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qū)趙家小村中學 李永林
插敘是指在敘述的過程中,出于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原來的敘述線索,插入另外與中心事件有關的事件的記敘順序(記敘方法)。它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插敘作為一種記敘順序(記敘方法)和順敘倒敘一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有積極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開拓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對插敘的教學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插敘運用能力。
插敘的作用是進行補充交代或說明,彌補僅憑順敘難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內(nèi)容,使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更深刻,使行文起伏多變,在結構上更緊湊。此外,通過插敘還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主題更加鮮明和突出。概括起來,插敘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運用插敘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不僅可以揭示人物心理變化過程,還可以展示人物生活歷程。例如:在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中,由英子參加畢業(yè)典禮不同時段發(fā)生的事情,分別回憶起相關的事情,通過畢業(yè)典禮這條線索,插敘了去醫(yī)院探望爸爸、爸爸逼我上學、上學不遲到的變化、今年院中的花兒沒有上肥、爸爸愛花養(yǎng)花的情形以及爸爸讓我單獨匯款闖練這幾件事。就這樣將現(xiàn)實和回憶交織在一起,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一步步在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中,展現(xiàn)出主人公六年來的心理及成長歷程,從而深切地表達了“父愛深深”的主題。整篇文章運用插敘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讀來起伏有致,曲折跌宕。
運用插敘還能起到揭示升華主題的作用。恰到好處地運用插敘,能使主題更鮮明更深刻。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插敘了于勒的過去和菲利普全家急切地盼望他歸來的原因,作為故事進一步發(fā)展的鋪墊,又構成了“災星”與“福星”的對比,從而鮮明、尖銳而又深刻地揭示和升華了作品的主題——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人與人關系的揭露和批判。
插敘方法多種多樣,巧妙地運用插敘,能使文章的敘述豐富多彩、扣人心弦。插敘的方法常見有以下幾種:
聯(lián)想法就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聯(lián)想引出所插敘事件?!栋职值幕▋郝淞恕肪褪沁@樣一篇文章。文章先后插敘了四件事,每件事都是在眼前事的基礎上通過主人公的聯(lián)想引出了對所插敘事件的回憶。先由畢業(yè)典禮前衣襟上的夾竹桃,聯(lián)想到探望爸爸的情形,進而聯(lián)想到賴床被打,以及以后上學不遲到的事情。再由畢業(yè)典禮的鐘聲響了,聯(lián)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愛花養(yǎng)花的情形。緊接著由畢業(yè)典禮上韓主任提到的長高長大,聯(lián)想到爸爸讓我匯款闖練的事情。最后畢業(yè)典禮回家,意識到自己也長大了。
轉述法是指借由作品中人物自己或他人的話語進行插敘。通常用“聽人說”“據(jù)說”“有人說”等標志語引入插敘?!肚锾斓膽涯睢分?,先后兩次插敘了母親的病情,都是采用了轉述法,作者分別通過“后來妹妹告訴我” “后來別人告訴我”插敘了“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她昏迷前……”的癥狀。
直述法就是直接在文中插進來敘述事件或通過作品中的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感來插敘。大多通過“原來” “過去”等過渡語進入插敘。多數(shù)插敘屬于直述法,采用這種插敘方法的文章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xiāng)》《羚羊木雕》《楊修之死》等?!稐钚拗馈芬晃淖髡吡_貫中在前三段中寫了曹操借“雞肋”一事以惑亂軍心之罪殺死了楊修,緊接著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中寫道:“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由此直接引出對改建花園大門、分食塞北酥餅、所謂夢中殺人、告發(fā)曹丕陰事、教曹植斬門吏、為曹植作答教六件事情的插敘,說明“楊修之死”是曹楊矛盾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對插敘類作品的教學,除了要使學生掌握插敘的概念、作用、方法外,教師還要認真鉆研摸索,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助力學生掌握插敘技能,理解文章主題內(nèi)涵,起到事半功倍、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插敘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作品主要情節(jié)與相關事件融會貫通,現(xiàn)在與過去交織在一起,單憑傳統(tǒng)閱讀方法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在傳統(tǒng)閱讀方法的基礎上突破常規(guī),采用更適合文本、更符合學情的閱讀方法。對插敘類文章,我通常采用抽取閱讀法和整體讀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實踐。所謂抽取閱讀法,是指將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即文中現(xiàn)在的情節(jié))抽取出來連成一體進行閱讀的方法。所謂整體閱讀法,是指將文章從頭到尾通讀的方法。布置閱讀任務時,首先要求學生用整體閱讀法讀一遍課文,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用抽取閱讀法將主要情節(jié)閱讀一遍,此時學生就很容易弄清楚,將主要情節(jié)暫時中斷一下,插入與之相關的回憶,回憶完之后再接著原來中斷的主要情節(jié),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插敘類作品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文章是不是用了插敘,而要想使學生在紛繁的頭緒中理出清晰的思路,弄清插敘這種記敘順序(記敘方法),教師的問題設計很重要。教師的提問要密切圍繞課文中心,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目的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例如:在學習《羚羊木雕》一文時,可以設計一連串的追問,促進學生對插敘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這樣追問:今天主人公的心情怎么樣?(學生答:很壞、不好、悲傷。)為什么心情不好?(學生答:爸媽逼她要回羚羊木雕。)羚羊木雕哪兒去了?(學生答:送給萬芳了。)什么時候送的?(學生答:昨天。)為什么要送羚羊木雕給萬芳?(學生回答:仗義。)為什么萬芳仗義?(學生答:她拿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換褲子是什么時候的事?(學生答:上個星期。)然后,教師對問題對話進行歸納整理,板書出三個時間段的三件事,即上個星期萬芳用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昨天我送羚羊木雕給萬芳,今天爸媽逼我要回羚羊木雕,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引導學生,使學生很容易明白。
在插敘類文章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領學生梳理課文思路,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對插敘的理解與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師可根據(jù)文章的不同結構和特點,運用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例如:《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屬于閃插型,所插敘的事件和現(xiàn)在的事件多次斷續(xù)交織在一起,宜采用魚骨圖式或樹狀圖式的思維導圖。又如:對《楊修之死》的教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重心集中在所插敘的六件事上,而且這些事是連續(xù)著寫,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驚心,宜采用垂直時間軸式或邏輯圖式的思維導圖實施教學。就這樣通過思維導圖法,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凝聚了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總之,教師應重視對插敘的教學工作。要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引,結合學情鉆研教法、學法,運用好教材內(nèi)外各種資源,全方位、多角度地實施教學。在教學實踐中要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引領學生學習探究、遷移拓展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意識、閱讀期待和寫作欲望,高效培養(yǎng)學生借鑒和運用插敘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