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校以及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從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兩個方面展開討論,為初中寫作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一、再現(xiàn)經(jīng)典情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目前初中生的寫作興趣普遍不高,鍛煉寫作能力的主觀意愿不夠強烈,大部分初中生寫作是為了應付教師,寫作時不能融入真情實感,使得作文變成了“水文”,沒有內(nèi)涵和價值。由于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在這樣的教學體系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xiàn),寫作積極性不能得到激發(fā),寫作主動性被消磨殆盡。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那么,如何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實現(xiàn)。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重現(xiàn)相關(guān)場景,指導學生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朗讀需要朗讀者將聲音、語氣、調(diào)子、情感結(jié)合,融為一體,是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再現(xiàn)情景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可以運用朗讀的方法,引領(lǐng)學生進入情境,培養(yǎng)他們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中。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會有針對性地挖掘課文內(nèi)核,將自身的獨特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角色中,做到在展現(xiàn)人物特征的同時,表達對人物的理解,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對于人物較多、情節(jié)較復雜的課文,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劃分,改編成劇本并自主分配角色,再進行表演。如此,讓學生全程參與,能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例如《皇帝的新裝》一課,主要人物有皇帝、大臣、兩個騙子和學生,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皇帝、大臣、兩個騙子和學生分別會是什么神態(tài),用什么語氣說話”,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研究人物,進而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能讓知識由晦澀難懂變得簡單、直觀,提高教學效率,對學生未來的寫作也能產(chǎn)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二、體驗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
傳統(tǒng)的初中寫作教學,通常采用“舉例+分析”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厚度”,卻不能滿足教學的“精度”,教師一味地傳輸知識,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吸收,使得“厚度”積壓,變成累贅,嚴重拖慢學生的學習進度,給學生造成困擾。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應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做到化“繁”為“簡”,化“簡”為“精”,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寫作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在情境教學模式中,引導學生描寫景物時,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實地“考察”,進入真實情境。當前,學生作文“雜”“虛”“假”的原因就在于沒有真情實感,內(nèi)容都是憑空臆想的,如此讀者產(chǎn)生“虛”的感受就再正常不過了。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教師要盡可能帶領(lǐng)學生進入到真實的場景中,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表達真情實感,將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融入到文章中,提高寫作水平。
以教學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為例,揣摩文章中的景物描寫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賞析景物描寫手法,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段話運用了擬人修辭,將小山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huán)山的地理位置。教師可以在冬季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學校的冬天有什么特色,并記錄。而后,教師可以將學生記錄的“雪花”“白色”“寒冷”與《濟南的冬天》中的“綠萍”“花衣”“熱氣”進行比較,學生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與實際的冬天有著天壤之別。而后,教師讓學生閱讀文章,再提出問題:“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與我們看到的冬天似乎完全不同,大家閱讀了文章,你們認為老舍先生筆下的‘冬天不同在哪里?為什么如此不同?”學生答道:“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充滿了溫暖和綠意,沒有一點冬天該有的蕭瑟和寒冷。通讀全文,我發(fā)現(xiàn)這抹暖意和綠色不僅是氣候使然,更多的是因為人們保持著綿延不斷的希望?!笨梢姡ㄟ^引導學生學習景物描寫手法和體驗真實情境,能夠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在描寫景物時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總而言之,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明白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教師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情境,產(chǎn)生感悟,在寫作中融入真情實感,讓文章“滿”“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