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
摘要: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學習差異性進行分析,立足差異性視域分析問題,以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進步。教師也要認識到現(xiàn)階段學生學習現(xiàn)狀,明確語文差異化教學的意義,提出習作教學差異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差異化;習作教學;現(xiàn)狀;策略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成果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質量。能文從字順地寫出一篇合乎規(guī)范的文章,是每一個小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對作文教學引起足夠的注意,認識到兒童習作教學方式的現(xiàn)狀,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差異化教學策略,提升習作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發(fā)展,并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真正讓兒童學會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
一、小學習作差異化教學的意義
傳統(tǒng)習作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完成習作訓練,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展開常規(guī)化訓練,讓學生寫作符合規(guī)范的文章。這種習作教學方式讓教師與學生失去個性,教學模式也相對固定,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習作之初便喪失學習興趣,甚至無法達到基本的習作需求。部分學生寫作的內容較為平淡、空洞,以套話為主,而部分優(yōu)秀學生作文水平在達到一定程度后沒有突破性進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習作學習興趣,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習作學習水平,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面對的?,F(xiàn)代教育理論中,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教育是一個辨識度較高的工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類別,制定差異化教學方案,有計劃地完成不同層次學生的指導工作,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差異化教學法的實施能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讓存在差異的學生多層面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生作文水平。如何在作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注重個體差異,還需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深度思考。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xiàn)狀
首先,教學模式固化。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當結合學生主觀情感表達內容,但日常教學中語文作文的固化命定教學模式還是時有發(fā)生。其次,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學生在語文課程中抵觸作文學習,在寫作時難以下筆,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原因是課堂活力不足,學生缺乏寫作熱情,沒有記錄生活內容的習慣,導致在寫作時素材缺失。再次,教學模式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中,方案較為滯后,無法與學生積極互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習作能力無法有效提升。
三、小學作文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策略
(一)作文要求上設置階梯性難度
作文具有多樣化的形式,習作訓練雖然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提升,但命題作文依然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命題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學習水平,讓存在差異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習作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習作學習的快樂。在目標制定過程中,應當讓每個學生嘗到甜頭,使作文教學適應學生差異。比如,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記一次游戲》作文教學時,根據(jù)學生學習差異制定習作目標。初級目標:讓學生掌握游戲過程,能夠寫清楚游戲的過程。終極目標:通過描繪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表現(xiàn)游戲整體過程。高級目標:通過游戲展現(xiàn)自身的想象力,生動形象展現(xiàn)游戲過程。這種情況下,作文水平差的學生也能完成初級目標,并在原本的水平上向中級目標過渡,嘗試跳躍習作的快樂,從而幫助學習成績有差異的學生樹立習作信心,作文水平良好的學生,也可嘗試更加高級的挑戰(zhàn)。通過差異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習作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攀登新一級臺階,讓學生在各自水平上持續(xù)發(fā)展。
(二)作文課程中完成差異化指導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人格,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及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維,將教學重心及立足點轉移到學生習作學習積極性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上。習作教學前,要根據(jù)習作要求實現(xiàn)對全體成員的初步指導。作文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將班級中的學生劃分成A、B、C三個層次,比如,A層次學生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寫作,B層次學生教師應當進行選材指導,C層次學生教師應當多多進行輔導。在修改過程中,A層次學生可應用自我修改或者其他同學互相批改的方式;B層次學生,教師應當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文讓班級同學共同修改,學生結合同學們的意見進行整改;C層次學生可以讓A層次學生進行修改,教師最后進行整改,通過這種方式完成差異化教學目標。教師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應向學生下達能夠實施的任務,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選擇對應的任務量。具有一定挑戰(zhàn)的題目往往會引起學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若設置不具挑戰(zhàn)性的題目,學生便認為任務過于輕松,學習熱情會進一步減弱,自我認同程度也會降低,最終失去習作興趣。針對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制定差異化任務布置模式,讓作文水平差的學生每天寫一段話,需要清晰表達含義,保證語句通順,每段不少于50個字;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每周需要寫兩個片段,內容要求語句通順,圍繞一個中心書寫,做到清晰表達內涵,每個片段字數(shù)在150以上;而習作水平良好的同學,每周需要寫一篇作文,字數(shù)在300左右。學生的任務難度適中,具有能完成的任務,在質量及方向上均能得到保證,能讓學生順利完成任務,保持學習緊張感的同時,達到常規(guī)訓練教育目標。
(三)評價差異化,提升習作趣味性
“學生不是需要被灌滿的容器,而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苯處熆刹扇〖钚栽u價方法,這種方式對后進生較適用。后進生習作學習基礎相對薄弱,教師在習作訓練中要耐心指導,讓學生樹立習作信心,對作文習作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展開初步探索,逐漸提升學習能力。針對此類基礎的學生,教師還需利用鼓勵性語句評價,比如“有進步、寫得不錯、非常用心”等,這種鼓勵性評價模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寫作的認可,建立寫作自信。針對批改形式,教師應當展開全面性批改,在批改過程中通過情緒引導,讓學生感受教師的關注及重視,避免學生排斥習作,并正確認識習作,從而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習作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采取參與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適用于中等生,中等生已經(jīng)對習作學習有一定的認識,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更加積極,針對這種層次的學生,教師可采取參與性評價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感受教師對其的信任,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心,從而展開大膽嘗試,讓空間想象力不斷提升,更加投入學習習作中。
訓練小學生習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而是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訓練過程中,應當采取差異化教學模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在學習中進步。差異化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每個學生的水平有充分認識,并明確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認知能力,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情況下,讓學生在習作訓練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通過發(fā)散性思維解決問題,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積累,從而有效提升作文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