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鳴欣
廣東至高律師事務所,廣東 佛山 528000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我國建筑行業(yè)迎來了鼎盛發(fā)展的時期,建筑市場規(guī)模不斷壯大,但是有關建筑領域的糾紛問題、訴訟問題也逐漸增多,不少建筑工程項目出現(xiàn)的合同糾紛問題都與工程造價有關,這些都需要有鑒定資格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在司法機關的委托下,對案件當中涉及到的工程造價問題進行鑒別分析。最終的鑒定結果是司法機關處理建筑工程項目糾紛的重要依據(jù)。由此可見,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對工程造價司法鑒定中存在的法律問題不斷完善,最終才能為建筑行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常情況下,工程造價的爭議存在于建筑工程項目的完成階段。在該階段,工程項目中的大部分隱蔽工程已經(jīng)完工,因此產(chǎn)生的造價問題較為復雜,如果不借助專業(yè)的技術手段,是極難將工程項目造價問題查清楚的。例如當建筑工程中的主體結構發(fā)生裂縫問題時,造成裂縫的原因眾多,可能與外部振動、沖擊以及人為破壞等多種因素有關,還有可能與建筑原材料的質量、施工工藝等問題有關。此時在開展司法鑒定工作時,一定要對建筑工程的原始狀態(tài)進行確定,提高工程項目的隱蔽性,采取專業(yè)手段與知識確定工程造價[1]。
建筑工程項目本身具有個體性、復雜性的特點,這一特點也決定了建筑工程項目造價司法鑒定活動的專業(yè)性。這些復雜性特點導致工程項目承包方、發(fā)包方存在有一定分歧。眾所周知,建筑工程項目本身具有周期長、投資大等特征,導致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工作涉及到材料內容很多。再加上建筑市場當中因為競爭激烈的原因,存在有墊資承包、陰陽合同、工程質量低等現(xiàn)象,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使得工程造價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有關工程項目的造價問題必須借助專業(yè)知識才能開展。
結合當前我國司法環(huán)境來看,證據(jù)是我國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司法鑒定也是當前我國現(xiàn)行證據(jù)制度的重要內容。工程造價的鑒定結論對于司法結構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項目本身的特殊性,如果主張權利的一方無法向司法機構提供有力證據(jù)證明工程項目的確切造價,可能要撐到舉證不利的后果[2]。
根據(jù)當時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規(guī)定來看,人民法院針對專門性問題需要鑒定的,都需要將其交由相關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的部門的,應該交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進行鑒定??偟膩砜淳驼f是法院是啟動司法鑒定程度的主體,無論是司法鑒定的委托還是指派,主體都只能為法院,而不能為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或者參與人。但是筆者認為,啟動司法鑒定程度的主體應該存在兩種,為法院或者訴訟參與人。首先,在我國《證據(jù)規(guī)定》中明確提出,當事人申請鑒定需要在舉證期限內提出。對于具有舉證責任并且需要經(jīng)過鑒定的當事人而言,如果在有限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提供相關材料的,對案件審理帶來影響,最終使得法院無法通過鑒定結果對結論進行認定的,相關人員需要承擔不舉證的后果。由此可見,申請鑒定時當事人舉證責任的范疇,是當事人主張自己權利時應該有的內容?;诖耍谟嘘P司法鑒定程度啟動主體的問題上,應該加強當事人作為鑒定程序啟動主體的權利,法院在此過程中的審查僅僅只能作為形式上的審查[3]。
此外,在《證據(jù)規(guī)定》中還明確之處,當事人的申請鑒定在人民法院同意之后,需要當事人雙方共同協(xié)商,確定具有鑒定資格的機構、人員進行鑒定,在協(xié)商不成的情況下,由人民法院進行確定。由此可見,就算是當事人申請鑒定也要經(jīng)過人民法院同意,才能作為啟動司法鑒定程度的前提。
針對于鑒定依據(jù)是否使用舉證期限這一問題而言,一種觀點認為司法鑒定依據(jù)僅僅只局限于當事雙方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的證據(jù)。另一種觀點認為司法鑒定的依據(jù)不應該受到舉證時限的限制。筆者以自身多年工作經(jīng)驗為依據(jù),認為有關鑒定依據(jù)的舉證期限,在原則上應該適用于《證據(jù)規(guī)定》中規(guī)定的舉證期限。但是在對其開展實際操作工作時,可以適當?shù)撵`活處理。
首先,對于人民法院根據(jù)職權委托的相關鑒定工作,工程項目的造價爭議通常情況下可能會涉及到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權益等,此時如果當事人不提出相關鑒定申請,那么人民法院應該根據(jù)自身職權,按照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啟動鑒定程序。這種舉證行為因為不在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之內,因此鑒定程序不會受到舉證期限的限制。如果當事人提出了有關申請鑒定的內容,但是相關鑒定材料卻不全是,人民法院可以依照相關職權開展補充調查工作,為后續(xù)審判工作提供保障[4]。
其次,這對于工程造價鑒定活動而言,該申請本質上其實是當事人舉證的一部分,因此,原則上鑒定活動要受到舉證期限的限制。但是建筑工程項目具有一定復雜性,人民法院要結合案例的實際情況對舉證期限等靈活安排,給予當事雙方充足的期限,將鑒定程序與舉證期限相結合。
1.鑒定結構組織的調查活動不能代替法庭調查由于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在鑒定當中如果存在不清楚、不完整、有矛盾的表達,需要當事雙方共同澄清。鑒定機構如果想要全面了解案情,那么需要將當事雙方共同召集起來,在了解情況之后形成書面材料,作為最終鑒定的依據(jù)。這些都是鑒定結構開展鑒定工作時需要做到的工作,以確保最終的鑒定結果公平公正。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鑒定結構組織的調查活動并不能代替法庭調查。在法庭活動當中,當事人在經(jīng)過法庭允許之后,需要向當事人進行發(fā)問,為后續(xù)法庭審判提供依據(jù)。
2.鑒定人需要出庭質證
在我國出臺的《證據(jù)規(guī)定》中,明確規(guī)定了在訴訟活動當中,當事人如果對鑒定意見存在異議,那么需要相關鑒定人出庭作證。當事人可以向法院要求1-2名鑒定人言出庭作證,對相關專業(yè)知識進行說明。同時,法官如果對鑒定結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需要向鑒定人員進行審查與詢問。由此可見,鑒定人出庭是一種法定義務。當事人如果對最終鑒定結果有意義,鑒定人員需要根據(jù)事實與法律依據(jù)對相關結論進行解釋,以便確定最終結論能夠成立。此項工作的開展為法院最終的審判工作也提供了一定依據(jù)。
綜上所述,結合當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存在有多種問題,這些問題一旦涉及到司法層面,極有可能導致企業(yè)蒙受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建筑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問題身為典型問題,存在有啟動主體問題、是否適應舉證期限問題等等,只有將這些問題有效解決,才能確保建筑工程項目造價工作順利開展,為后續(xù)法院審判等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