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玲
【摘 要】 心理學家認為成功100%=智商20%+情商80%。一個人情商的形成開始于幼兒期,形成于兒童期和少年期,成熟于青年期。所以說,情商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對其整個求學生涯有著重要意義。結合英語學習的實際,筆者發(fā)現經常有學生面臨這樣的難題:學生聰明伶俐,其它科目都挺好,但是卻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不用心、不動腦、不交流。這樣,成績無法提高或不斷下降。學習英語與學習者的心態(tài)、認識、判斷、情緒都有很大關系,所以怎樣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高漲的熱情、深厚的感情、足夠的信心,顯得格外重要。本文通過英語教學實踐中對提高學生情商因素的一些具體方法的歸納和總結,驗證了對學生學習情商的培養(yǎng)和提高的效果。
【關鍵詞】 情商培養(yǎng)? 自我認識能力? 自我發(fā)展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 初中英語教學
1. 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情商的培養(yǎng)
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的培養(yǎng)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從學生角度、從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藝術等方面都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情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學生自我認識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尤為重要。
1.1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現代化教學手段容量大,信息反饋快,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心理上接受所學的內容。教師應該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和能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始終使學生進入到一種渴求新知識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之中,可以說教師在上課伊始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如:在英語課之前,放一首英文歌曲,歌曲由學生自己提前選擇,利用班會等時間由學生對所選歌曲的背景及歌曲營造的意境進行分析,從而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覺和聽覺,鼓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對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1.2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多樣的,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只有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用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學階段英語學習需要有一定的教學時間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這部分的學習本身略顯枯燥乏味。如果只局限于教材的課文、詞匯,會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厭煩的情緒。因此,英語教學應注重知識的引申與聯想。
1.2.1 進行分層教學
對于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應以不同的方法進行激勵,為其帶來更多的成就感。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及時肯定,可以使其更好地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所以,在課堂問答以及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需適當調整對學生的要求。新《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倡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英語既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目標,又要尊重個體差異。具體來說,就是課程要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以利于不同學生的英語能力有相應的提高,保障學生形成適應時代發(fā)展的人格素養(yǎng)。
在課堂上,對于成績稍差的學生,應當設計難度相對簡單的題目。例如在七年級英語教學中,學習關于“What changes would you like to see?”的內容時,對于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可以設置以上的特殊疑問句,讓學生用“I would like to see / have...”,然后可以追問“Wh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 see...? 那么就自然引出“It would be + adj.+ to do...” 的句型。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并且激發(fā)了學生潛在的語言天賦。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就不適合這樣的提問。如果學生在回答疑問句有困難時,教師應隨機應變,馬上把特殊疑問句轉化成一般疑問句,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more computers in our school?” 學生的回答是“Yes”或“No”,自然會跟著老師重述一下所聽到的問題。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認識和感知的情商因素。同時也讓學生不失自尊和信心。
在作業(yè)方面,應適當放寬對基礎薄弱學生的作業(yè)質量的要求。例如:聽寫十個單詞,對于程度好的同學,應達到80%的準確率才是良好;而程度稍差的同學要循序漸進,第一次要求30%,第二次要求50%,每達到一個標準都應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幫助。
1.2.2 實施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
新《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評價體系。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既要看學生的成績,又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既要看學生發(fā)展的現有水平,又要看學生的成長過程;既要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要看學生某一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現。通過教師的動態(tài)記錄,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在不同方面、不同時期取得的進步和成就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以激勵學生堅定信心,繼續(xù)努力。
2. 自我發(fā)展力情商因素的培養(yǎng)
如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力情商因素的關鍵。
孔子就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它能使“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愿、積極主動地去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因此,在促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力方面的情商,教師要花費很大的心思。
2.1 課前,積極引導學生自覺預習
在教師授課前,如果學生能夠自覺地預習,對所學內容有了整體的了解和把握,上課時就能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地學習,從而減少了對學習的恐懼和疑惑。例如:我們本學期運用了導學稿,其中,設計了課前預習部分,學生提前將預習部分完成,上課時的效果非常明顯。同時,通過給同學們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如:幾個問題、幾個單詞,或者查閱相關新課的資料等等,都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課中,將學生的被動學習引導為主動學習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掀起了一股人本主義思潮,羅杰斯(C.Rogers)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張,認為老師的角色只是個“方便學習的人”(facilitator)。目前,世界教育領域也普遍由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法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法上來。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既有利于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又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學生去探索創(chuàng)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
2.2.1 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氛圍
一個充滿情趣的優(yōu)化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根本保證。有情,才能營造和諧、民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學氛圍;有趣,才能使學生樂學、主動學,激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有情有趣才能增強對學生的感召力。對于英語教學,機械地學單詞、練句型,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若能把學生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課堂上,以真實的生活感染學生,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致,鼓舞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我現在教的班級,剛接手時學生整體并不是很活躍,缺乏學習英語的氛圍。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將每堂課都設計了相應的活動。將情景教學融入到每堂課的主題中。例如:當學到“My Favourite Food”時,我相應設計了去超市購物的情景。當學到關于不同城市的主題時,我通過設計角色扮演的小組活動介紹不同的城市。當學習關于環(huán)境的主題時,我會讓他們想象假設地球上沒有了水、沒有了森林,人們會怎樣。讓學生考慮到后果后,再主動認識到今后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護環(huán)境。在此過程中輔之以制作海報等方式進行宣傳展示, 結果發(fā)現,有好多平時很內向的同學能夠很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而且態(tài)度認真。作為教師,對于任何一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贊揚,對于學生保持學習的熱情顯示了明確的效果。
2.2.2 積極探索多種學習模式
不斷探索不同的學習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如:開展探究式學習模式,即學生互相提問,互相解答,并由教師進行指導。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角,開展現疑、析疑、辨疑,學生求知欲望被激發(fā),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自己去體驗、領悟和感受,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獲得學習方法。開展互助合作的學習模式:以小組為單位,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同時,也互相監(jiān)督,共同進步。既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又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可謂一舉兩得。
2.2.3 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
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師長的鼓勵、成功的體驗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創(chuàng)造條件、把握時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起對自己能力的自信,是每位教師應具備的最有價值的教學藝術。
2.2.4 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
英語教學中離不開學生個體的參與,但是,語言需要交流,因此,在pair work和group work環(huán)節(jié),更離不開學生團體的配合。因此,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例如:組織小組討論競賽、小組表演、小組展示等活動,以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從而對于主觀的參與熱誠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更好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2.3 課后,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
古人云: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鬃庸膭顚W生“每事問”。學者黃宗羲指出: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巴爾扎克認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無異議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偉大發(fā)現應歸功于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問個為什么。”毋庸置疑,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個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問題,而且是個教學原則、教育觀念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確立學生主體觀念、師生平等觀念、學術和教學民主觀念,倡導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支持和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質疑、爭論,使學生不但會質疑、敢于質疑,而且善于質疑、習慣于質疑,把質疑當作治學的一項基本功;對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膽質疑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表揚,即使問錯了也不要緊。
3. 設置活動促進情商在英語學習中的不斷提高
開展與英語相關的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增加學生與他人、與社會交流的機會,是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情商不斷提高的關鍵。
人際關系包括在社會交往中的影響力、傾聽與溝通的能力,處理沖突的能力、建立關系、合作與協(xié)調的能力,說服與影響的能力等等。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英語學習離不開與他人交流、合作和溝通。只有通過語言在真實情景中的熟練運用才能達到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那么怎樣創(chuàng)造英語的交流環(huán)境呢?
3.1 在課內開展英語交流活動
通過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等活動,使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同時也會不斷提高對語言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在交流中,減少膽怯心理和對學習的壓力。
3.2 豐富課外活動,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
組織同學們觀看原聲的電影節(jié)目,逐步培養(yǎng)學生熟悉真實的英語交流情境。例如:前段時間熱播的Ice Age, the Lion King等電影,不但能豐富同學們的知識,激發(f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在故事中明白一些生活的哲理。
4. 應用研究的成果
通過以上對情商的培養(yǎng)與提高的研究及實踐,我們班級整體學習英語的熱情不斷高漲,在初中階段四年期中、月考、期末的多次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2018年中考中,我們全班38名同學的英語平均分達到142分,每位同學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整體效果顯著。我也相信初中階段對學生英語學習情商的培養(yǎng)與提高,對其整個求學生涯也會產生積極影響。
情商的提高與學習者的心態(tài)、認識、判斷、情緒都有很大關系。如果以高漲的熱情、深厚的感情、足夠的信心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那么,學習英語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將是水到渠成的事。
參考文獻
[1] 饒海青.情感維度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探究[J].成功(教育版),2009(1):73-74.
[2] 吳靜.注重學生情感培養(yǎng),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11):58-59.
[3] 徐宏財.有關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情商教育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5):9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