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實驗小學 范玉婷
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實用工具,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藝術。小學語文的教材基于綜合考量,內容較為淺顯,如果教師只將教材文本作為教學目標,那么學生的知識層面以及思維模式都將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培養(yǎng)其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也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時期,對周遭的一切新鮮事物都有探知的欲望,教師應當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與書中的人物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從而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和眼界。
誠然,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開始意識到課外閱讀對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但部分教師并未及時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外閱讀教學體系,閱讀教學工作仍停留在表面:只是鼓勵學生增強課外閱讀,任由學生自己選擇閱讀書目,沒有給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漫畫書、故事書等文娛性較強的書籍,還有一部分學生“隨大流”,跟著其他人買,學生這種漫無目的的購書行為,沒有起到增加自身知識積累的作用。因此,課外閱讀教學必須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增強教師的引導作用,開展閱讀專項教學。
學生課外閱讀存在隨機性,如果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學習規(guī)劃,就會常常出現(xiàn)“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情況,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偏科”現(xiàn)象,即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往往愛不釋手,而把自己不感興趣、有一定難度的書籍束之高閣。學生這種全憑自身喜好閱讀的行為,不利于其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也無益于學生堅持不懈的優(yōu)秀品質的培養(yǎng)。
由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水平和知識層面的限制,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多數(shù)學生對書籍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思考過文字背后隱藏的深層含義。這樣的閱讀意義不大,學習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定期舉行讀書經驗交流大會等方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并予以適當?shù)闹笇А?/p>
課外書籍的質量參差不齊,種類繁多,各有側重。教師應當結合教材文本內容,為學生指定相應的課外閱讀書籍,避免學生由于經驗不足選擇錯誤的、不適合自己的書籍。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在正式上課之前,老師通過PPT向學生展示了位于黑龍江省北部的小興安嶺的風景圖,并向學生布置了任務——通過學習本篇課文,學當小導游,向身邊的人介紹小興安嶺的景色特點。通過課堂教學,大部分學生能夠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和用詞的準確程度,教師通過提問“樹木抽出新的枝條中的‘抽出’能否替換成‘長出’”來加深學生對作者用詞巧妙的理解。
類似《美麗的小興安嶺》這樣的文章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順勢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散文、隨筆,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補充并擴展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尤為重要,加強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打開了科學探索世界的大門,通過講解課文中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為飛機安裝雷達的做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茖W類文章對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目茖W指導,傳授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方法以及閱讀技巧。
課外閱讀不僅僅是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勇于提出自己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會。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以神話傳說為依托,向學生傳遞故事主人公的精神及優(yōu)秀品質?!毒l(wèi)填?!肥且黄难晕模瑢τ谒哪昙壍膶W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講授這篇課文時,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相關的動畫,引導學生根據(jù)動畫猜測原文的正確釋義,最后再揭曉答案,有利于學生加強對古文字詞的理解。課外閱讀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jù)多數(shù)學生存在疑惑的地方整理思維導圖,搜集相關的多媒體資料,利用學生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其答疑解惑。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加強學生課外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其以后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