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自主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觀察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根據自身條件需要而制定的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它包含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目標學習能力、問題學習能力和元認知能力,能更加有效的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有效性。本文以曾經的熱點問題——西南旱災作為材料,引入進模塊選修五自然災害中作為案例,引導學生關注事實,將地理事實與課堂所學知識、能力方法結合起來,實現遷移,并培養(yǎng)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防災減災的意識。
關鍵詞:自主學習模式;地理教學設計;西南旱災;實踐教學
1 自主學習模式的概述
21世紀初國家提出并進行了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對于以往的課程改革,本次課程改革更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所以,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學生發(fā)展更具有戰(zhàn)略性的意義。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己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
1.1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使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全面灌輸轉向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觀察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需要而制定的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1.2自主學習的特征
研究自主學習的學者有很多,他們所站的立場不同,因而歸納的自主學習的特征也不同。奧德曼認為,自主學習者要有以下特征:能夠對自己的學業(yè)總結成敗并歸因;對自己負責;相信自己;相信成功需要努力的付出;設定學習目標;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擁有有效的學習策略;能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2]賓特里奇認為自主學習者應該是:可以設定學習目標;具有有效的學習策略;能夠監(jiān)控、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過程;能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董奇、周勇認為自主學習應該具有能動性、調節(jié)性、遷移性、有效性等特征。余文森認為,自主學習核心內涵是自覺、自立、自控。
2 基于自主學習模式的地理教學設計研究
2.1 教學模式構建與教學設計
地理自主學習模式是教師創(chuàng)設系統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掌握地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程序,養(yǎng)成地理科學態(tài)度和品行的教學。自主型教學方法是與自主學習模式相對應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實質是一個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漸次發(fā)展學生自主思考的學習品質和全面發(fā)展的人格,其教學一般模式見圖1。
2.2 模式具體步驟和要求
2.2.1 問題導入,激發(fā)動機。呈現西南旱災背景材料,吸引學生注意,獲得感性認識,并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形成認知上的沖突。
2.2.2 確定目標,自學自糾。①根據圖1信息,可讀出我國旱災的頻次分布,了解到西南地區(qū)也是我國的旱災高發(fā)區(qū),但頻次不如華北和華南多;②根據背景材料和圖2的信息,學生可將西南旱災的重災區(qū)定位在西南地區(qū)的南部,按省區(qū)來看主要為云南大部、貴州西南部、廣西西部,同時背景材料還反映了西南旱災的嚴峻程度,通過對此的感知,吸引學生的興趣來增進其分析問題的動力;
2.2.3 小組合作,互動討論。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形成對“西南旱災”認知上的沖突以及探究興趣,并據此提供大量圖文信息材料,學生通過案例自主探究對問題進行驗證、修正以及補充答案。
3 自主學習模式的地理教學設計反思
3.1 教學設計中的優(yōu)勢與創(chuàng)新
本教案從設計到定稿都花了很多心思。從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到具體實施案例的制定,都滲透了筆者的思考。總結教學設計中的優(yōu)勢與創(chuàng)新主要為一下幾點:1.以曾經的熱點問題——西南旱災作為材料,引入進模塊選修五自然災害中作為案例。 西南旱災在高中課本中并未出現, 但是案例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案例本身,而應該通過案例的學習,實現某些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某些能力。2.根據課標,該案例分為多個目標,對每個目標大體按照呈現案例,獲取感性認識;分析案例,找出關鍵詞;理順思維,明晰相關概念;聯系區(qū)域,進行綜合分析;聯系實際,做出價值判斷;辨別信息,將問題類化。力求通過案例,引導學生關注事實,并將地理事實與課堂所學知識、能力方法結合起來,實現遷移,并培養(yǎng)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防災減災的意識。
3.2 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
1.存在問題:該教學設計所提供的案例資源非常豐富,對學生具有啟發(fā)意義。但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總結不夠,或者在具體過程中體現得不明顯。
改進措施:增加教師的引導活動,并加以歸納總結。
2.存在問題:該案例設計的自主學習過程較為順利,沒有考慮到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困難和可能產生的問題,從而沒有對學生所給出的答案進行驗證和反復揣摩,所以會導致最終答案的正確性有待考證。另外,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缺乏一個不斷驗證與總結的過程。
改進措施:教學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細化自主學習的流程,做好各項預案,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一般性問題,制定對策,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其所得答案去檢驗,從而自主得出結論,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結 論
本文以曾經的熱點問題——西南旱災作為材料,引入進模塊選修五自然災害中作為案例,通過呈現豐富的西南旱災的案例,從空間和時間分布角度,引導學生首先通過了解我國旱災的區(qū)域分布,并對西南旱災從成因、發(fā)生、發(fā)展和主要危害等方面進行自主學習與逐層深入思考。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案例的逐層深入,培養(yǎng)學生形成:獲取感性認識;分析案例,找出關鍵詞;理順思維,明晰相關概念;聯系區(qū)域,進行綜合分析;聯系實際,做出價值判斷;辨別信息,將問題類化。力求通過案例,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關注事實,將地理事實與課堂所學知識、能力方法結合起來,實現遷移,并培養(yǎng)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防災減災的意識。此外,教案設計中應該增加教師的引導活動,并加以歸納總結。具體教學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細化自主學習的流程,做好各項預案,針對學生可能出現的一般性問題,制定對策,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其所得答案去檢驗,從而自主得出結論,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