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葉
(浙江省溫嶺市大溪鎮(zhèn)第二小學 浙江 溫嶺 31752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板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視角下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閱讀課堂,讓學生們能夠在課堂上學習到知識。為了促進學生們?nèi)嫘缘陌l(fā)展,我國教育對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教學制定了高質(zhì)量的標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閱讀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深度,促進文化之間的交融和發(fā)展發(fā)展,為實現(xiàn)新時代和人類進步做出一份貢獻。[1]
1.1 教師在課堂上以講代讀。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一般強調(diào)對學生生字詞的訓練和文章分析總結(jié)的復制性訓練。閱讀課堂經(jīng)常性鴉雀無聲,教師會向滔滔不絕的總結(jié)文章,形成了學生圍著教師思路轉(zhuǎn)圈的模式,學生缺乏思考揣摩文章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在根本上阻礙了學生的成長發(fā)展。
1.2 通過提問代替學生閱讀。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會經(jīng)常利用提問代替學生閱讀文章,教師總是抱著小學生無法把握文章思路的思想主導式教學,于是直接在教學中淡化了學生和文章之間的交流。教師在閱讀課堂中會針對文章中的一些片段改成疑問句,讓學生們進行回答,學生們有針對性的在文章中只找問題的答案,導致學生閱讀的時間白白浪費掉。
1.3 封閉教學空間固定思想。語文學科的閱讀思想教學會觸發(fā)學生的情感,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會過度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從視覺上讓學生引發(fā)情感共鳴,使得文本閱讀變得寬泛。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會為了學生的升學率將目光局限在課堂內(nèi),單一的課本閱讀會讓學生們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所以導致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不容樂觀。
1.4 學生缺失語文閱讀興趣。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采用命令的口吻強迫學生閱讀指定的文章,學生機械化的按照學習模板總結(jié)文章思路,這樣的教學缺少情感注入。學生與文章如果沒有情感共鳴的話,會很容易降低閱讀文章的興趣。另外,教師命令的口吻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語文的信心。
2.1 改變傳統(tǒng)教育方式,把握閱讀靈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應該重視以讀為本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們和文章產(chǎn)生情感共鳴。當學生們帶著情感進入文章閱讀時更加容易感受到文章內(nèi)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該生硬的強調(diào)學生讀書,而是要引導學生靜下心來真正的融入到文章中,每個學生在讀完文章之后都會有自己的思維理解,教師不能在閱讀的一開始將思路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摒棄之前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教學中要采用新型的模式讓學生體會文章情感,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落花生》的過程中,教師用一個謎語作為導入:“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著個白胖子?!睂W生們很快的想到謎底就是生活中熟悉的花生。教師給出學生們兩分鐘的時間查找學習生字詞,之后給出學生自己閱讀文章的時間,學生們一起進入自由閱讀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文章的抒情性不強,所以學生們在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會存在什么困難,學生只有真正的投入到閱讀中才能夠悟出文中的道理。學生們的自由閱讀結(jié)束之后教師給出問題,再帶領學生進入文章閱讀,之后提問問題指導性深入閱讀,學生們應該著重理解“居然、很難得、最可貴”的文章句子,這個時候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教師給出的閱讀思路學會更多的知識,同時也不會丟失自己本身的思維發(fā)展方向,使得學生能夠?qū)W得活,學得真。[2]
2.2 加深生字詞句訓練,提升閱讀能力。文字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字詞的訓練教學同樣十分重要。生字詞的掌握是學生們閱讀文章的基礎,學生們在對每個字詞的本義理解之后才能夠更深層次的挖掘文章中的重要思想感情。教師在教學生字詞時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為學生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能夠樂學。同時,教師除了改進教學方式也要加強對學生們的生字詞句訓練,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關注學生對字詞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們能夠?qū)⒃~語和閱讀內(nèi)容句子練習在一起,真正的理解文章內(nèi)涵。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慈母情深》的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們進入閱讀之前可以幫助學生們解決生字詞(震耳欲聾、陷、碌、攥和多音字“龜”),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們流暢的閱讀文章。學生們讀會生字詞之后,教師需要強調(diào)課文中這些字詞的作用。本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語言,文章篇幅不長但是用字詞短句十分生動的刻畫出一個辛勞的母親形象,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反復對生詞推敲,走進文本,通過字詞的反復閱讀訓練去深入理解“一元五角錢”意味什么,“震耳欲聾”這個詞語更加能夠體現(xiàn)出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學生們通過抓住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詞語很好的表現(xiàn)出了母親愛兒情深,學生們通過對文字的認識也能夠進一步感受到倒裝、反復等寫作方法的作用,從而提升了自身的閱讀能力。
2.3 促進文章內(nèi)涵理解,強化閱讀思維。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增長,很多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電子產(chǎn)品,紙質(zhì)閱讀已經(jīng)被越來越多的人遺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強調(diào)對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師對于高年段學生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字的熏陶。高年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識字量,能夠讀順文章并且初步感知文章內(nèi)涵。因此,教師在面對高年段小學生閱讀教學時需要促進學生們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讓學生們能夠從文章背景和文字中體會情感,并且找到文章寫作的層次,從而強化自身的閱讀思維。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五年級語文下冊一單元《祖父的園子》的過程中,由于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認讀生字詞,學生們在閱讀文章時結(jié)合課文理解詞語,教師帶領學生初步閱讀文章捕捉文章信息,引導學生找到重點段和關鍵詞,教師組織學生帶著任務閱讀,學生們通過熟讀文章想象課文中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到作者描寫的童年情趣,并且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學會如何找到文章關鍵點,抓準文章情感,更加有效的促進了閱讀思維能力的提升。[3]
2.4 積累語文閱讀知識,培養(yǎng)閱讀習慣。閱讀是學生們思考的一個過程,學生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提高閱讀效率,更是需要加強對文章的理解。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習慣對于文章的精準理解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習慣用筆記下文章的好詞好句,對文章整體思路有一個更好的梳理。當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詞語也要及時查找,更好的處理閱讀文章的障礙,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們在閱讀文章時需要不斷的積累語文知識,促使自身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夏天里的成長》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經(jīng)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基本的學習習慣,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生去堅持,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課堂時需要引導學生們你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培養(yǎng)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篇通過描寫夏天里萬物都在生長的自然現(xiàn)象,屬于一篇散文,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學生們要先找出“夏天是萬物長大的時期?!边@一個中心句,在學生們掃清了閱讀障礙之后,也要將學習生字詞標注下來,學生們讀完文章之后要嘗試回顧拓展延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們以后的語文閱讀做好鋪墊。
2.5 傳授學生閱讀方法,促進核心素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們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語文在設計閱讀方法教學時應該將學生們作為學習主體,為學生們選擇出適合閱讀的方法,促進學生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將閱讀方法分為:精略閱讀、拉通閱讀和精細閱讀三部分,學生們按照步驟對文章進行完整閱讀,更好的了解文章細節(jié),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生們學習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匆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先進行粗略閱讀,對文章的意思有一個大體上的把握,學生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查找出不懂的生字詞。之后教師組織學生拉通閱讀,學生們對文章的重點進行詳細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之后,教師讓學生們?nèi)ふ椅恼轮械乃枷敫星椋瑢W生們體會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傷感之后再次閱讀文章,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能夠喚起學生珍惜時間的渴望,促進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4]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們的年齡特點開展核心素養(yǎng)下的閱讀教學。同時,閱讀課堂中的核心素養(yǎng)需要師生之間共同尋找整合,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能夠從文章中感知真正的情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