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娟
幼兒期是人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習慣能夠讓幼兒終身受益。良好行為習慣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就是幼兒健全人格不斷地發(fā)展、不斷地完善的過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涉及很多方面,如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等。
(一)在游戲化課程建設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主旋律”,在游戲化的課程實施過程中幼兒可以逐步地積累與養(yǎng)成生活經驗。由于幼兒的身心有其特殊性,他們通常對游戲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化的方式,讓幼兒在游戲化的課程實施中通過不斷地操作游戲活動材料,不斷地利用游戲活動材料進行探究、發(fā)現、創(chuàng)造,從而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比如,在“制作精美的中秋月餅”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自愿組合的方式,由3~5個幼兒共同合作制作月餅,從月餅材料的選擇到月餅造型的設計,都由幼兒共同合作完成,讓幼兒完全成為月餅制作游戲活動的主人。當部分幼兒在制作中秋月餅的游戲活動中出現疑問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幫助,幫助幼兒積累游戲化活動的經驗。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對制作的月餅造型精美的活動小組給予獎勵和表揚,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從如何選擇月餅的制作材料,如何制作月餅的過程等方面讓幼兒展開交流探討,培養(yǎng)幼兒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習慣。
(二)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中需要教師多鼓勵、多引導。比如,上述“制作精美的中秋月餅”活動中教師應觀察發(fā)現幼兒在制作月餅游戲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教師鼓勵的眼神、輕輕的撫摸、點頭微笑等都能夠給幼兒帶來游戲活動的動力,讓幼兒參與游戲化活動的興趣與熱情更加高漲。在游戲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應引導幼兒通過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整理游戲活動的器材,讓幼兒學會如何歸類整理游戲活動器材。教師應對表現積極的幼兒予以表揚和鼓勵,對表現有所欠缺的幼兒給予引導和幫助,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利用榜樣的力量,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里的榜樣可以是幼兒群體中的先進個體,也可以是教師,或者是家長及其他人。幼兒園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常常會出現擁擠、打鬧或者是爭搶玩具等不良現象,此時,教師可以給幼兒講一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幼兒學會像孔融一樣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學會友愛謙讓,從而讓幼兒主動地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并逐步引導幼兒養(yǎng)成講文明、有禮貌、與同伴友好相處的良好行為習慣。
良好的教師形象也會對幼兒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應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的言談舉止、一言一行,幼兒通常都會模仿。教師對幼兒的教育態(tài)度應溫和,不能粗暴,尤其是對做錯事的幼兒,教師應耐心細致地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幼兒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制作精美的中秋月餅”游戲活動結束后,個別幼兒不認真整理游戲活動器材,不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此時,教師不應粗暴地責怪這個幼兒,而應主動地與這個幼兒共同整理游戲器材,幼兒會因為教師榜樣的作用而受到感染,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始整理。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場所,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作用不可忽視。幼兒的模仿性強,家長的言談舉止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節(jié)假日家長帶幼兒外出游玩,在旅游景點家長應主動地將垃圾扔進垃圾箱,不能隨地亂扔垃圾,家長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朝夕之事,需要幼兒自身、教師、家長齊心協(xié)力。教師可以在幼兒園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耐心教育幼兒,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還可以通過幼兒園開展的課程游戲化活動熏陶幼兒,堅持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教師需保持問候的態(tài)度,多與家長溝通,家園攜手共同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