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煒
(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興華初級中學,甘肅慶陽 744502)
對于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來說,由于自身發(fā)展的需求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有所提高,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也越來越重。初中語文學習對學生整個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非常重要,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尤其需要語文教師加強引導,為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語文學習目標發(fā)生了改變,各地各校根據(jù)新的語文教學目標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學習的方式應運而生,成為深受教師和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根據(jù)現(xiàn)階段對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針對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結合現(xiàn)階段初中生語文教學目標,對初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提出改進策略,以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
自古以來,我國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中心,主要的授課方式是“學生聽、教師講”的灌輸式教學。初中階段,無論是閱讀課還是寫作課,都會以教師為中心;課下,學生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與課程相關的課外活動,如實踐調查、課外閱讀等進行得較少。這種學習方式打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了強烈的依賴。近幾年,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學方式開始發(fā)生改變,課堂上的師生關系逐漸平等,教師會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但在現(xiàn)階段,這種授課方式仍沒有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現(xiàn)階段,新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的需求同樣推動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學方式向自主合作學習進行轉變。學生應該在學習中懂得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適應自身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將灌輸知識的過程變?yōu)橄硎苤R的過程。教學實踐是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調整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達到現(xiàn)階段教學目標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打開學習思路,提升學習能力。
初中語文課程目標要求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自主合作學習方式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但教師和學生對其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
第一,理解表面化?,F(xiàn)階段,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理論符合現(xiàn)階段的教育目標,并且處于實踐中。但這種教學方式產生的時間較短,應用經驗不足。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附加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忽視對初中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目標的進一步分析,導致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理論與實踐不相適應。比如,有些教師對自主學習研究不充分,課堂上造成指導較多或不予指導的情況,造成課堂過于緊繃或者松散,這實際上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起到了反作用。教師應結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認識到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差距,把握學生的興趣點,與初中語文教學相結合,達到自主學習的效果。又如合作學習,這并不是簡單地將班級學生劃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學習,而是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交換意見,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中獲得知識。
第二,理解大眾化。自主合作學習是一種教育教學理論,在多個學科中均可以應用,但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還處于探索階段,相關教學經驗較少,導致語文課堂千篇一律、毫無特色。實際上,教學理論是不變的,但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聯(lián)系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做出調整,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課堂上的簡單問題,可以放棄合作學習方式,避免占用課堂時間,耽誤教學進度。
第三,小組成員固化。初中語文具有自己的學科特色,需要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解決問題。以復習課中的古詩詞多義字總結為例,學生要調動記憶,對學過的古詩詞中含有“而”的進行總結。如果小組成員固化,會導致討論時過分依賴某一個或幾位成員,始終由語文成績較好或者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總結并回答問題,造成能力強者始終擁有鍛煉的機會,能力較弱的學生始終處于弱勢,不能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第一,自主學習混淆課內外任務。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課內外學習都有規(guī)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也時常發(fā)生過分探討與課內無關的問題,使得教師無法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完成課內教學任務。課外學習缺少教師的督促,學生缺乏自主性,不能將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比如,人教版初中語文在單元導引部分會引導學生將單元主題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如感悟人生、體味生活、享受自然。再加上語文是一門綜合學科,與歷史、政治、地理等交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選擇其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深度學習。
第二,合作學習中混淆學生角色。在合作學習方式中,師生交流擁有四種基本方式,現(xiàn)階段比較重視的是教師反向教學和師生互動。合作教學要求教師重視師生互動對教學產生的促進作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文知識的傳遞上,忽略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實際上,合作學習需要學生相互溝通,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F(xiàn)階段,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局限于書本,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等方式也能接觸到語文知識,應該讓學生提高自主合作能力,拓展學習方式。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應當體現(xiàn)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首先,加強學生的課前自主預習能力[1]。課前預習對學生課堂上接受新知識有密切關系。語文學科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存在個體差異,因此預習效果也不相同。比如,有些學生喜歡通讀文章,加深對文本的感受;有些學生喜歡研究文章的背景資料等,但是不同方向的預習都值得肯定,都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次,課堂上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回答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于學生的討論過程,教師可以給予框架,引導學生思考,也可參與討論。最后,課后任務安排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續(xù),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上進行創(chuàng)新,提倡“溫故而知新”。在課后任務布置上巧妙設計,力求“少而精”,減少機械化任務,盡量安排實踐性的課后任務。
合作學習是將語文知識活學活用,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鞏固語文知識。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交換意見,總結觀點,解決問題。在課堂最后,教師還可以安排小組間的意見交流。教師根據(jù)各組討論過程和結果進行引導補充,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除此之外,加強教師的合作溝通,通過集體預課、聽課等,相互借鑒教學經驗,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形成一定的教學模式。
根據(jù)本文分析,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時,應結合學生情況和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調整,這樣才能切實增強教學效果。自主合作學習是將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學生的相互帶動作用;教師也應結合教學經驗和實際,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