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六小學 白 雪
在新課改之后,教育領域有了很大的改變。并且,各門學科的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如今,英語已經成了國際上十分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也越來越凸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英語方面的人才,小學英語也開始備受重視。并且,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強調知識的傳授,而且也需要注重提高小學生的實踐技能。為了能夠真正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教師就必須要注重預設和生成。
所謂的“預設”,其實就是指,在上課之前,教師對具體教學的設計和規(guī)劃以及對課堂中某些突發(fā)情況的思考。預設,是一種靜態(tài)的過程。對于任何課程的教學來說,如果缺少預設,那么就無法保證課堂質量。預設工作的開展,可以體現出教師對課堂的設計、規(guī)劃以及具體安排等內容。并且,從實質上來說,這也是包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當中的。另外,預設不僅可以體現在教案當中,也可以體現在課堂上和結果上。在不同的體現環(huán)節(jié),所具有的表現形式也是不一樣的。
生成,并不是按照提前的設計和安排來進行的,也并不是機械化地執(zhí)行某一項任務。在課堂教學方面,所謂的“生成”,通常是指一種在師生共同參與環(huán)節(jié)中、動態(tài)產生的過程,這一現象,可以表現在課堂上和結果方面。在課堂上,指的是一種超過具體安排和規(guī)劃的生成活動。而在結果方面,則是指學生在預期范圍之外額外獲得了某些知識或者發(fā)展。
簡單來說,預設和生成,不是毫無聯系的,而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體。良好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預設,而且也離不開生成,這兩者都是促進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重要內容。缺少任何一項,課堂教學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另外,預設可以體現出對教學內容的尊重,具有計劃性和一定的封閉性。而生成,則可以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具有動態(tài)性和一定的開放性。這兩者之間,是互補的。在實際情況下,教師需要認真地對待和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使得這兩者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為課堂質量的提高發(fā)揮作用。
預設,是為生成打下重要基礎的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教學中,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英語的教學方面,要想充分做好預設,那么就需要考慮到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教學目標,在這方面的預設,需要考慮到課堂上的生成,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其二是教學過程。針對教學過程的預設,需要教師充分掌握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需要使得他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習到新的經驗,使得教學流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其三是學習方法,針對這方面的預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確保選擇的學習方法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之所以精彩,并不是因為教師的臨場發(fā)揮,而是課前的有效預設。教師在課前進行備課的時候,不僅需要備課程和教材,而且還需要備學生。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也需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習慣以及知識基礎。一般來說,優(yōu)秀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經驗、對學生的了解等來做好預設工作,未雨綢繆。并且,做好預設工作,不僅可以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也可以增強教師自身的自信心,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進行。
比如:在冀教版的小學英語中,會學習到有關花朵、水果等類型的單詞。在課堂教學中,也大都是針對課本上提出的內容來進行學習。但是,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水果種類和花朵種類可能與課本上的有些出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也需要預設到學生喜歡的其他類型的花朵或水果,然后提前準備一些拓展延伸的單詞作為補充,以此來吸引到他們的注意力。
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小學英語的性質比較特殊。因為,這門課程畢竟是對外來語言的學習,小學生從小就沒有接觸到這樣的環(huán)境,所以學習起來有些困難。另外,英語知識,不僅需要小學生掌握單詞、詞匯等內容,而且還需要他們學會在實踐當中運用。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預設的方案來實施教學,那么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實踐方式也大同小異。但是,要想實現預設和生成的結合,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積極地引導學生自由發(fā)揮、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且收集各種“生成元素”。
例如:在學習“What do you like? I like...”這一句型的時候,為了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來用這個句型練習對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向他們提問:“What do you like?”然后,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復,如“I like food.”“I like reading.”等。這些內容,一般是教師在預設環(huán)節(jié)都能夠考慮到的答復,但是,也有同學的答案令人驚奇,例如“I like money.”這個答案,可能會引起其他同學大笑,或者使得整個教室的氛圍比較活躍。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意想不到的生成元素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由討論有關“money”的問題,并且讓他們用英語來表達。這樣,不僅可以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而且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某些突發(fā)情況。即便教師課前的安排再有序、再合理,也有可能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遇到某些問題。在這個時候,一旦教師沒有進行良好的處理,那么就很有可能導致課堂被擾亂,從而導致教學無法繼續(xù)有效地進行。但是,若是處理得比較好,這種擾亂的因素也會被轉化成促進教學的積極因素,促進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因此,在實際情況下,教師也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并且在課堂上冷靜、沉著地轉化各種干擾因素,促進生成。
比如: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上,當教師正在講述知識的時候,外面有一只小鳥突然從窗戶飛了進來,在教室內盤旋了一圈,然后又飛了出去。這一種場景,通常是會轉移小學生的注意力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教師強行讓他們回歸課堂,他們的大腦也是放在小鳥身上的。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調整教學:“同學們,老師發(fā)現啊,剛剛的小鳥十分漂亮可愛,那你們還記得,小鳥的單詞是什么嗎?”在這個時候,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Bird !”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自由討論有關小鳥的問題,這樣一來,也能夠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并且獲取到額外的知識。
總而言之,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小學英語的教學方面,若是想要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積極參與,那么教師就需要注重這兩者的有效結合,確保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序進行,并且收獲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