級護理人員1名、N2級護理人員2名,然后每組以及每班護理人員遵守早、中、晚合理輪班原則工作,從而確保護理工作延展性、持續(xù)性[4]。第四、具體實施。在實施常規(guī)護理工作的同時,一定要將每項工作的責任深入到個人身上,比如:N0級護理人員應嚴格的去按照規(guī)定去完成護理工作內容,而N1級護理人員需評估ICU患者病情,以教育宣傳、心理干預的方式促使依從性低的患者重新獲得信任,以使病情得到改善。N2級醫(yī)務人員重點處理ICU患者的突發(fā)事件,且參加到護理方案制定當中。N3級護理人員監(jiān)督好N0級~N2級所有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就某些問題可以指導、糾正。
數據以“SPSS20.0”處理,感染產生率以%、n體現,并且檢驗處理以χ2完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感染發(fā)生率7.14%(2/28)顯著低于參照組的35.71%(10/28),檢驗處理后,χ2=6.7879、P=0.0092。
層級護理干預模式,運用在ICU患者,主要是按照護理人員的層級關系進行分工,從N0級~N3級都有自己的工作需負責,不僅彰顯護理工作落實的層級性,還能將每項護理工作深入到位,實現對患者感染事件產生的控制與預防。這種護理模式,更加強調了患者是護理工作開展的核心,這需護理人員務必恪守本職按照要求去完成護理操作,對于患者需求需主動去調查與了解,以主動評估的方式落實好感染防控對策。
本次分析中,觀察組的感染發(fā)生率7.14%低于參照組的35.71%(P<0.05),與王秀芬[5]等人的研究效果相似。
綜上所述,層級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ICU患者中,能夠很好的對感染情況進行控制,產生積極的影響,是應用效果極好的一種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