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閱讀課的教學目標簡單來講就是指導學生讀懂文章。那么,怎樣算讀懂文章呢?我的理解是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文章內(nèi)容不僅包括理解段意和全文,還包括掌握作者所用的寫作方法。本文結(jié)合《恐龍》一課的教學,簡單談談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
閱讀課的教學目標簡單來講就是指導學生讀懂文章,但這看似簡單的目標,卻蘊含著極高的課堂教學要求。對于這一點,我從以下方面進行闡述:
一、從閱讀文本入手,教寫作方法
1.由教師講解寫作方法,力求促使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寫作
以課文《恐龍》為例:這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講解這篇課文時主要抓住第二自然段中描寫四種恐龍?zhí)攸c所使用的說明方法。教學時,首先由教師帶著學生分析前兩種恐龍的特點,以及作者為了突出他們的特點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在進行簡單的總結(jié)之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你們能否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學接下來兩種恐龍,幫助老師完成這份板書?”讓學生邊讀邊做批注,然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兩種恐龍的特點,指出說明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在于讓學生說出是從哪里看出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
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時可以由教入寫。本冊書第三單元同樣是童話類的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怎樣寫好童話。首先在寫作內(nèi)容方面,在講解課文時就要重點分析,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中,重點是小女孩擦亮火柴后出現(xiàn)的幻像。小女孩一共擦亮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亮火柴,看到了大火爐,是因為她渴望溫暖;第二次擦亮火柴,看到了噴香的烤鵝,是因為她渴望食物;第三次擦亮火柴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是因為她渴望快樂;第四、五次擦亮火柴,她看到了奶奶,是因為她渴望幸福。然后告訴學生這樣層層遞進地想象是有依據(jù)的、合理的,小女孩又冷又餓又孤獨,導致她出現(xiàn)了那樣的幻想。其次是教學寫作方法,我們觀察童話的內(nèi)容,會發(fā)現(xiàn)植物、動物不但和人一樣會說話,而且有喜怒哀樂。因此,寫童話時對話和心理描寫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講解后需要趁熱打鐵,幫助學生更好地過渡到寫。
2.由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轉(zhuǎn)換講解形式
分析課文內(nèi)容后,請學生用自我介紹的方式,以“我是××龍”為開頭,再來說說恐龍的特點。通過分析文本,以及用不同方法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以《小狗學叫》為例,我引導學生回憶上一單元童話的要求以及利用本單元推測情節(jié)的技巧,借助題目、插圖和文章內(nèi)容等進行預測,續(xù)編課文結(jié)局。學生總結(jié)出了以下幾種結(jié)局:結(jié)局一:1.小母牛安慰小狗。2.小狗開始練習。3.學成之后會遇到誰?發(fā)生什么?(仿照遇到狐貍和獵人。);結(jié)局二:1.小狗向農(nóng)民講述自己的遭遇。2.農(nóng)民邀請小狗看家,農(nóng)民覺得小狗不會叫會更好。3.小狗因為不會叫,遇到小偷時發(fā)生了什么特別的故事?結(jié)局三:1.小狗遇到別的狗的時候會把狗當做什么?(因為他是第一次看到別的狗。)2.講述自己的遭遇。3.認真學習狗叫,突出學會狗叫后高興的心情。像這樣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去續(xù)寫,能夠幫助他們掌握童話的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
二、從閱讀興趣入手,學寫作方法
從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fā),教師可以選取與課文內(nèi)容契合的,并且符合學生閱讀興趣的題目或材料,讓學生嘗試寫作。例如,教學《恐龍》這一課時,我選取了三幅特點鮮明的恐龍圖,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幅圖片上的恐龍,試著用文中的方法介紹。介紹的內(nèi)容包括有什么特點,可以取什么名字,有哪些生活習性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實現(xiàn)由閱讀過渡到寫話。讓學生獨立完成一篇簡單的作文,在“講”的基礎上寫作,這樣安排有一定訓練梯度,利于學生接受。教師要盡可能設計多層次、有彈性的內(nèi)容。如,教學《恐龍》這課,我在選取圖片時,選擇了分別能用上作比較、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說明方法的圖片,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作文訓練,還能運用不同的寫作技巧。
這樣實現(xiàn)從講到寫的跨越,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對于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是否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寫作方法的記憶,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
三、從創(chuàng)作內(nèi)容入手,評寫作方法
1.學生互評為主
學生完成簡單的寫作后,應拋棄傳統(tǒng)單一的教師評改,采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評價方式。于是在《恐龍》一課中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寫的描寫恐龍的片段,其他學生仔細聽,思考“他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突出恐龍的特點”。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強調(diào)了課程評價的重要性,標準指出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尤其要注重評價的針對性與時效性。在這一課中,我改變評價方式,將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結(jié)合起來,對學生的寫作片段給予公正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能促使學生自我反思,讓他們交流心得體會,從而共同提高。
2.教師評價為輔
教師評價為輔即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評價。而教師評價應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一方面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巡視,針對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指導。在片段交流過程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點評。對于能力較高的學生,在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還需指出不足之處;對于能力中等的學生,則以鼓勵為主,然后直接點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指導他們改;對于能力差的學生,需要講解得更加細致,還要傳授修改的方法。
我們要注意因材施“評”,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力求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四、從解讀課文出發(fā),提高教師素養(yǎng)
剛才提到的三點對于閱讀文本的講、寫、評都是在教師正確深入把握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教師具備一定的素養(yǎng)才能勝任教學工作,尤其是在課文的教學中,要準確、及時地滲透寫作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兩點:
1.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
首先,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語文專業(yè)知識,不僅要“專”,還要“博”,對其他方面的相關知識都要有所涉獵。講解古文,需要教師對于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要有所涉及;講說理文,則需要教師掌握更多的相關事例做支撐;講小說,則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2.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
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不一致的,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做好周密預設,考慮學生可能在寫作中遇到哪些困難,思維容易在哪里受阻,自己應該如何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要保證教學預設和課堂生成完美結(jié)合。
由于中年級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特點,教師需要更細致耐心地教學。因此,想讓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質(zhì)的飛躍,教師就應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