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貴州省惠水民族中學 貴州 惠水 550600)
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前提,以提高學生地理素質為目標,遵循一切的學習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教育部的新課改要求為中心,在教學過重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切實激發(fā)每一個學生內心對地理學習的渴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現(xiàn)如今的高中地理知識當中,偏于文科背誦性知識較多,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程度不夠,給與地理學習學法指導較少,更多地偏重于知識的講解和監(jiān)督學生背誦。這就導致學生認為地理只需要考前突擊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知道地理的學習絕不僅僅是背背的事情,是需要扎扎實實的學習,一步一個腳印來學習的。但是很多高中學生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不夠用心。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耐心和恒心,學習時不足夠努力,自我約束能力差,當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容易退縮、逃避。能夠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都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導致地理成績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正用心學習。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利用自己專業(yè)能力和教學技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接受新鮮事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學習中。
學生要想學好一門課程,對這門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是重要的前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到當堂課能夠消化吸收八分之八十的知識,而另外百分之二十需要在課下鞏固、提高。在講解地理知識時,教師不能干巴巴的講解,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形式,其中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來進行教學,是高中地理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拉近與知識的關系,教師根據(jù)英語知識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真正的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填鴨式”“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充斥著高中地理的教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中,只是簡單的記憶著教師的言論,只是單純地接納教師傳遞過來的知識,成為知識的搬運工。學生沒有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他們從不對教師講授的知識提出不同的建議,他們也沒有自主思考的習慣。這樣的教學課堂氛圍沉悶,乏味。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鑒于這樣的狀況,教師要從自身方面找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能夠放松心情,輕松愉悅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高中階段科目繁多、知識點多、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從心理上感覺學習壓力很大。好多時候學生的情緒需要有一個突破口進行宣泄、釋放壓力。所以教師除了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心理的疏導,關愛學生心理發(fā)展,讓他們感受到教師除了教授知識以外,在生活上、心靈上都在關愛著他們。這樣營造一個有愛的學習氛圍,教師要能夠融入到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相當融洽和諧。
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各科的學習壓力很大,加上沒有給與地理學科做夠的重視度,導致他們一旦遇到困難就選擇了退縮。針對這種情況,很多教師都為各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了相應的教學任務,而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針對自己的學習任務進行努力,最后都能夠完成任務,這時候學生就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所以當每一位學生取得一定成效的時候,我們教師一定不要吝嗇鼓勵、表揚,既給學生現(xiàn)階段的肯定,又為他們提出更多的要求,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進取的欲望。如有一位學生從網(wǎng)上看到一首詩:“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學生對此詩句很不理解,就在上課期間問老師這種現(xiàn)象存在嗎?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而教師對此問題卻采取了淡然處之的態(tài)度,沒有給學生科學的引導和解釋,只職責學生不要在課堂上提問與學習無關的問題。而這樣的處理就極大挫敗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今后再有問題學生也可能不會積極提問了。所以我們不管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猜測他們心中的想法,對于積極的問題要鼓勵,對于偏僻的問題要引導他們課下積極探究。這樣在學生在學習上產(chǎn)生困惑的時候,要主動伸出援手,與他們共同探討解決的辦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總之,高中地理要不斷探究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師也要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培養(yǎng)善于質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另外教師教注意采取和藹的態(tài)度,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近教師、敢于提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感知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讓他們保持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