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硯
摘 要:墨家學說立足于平民立場,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民本思想。其中“節(jié)用”主張表現(xiàn)為崇尚節(jié)儉,體現(xiàn)了對民力的保護;“尚賢”主張表達了賢人治國的要求,體現(xiàn)了對民智的重視;“非攻”主張明確反對攻伐之戰(zhàn),體現(xiàn)了對民命的珍惜。這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對于當前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于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建設人才強國,對于倡導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關鍵詞:墨家;民本思想;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B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11-0053-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盵1]42回眸歷史,中國古代民本思想是古代思想家倡導的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理念之一,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墨家的民本思想立足于平民立場,倡導“節(jié)用”“尚賢”“非攻”等主張,體現(xiàn)了對人民體力、智力及生命的重視與愛護。深入梳理、研究這一思想,對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有著十分重要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墨家“節(jié)用”思想體現(xiàn)了對民力的保護
墨家不諱言“利”,其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2]273為政治目標。但當時“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3]275已經成為“民之巨患”,如何才能在落后的生產力水平和薄弱的物質基礎之上,保障百姓之利呢?墨家認為必須“節(jié)用”,這主要是針對統(tǒng)治階級而言,要限制他們鋪張浪費、追求奢華,“節(jié)葬”“非樂”也可以看作“節(jié)用”主張的具體體現(xiàn)。
首先,墨家主張“節(jié)用”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墨家認為節(jié)儉是立國之本。君主要效法圣人,古代圣王的治理經驗就是無論百姓的衣食住行還是兵器,都要以實用為原則。比如使衣服更好看、房屋更美觀、兵器更精致的裝飾等等,統(tǒng)統(tǒng)不要。因為追求這些物品的精美會加重人民的負擔,而增加這些外在的裝飾,并不能增強物品的實用性。與此同時,還要去除王公大人對奇珍異寶、鳥獸犬馬的喜好。節(jié)約的民力只有放在生產實用的物品上,才能增加供給,確保人民基本生活需要。
其次,墨家主張“節(jié)葬”以保障民力不被無謂消耗。節(jié)葬是節(jié)用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墨家認為古代圣王早已制定了喪葬從簡的法則,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厚葬久喪”之風盛行,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嚴重影響。從物質層面看,厚葬會使得大量錢財、物品隨死者埋入地下,更有甚者,以人殉葬,長此以往必使國家衰敗、人口減少、百姓傾家蕩產。從精神層面看,“處喪之法”要求人們長期處于悲傷之中,以至“面目陷陬,顏色黧黑,耳目不聰明,手足不勁強,不可用也?!盵4]198長期在這樣精神狀態(tài)之中,王公大人無法理政,農民無法耕作,百工無法制作。墨家由此感嘆道,“財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5]198,這樣下去,國家怎么能富裕,人民又如何生存?
最后,墨家主張“非樂”以保障民力用于生產勞動。墨家并非不認同音樂之美,但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上,他們認為,統(tǒng)治階級如果沉溺于享受音樂之中,就只會造成“以此虧奪民衣食之財”的嚴重后果[6]227。因為統(tǒng)治者要制造各式精美樂器,“將必厚措斂乎萬民”[7]275;而演奏樂器,要使用大量年輕力壯的人,這些人正是生產的主力;再加上,欣賞音樂總要和別人一起,如果和君子在一起聽就會耽誤他們治理政務,和平民一起聽就會耽誤他們生產;此外,還要養(yǎng)活這么多奏樂之人,他們“食必粱肉,衣必文繡”[8]278,這又是多大一筆開支。更有甚者,墨家認為,如果上至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沉溺于音樂的話,還有誰會把心思放在自己的本業(yè)上呢?所以,墨家堅定地認為“為樂非也”。
墨家“節(jié)用”主張對我們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因為雖然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但我們依然要看到我國發(fā)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我們要把更多精力放在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上。為此,我們一方面提倡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鼓勵人們?yōu)樽非竺篮蒙疃鴬^斗;另一方面強調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反對浪費。尤其是在對資源的保護利用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發(fā)展不能以破壞生態(tài)為代價,生態(tài)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tài)就是發(fā)展生產力?!盵3]只有調動起全體人民的積極性,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資源,追求綠色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高質量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墨家“尚賢”主張體現(xiàn)了對民智的重視
墨家把“尚賢”的重要性上升到國家存亡的高度?!赌印烽_篇即講“親士”,認為“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2]1。他們認為,“尚賢”是“為政之本”,一個國家治理的好壞根本就在于能否重用賢者。而要達到“尚賢”的目的,墨家認為必須打破階級壁壘、門第之別、貧富之界,“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2]52。
首先,墨家提倡“眾賢”,使人才輩出。墨家認為,“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盵2]49如何做到“眾賢”即聚集賢士呢?墨家認為,要給“賢士”做一個界定,即“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2]50,這種人是“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2]50。而要把這些賢才聚集起來,就得打破傳統(tǒng)以貧賤、親疏、遠近來選拔人才的方式,提出“舉義不辟貧賤”“舉義不辟疏”“舉義不辟遠”[2]50-51的三原則,從而廣招四方賢士,賢士招來后還必須“富之、貴之、敬之、譽之”[2]50,使得天下人皆愿以其為榜樣,從而達到“眾賢”的目的。
其次,墨家提倡“事能”,使賢者量才而用。在國家大力倡導之下,人們爭先恐后去做賢者,賢能的人多了,墨家認為在使用人才時還應當慎之,要“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盵2]56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什么不可少呢?因為即使在眾多賢者之中,也會有能力高低、才能高下之分,所以考察之后才可以依其能力謹慎地授予官職?!肮士墒怪螄?,使治國;可使長官者,使長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盵2]56當這些賢士能才盡其用為國家效力時,還有什么理由擔心國家治理不好呢?
最后,墨家提倡“置三本”,為賢者有為保駕護航。墨家認為,要讓賢士能做成事,“必為置三本”[2]59:“高予之爵”即賜予其很高的爵位,“重予之祿”即給很重的俸祿,“斷予之令”即給其決斷的權力。因為“爵位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厚則民不信也,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盵2]59把這三種東西授予賢者,并不是要賞賜賢者,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如果不能成功,墨家主張可以取消待遇,“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2]52。
墨家提出的唯才是舉、英雄不問出處的選拔方式強烈沖擊了當時的世卿世祿制,在今天看來仍然大有見地。當今,國與國的競爭雖然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但綜合國力的背后就是人才。對于人才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1]63。今天的人才不僅僅是治國理政之才,還包括其他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秀人士,他們聰明才智的充分發(fā)揮,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支撐和保證。
三、墨家“非攻”思想體現(xiàn)對民命的珍惜
墨家成為顯學正值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社會更加動蕩,政治更加黑暗,戰(zhàn)爭更加頻繁,人民更加痛苦。墨家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時代積弊中最主要的問題——戰(zhàn)爭。尤其是當他們親眼看見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難時,則更加強烈地反對戰(zhàn)爭,“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兩不利也?!盵2]426墨家反對一切不義之戰(zhàn),明確提出了“非攻”主張。
首先,墨家認為當時的攻伐之戰(zhàn)都是不義之戰(zhàn)。《非攻》開篇就從一個個故事展開,列舉了偷桃李、偷雞犬、偷牛馬、殺人取物都是不義的,引出攻人之國是最大的不義,前者不義受譴責,但后者不義不但沒有受到譴責還得到贊譽。因為從統(tǒng)治階級角度來看,治理國家需要民眾知義而便于管理,但攻伐別國是為了拓展其利益,要得到民眾的認同,就必須把“不義”宣傳為“義”。同時,墨家并非反對一切戰(zhàn)爭,墨家認為,“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2]173卻仍被稱為圣明的君王,其原因就在于他們是代天征討不仁不義之人,故稱為“誅”??梢?,墨家衡量義與不義的戰(zhàn)爭是從人民立場出發(fā)的,給人民帶來災難的攻伐是不義的,而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征討則是正義的。
其次,墨家認為攻伐給侵略國百姓帶來巨大災難。侵略別國,從理論上來說,損害的是別國利益,但墨家卻認為發(fā)動戰(zhàn)爭本身就會危害本國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因為侵略別國首先要有強大的軍隊和充足的軍備。軍隊組成主要是青壯年農民,而出兵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春季出兵耽誤播種,秋季出兵無法收獲,無論是耽誤播種還是收獲,百姓都會因饑餓寒冷而死;而且打仗還要消耗大量戰(zhàn)備物資,這些物資的背后也是大量的民力支出。
最后,墨家認為戰(zhàn)爭給被侵略國的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攻伐之戰(zhàn)不僅是毀壞他國的財物,更嚴重的是剝奪他人的生命?!叭肫鋰疫吘?,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勁殺其萬民,覆其老弱,遷其重器”[2]168-169,被入侵國家遭到嚴重的燒殺搶掠,百姓被殺死、餓死以及戰(zhàn)死。墨家在揭露戰(zhàn)爭給被侵略國帶來慘痛災難的同時,還揭開了這種倒行逆施行為的虛偽面紗,斥責這種不義之戰(zhàn)“上不利天、中不利鬼神、下不利人民”“而王公大人,樂而行之,則此樂賊滅天下之萬民也,豈不悖哉!”[2]171墨家痛恨這種不義之戰(zhàn),可見一斑。
墨家在強烈反對“非攻”的同時,也在反思戰(zhàn)爭根源,他們認為“起不相愛”,因此主張“兼相愛”。如何做得到“兼相愛”?前提是“交相利”,因為只有互惠互利,才能長久地保持兼愛。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中國將繼續(xù)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盵4]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方勇,譯注.墨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9.
[3]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 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 奮力實現(xiàn)今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任務[N].人民日報,2020-04-02(1).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