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平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一中學 新疆 巴州 841000)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中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進而更好的適應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融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實驗教學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現(xiàn)階段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中都能主動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并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不斷變換自己的教學手段,而實驗教學作為高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同時,從近幾年的高考趨勢來看,對于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考察正在逐漸由知識考察轉向技能考察,不僅考察學生的生物理論知識,同時考察學生的實踐能力[1]。素質教育大背景下,高考中針對生物實驗相關知識的考察形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僅關注對學生知識記憶的考察,更關注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核。從歷年學生的高考結果來看,實驗知識的掌握一直是學生的薄弱點,因此生物考察中一直都有“得實驗得高考”的說法。由此可見,在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于實驗教學問題的重視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同時能使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具體化。同時,做好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手段,能夠從整體的角度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
2.1 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首先對提升生物核心素養(yǎng)拆分開來進行講解,以核心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探究能力來說,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正是提升探究能力的外在表現(xiàn)之一。畢竟只有通過提出問題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將問題呈現(xiàn)出來,以便學生進行提問。
以《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為例,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側重于客觀分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教師仍舊可以利用設置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其實這并不是浪費時間,反而對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點更有幫助。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教具展示出來,如顯微鏡、高倍鏡、臨時裝片等。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顯微鏡高倍鏡下對細胞進行觀察,使學生觀察出不同的細胞在形態(tài)、大小上千差萬別,而細胞的位置和功能的不同是造成細胞之間產生差異的原因。這時針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學生就會在腦海中產生疑問,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是什么,進而學生會將這個疑問提出來,教師可以出示含有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臨時裝片,引導學生在顯微鏡高倍鏡下對細胞進行觀察,進而學生就會了解到原核細胞是指無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而真核細胞是指具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驗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實驗學習的發(fā)展。
2.2 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其不僅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由此可見,教師在組織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促進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能夠有效推動學生的發(fā)展。例如:在“檢驗細胞質RNA和DNA”這一實驗內容的教學中,正式開始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就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鼓勵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實驗的過程中,有學生負責染色,有學生負責觀察顯微鏡,有學生負責涂片制作,有學生負責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學生對實驗結論的理解往往更深。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要高于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高中生不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同時還要主動鍛煉自身的學習能力。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普遍較大,加之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產生厭學情緒,進而直接影響高中生整體的學習質量,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同時能夠持續(xù)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因此,無論是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來說,還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都有著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