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渭北初級中學 車健斐
音樂具有聲樂、器樂之分,無論哪一種,音樂的表現(xiàn)力都離不開其本身的內涵及演奏者的情感流露,作為音樂藝術的特色,應當在音樂教學中有所重視。
教師展開節(jié)奏訓練時,應當重視相關音樂知識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沉淀音樂知識素養(yǎng),主要包括節(jié)拍訓練、音樂內涵、音樂藝術。從節(jié)拍訓練來看,音樂節(jié)拍是音樂節(jié)奏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之一,也是最為明顯、最容易被學生掌握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教師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領唱、集體演唱、拍手掌的形式,引導學生以規(guī)律的拍手掌的形式融入音樂節(jié)奏中,注意課堂紀律的維持,使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此類節(jié)拍。從音樂內涵的角度來看,音樂內涵是有關音樂的定義、曲譜、音高、樂器等相關知識,旨在基礎性地教育學生音樂常識,學生對音樂具備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循著規(guī)律,把握音樂特色,掌握各個音樂的節(jié)奏,從音樂藝術的角度來看,音樂藝術是演奏時所呈現(xiàn)出的藝術氣息,教師應當教育學生體會演奏者的情感流露、音樂的中心思想。掌握音樂的“情感線索”,學生可以更容易掌握音樂節(jié)奏。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神圣的戰(zhàn)爭》中,教師要求學生欣賞時,可以引導學生集體打拍子,可以較為簡單地掌握音樂節(jié)奏,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思考音高的起伏變化以及曲調的緩急快慢,教師也可以告知學生音樂基本定義,讓學生側重觀察旋律的起伏變化,以此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以及對慷慨激昂情緒的表現(xiàn)力,教師再對照歌曲,將歌曲中的主題思想告知學生,學生就可以依托旋律、情感,精準掌握音樂節(jié)奏。
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習慣可以幫助學生領會音樂,事先深入了解音樂的背景、主題思想,從而結合認知到的內容,重新審視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把控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增強。從認知能力來看,教師可以教育學生如何將歷史背景、故事情節(jié)、主題思想帶入音樂中,尤其是如何領會音樂語言,可以根據曲調的起伏變化、快慢緩急掌握哪些是憂傷的,哪些是昂揚的,哪些是喜悅的,哪些是壓抑的,以此與音樂內容背后的文學語言對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品鑒音樂旋律,音樂節(jié)奏把控能力可以得到增強。從認知習慣來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在展開音樂教學之前,讓學生對音樂的歷史背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音樂的感情基調、起伏變化、中心思想具有基礎性掌握,這樣可以大幅度增強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黃河船夫曲》中,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之前,可以鼓勵學生收集《黃河船夫曲》歷史背景以及該音樂所要描述的畫面內容,讓學生在了解描述各部分寓意下,對該首歌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節(jié)奏。
學生掌握音樂節(jié)奏時,可以循著情感體會,了解演奏者及音樂本身所要傳達的情感信息,學生在精準把握下,一般可以用“情感”作為線索,掌握音樂節(jié)奏,展開訓練時,可以從經典片段品鑒、多聽多學多領悟,加強學生情感體會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經典片段,在提前知悉該片段所要渲染的感情基調的情況下,體會演奏者、曲調旋律是如何演繹的;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多聽、多學、多領悟,積累音樂品鑒經驗;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現(xiàn)實生活帶入音樂中,體會創(chuàng)作者和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可以在感同身受下深層次地領會音樂。
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西風的話》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對自身對秋天的理解,領會成長的意義,可以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曲調、歌詞中,把握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若學生仍舊難以領會,可以鼓勵學生課下多聽、多體會,這樣能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不斷沉淀學生音樂素養(yǎng)。
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節(jié)奏訓練應當涵蓋節(jié)拍訓練、音樂認知、音樂賞析等,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音樂節(jié)奏。具體訓練時,教師可以從音樂知識體系、音樂認知能力及習慣、情感體會等方面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性的音樂知識的同時,又能從歷史背景、寓意、情感等方面深入了解音樂,最終把控音樂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