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蘭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第一實驗幼兒園 江蘇 南京 210000)
在過去的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大多數(shù)運用的都是較為陳舊古板的教學手段,大多是以出示范畫為主,不斷強調基礎知識和主要技能。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幼兒發(fā)展的需要了。從幼兒園實際情況來看,多媒體有著傳統(tǒng)教學不具備的大優(yōu)勢,它以生動、形象、直觀、新穎的特點吸引了幼兒的目光?,F(xiàn)如今,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對于幼兒而言,興趣能對其參與教學活動形成驅動作用,這就體現(xiàn)了興趣的重要作用。在幼兒園階段,美術教育的目標并不是使幼兒掌握美術技能,而是激發(fā)其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使幼兒能得到多重感官刺激,主動跟隨教師進行美術學習。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圖形繪畫”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在課件中為每個圖形賦予一個角色,與幼兒進行對話和變換,使幼兒能看到生活中的哪些物品屬于什么圖形。一旦幼兒受到視覺的刺激,就會更加樂于投入運用教師所講解的各種圖形創(chuàng)造圖畫當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在傳統(tǒng)美術教學中,教師在示范作畫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畫得太精細就很浪費時間,如果畫得簡單就會有幼兒看不懂。如小班美術活動“線條”中,幼兒會對線條可以變出什么充滿好奇。但這個教學內(nèi)容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受經(jīng)驗所限,幼兒不知道要如何去創(chuàng)作。我制作了多媒體的flash動畫,線條在視頻上變成了面條,變成了圓圓的橘子,又變成了彎彎的水波、長長的馬路。不同的變化再配上不同的顏色,幼兒看得很認真,有了直觀的感受,很容易就接收了本次的活動內(nèi)容。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幼兒更是有了自己的想法,線條的變化千奇百怪,充滿童趣。
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嘗試為幼兒拓展想象空間,使其能接觸到更多美術元素,并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欲望。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使幼兒發(fā)現(xiàn)美術元素互相組合的更多可能性,并更好地完成美術創(chuàng)作。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可愛的熊貓”這個部分時,很多幼兒并沒有真正見過熊貓這種動物,平時都是在故事書和動畫片中看到熊貓的卡通形象或者是通過大人的描述。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為幼兒播放幾段熊貓的視頻,并讓幼兒仔細觀察熊貓的外形、吃竹子的動作等有哪些特點,并根據(jù)自己對熊貓的了解,將其繪畫出來,或者自己嘗試創(chuàng)造熊貓的卡通形象。不同的幼兒其想象力也存在差異,繪畫的內(nèi)容也各不相同。幼兒完成繪畫的過程是其想象力得到提高的過程。
利用網(wǎng)絡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nèi)容的做法為幼兒們提供了更多的知識和更大的聯(lián)想乃至想象空間,這樣一來,幼兒們能接觸到更多、更新的美術內(nèi)容,也能更順利地理解一些美術知識,哪怕只是簡單的意象或一則短視頻,也能對幼兒們的審美、品位、藝術理解等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知識量的充足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內(nèi)核之一,幼兒們在接收網(wǎng)絡信息資源時也能萌生開放的思維和自主的學習意愿。網(wǎng)絡資源能幫助幼兒們獲取單純從課本上了解不到的知識,能增強幼兒們的美術知識面,也無形地鍛煉了其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激發(fā)了他們的美術學習興趣。
欣賞圖畫是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體系中的一個模塊。這里所提到的美術欣賞主要是通過帶領幼兒欣賞美術作品,使其獲得更多美的感受與體驗,從而逐漸形成美術審美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對美術知識的認識,為幼兒提供生動化的美術學習條件,在課堂中營造輕松和諧的審美氛圍。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到“花衣服”這個部分時,需要使幼兒學會用手來變化,形成不同的印花。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技術為幼兒在屏幕上呈現(xiàn)出一個穿著花衣服的小人,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件上,并讓幼兒仔細觀察,找出小人的衣服上出現(xiàn)了哪些圖案。色彩的變換和圖形的組合能更好地使幼兒受到美的熏陶,從而逐漸形成審美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能使幼兒在感受美術藝術的同時,接觸到更加豐富的美術元素,并能利用這些美術元素進行創(chuàng)造。
綜上,教師正確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多角度地組織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多媒體課件不但能讓課程內(nèi)容更生動,還能將幼兒帶入不同的情境,刺激幼兒思維的運轉,使幼兒的想象更廣闊,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幼兒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