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內職業(yè)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對高職綜合素質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針對高等職業(yè)教育面臨教學改革困境及教學效果不顯著等問題,探索高職院校綜合素質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以綜合素質教育課程為例,進行成果導向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合理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利用有效教學方法達成學習成果,制定多元化的評量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提升高等職業(yè)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教育;成果導向;綜合素質課程;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黑龍江省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等職業(yè)教育基于成果導向的綜合素質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SJGZY2019022)。
1 前言
隨著國內職業(yè)教育的迅速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一直探索在改革的路上,面臨著教學改革困境和諸多問題,從最初教師觀念的轉變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顛覆,可以說培養(yǎng)人才的模式多種多樣。成果導向(簡稱OBE)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是近幾年國內逐漸推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經過許多學校的實踐應用,證明這種教育理念比較適合高職教育。
高職教育成果導向的教學模式可以把高職教育特點和成果導向教育特點有利的結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開展成果導向課程實踐,在課程實施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性的學習且看得見成果,獲得課程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使教學質量能得到本質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推廣價值。
2 綜合素質課程基于成果導向教學改革的措施
2.1 基于課程目標設計學習成果
成果導向教學目標是要保障學生在崗位工作時具有獨立應對的知識、能力及品質。為了實現最終學習成果,課程設計必須聚焦在學生的學習目標上,在課程改革中把基礎實用能力與職業(yè)發(fā)展能力相融合來制定預期學習產出,突出能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寫作能力、文學鑒賞及領悟能力為根本任務,其中的口語能力按照“敢說、能說、會說、說好”的梯度由易到難推進;寫作能力按照“能寫、會寫、寫好”的進行目標訓練;文學鑒賞能力及領悟能力是按照熱愛讀書、賞析美文、領悟主題的遞進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與言行統(tǒng)一,立德樹人。我們以這個梯度反向設計學習成果,先確定教學計劃的最終成果,再設定各階段的學習成果,最后可以細化到課堂任務的學習成果。
2.2 構建四個結合的成果導向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的綜合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綜合素質教育的范圍很廣,我們教育者還是要本著實用、適用、夠用的原則,依據高職教育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自身院校的辦學特色和實際情況來設定自己的培養(yǎng)模式及改革方向。黑龍江護理高等??茖W校提出了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綜合素質“三駕馬車”并舉的教改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本,以人文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為主體,構建了基于成果導向的,完整可行的、具有良好實效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學體系。體系中融入了四個結合:即人文與專業(yè)性結合,緊扣學生所學專業(yè)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選擇人文知識;應用與職業(yè)性結合,引導學生在職業(yè)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目標與基礎性結合,以人文素質培養(yǎng)為基礎,以提升職業(yè)能力為目標;訓練與欣賞性結合,結合能力訓練進行人文熏陶。
2.3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成果導向教學實現了多元主體的參與,探尋多樣式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取得學習成果。綜合素質課程特點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不只是知道了什么,而是最終能夠做到什么,強調的是理解而不是記憶,要具有從解決固有問題中拓展到解決開放問題的能力。本課程教學是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來設計的,基于成果導向理念,從課程內容設置、教學實施及評價等方面對本課程教學進行實踐。課堂實施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成果導向+行動學習法,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充分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行動學習過程中每組成員都能積極思考、互助互持,分享知識與經驗。教師提前下發(fā)自主學習任務單,明確學習目標與成果形式,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且積極實踐展示成果,課堂活躍有序。
2.4 以“綜合素質-求職文書”為例的課堂實施
課堂實施可以設計六個步驟:組織簽到——成果分享——問題引領——知識點撥——實踐應用——評價總結。其中的成果分享是課上每位同學分享自己設計制作的簡歷,教師根據學生成果反饋的情況做問題的記錄和優(yōu)點的總結;問題引領是列出學生出現的問題及遇到的困難,或是不理解、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給出思考的問題:你是誰?你能做什么事?你有什么能力?你有哪些證據?以問題形式引入本節(jié)求職文書的寫作實踐課;實踐應用是為了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設置了兩項小活動和一項對比學習任務:一項活動是設置隨堂練習小測試,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的內容,檢測知識掌握情況,查缺補漏;另一項活動是以主題討論形式激勵學生鞏固知識、延伸知識,建立知識鏈接;一項對比學習任務是完成寫作實踐,理論應用于寫作實踐,在課上做成果的改進(求職簡歷版面的修改和規(guī)范填寫,以及求職信的規(guī)范書寫),教師輔助并指導學生,解決寫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完善實踐成果,通過自我對比學習和知識遷移,攻克教學難點。
2.5 制定可持續(xù)評量的考核方案
綜合素質課程的考核將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均納入考核范圍,采取過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形式。成果導向的評價標準是注重個體差異性的,是需要學生自己與自己比較,形成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評量。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指標體系,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制定個性化的評定標準,從而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教學進行及時修正。綜合素質課程的評價不僅要有總結性的評價,還要有形成性的評價,實現過程與結果并重、共性與個性結合、自評與他評共設的成果考核方案。
3 結語
對于高職教育來說,要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和實現教育改革發(fā)展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個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全面實施綜合素質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善培養(yǎng)模式。無論是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實施及評價等方面進行成果導向教學改革,對提高高等職業(yè)院校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質量是尤為重要的,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鞏建閩,馬應心,蕭蓓蕾.基于成果的教育:學習成果設計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2]王喜.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啟示[J].西部素質教育,2019.
[3]郝春生.“成果導向+行動學習”教學模式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7.
作者簡介
畢子家(1983-),女,內蒙古,現任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人文基礎部骨干教師,講師。曾主持、參與課題研究6項,其中3項被評為優(yōu)秀教學科研成果獎;致力于《大學語文》、《應用寫作》、《國學智慧》等綜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