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拋錨式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設(shè)置真實的語言情境,產(chǎn)生問題之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產(chǎn)生新的問題之錨。教師再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完成課堂的閱讀任務(wù)。它與以往知識講授的方式大不相同。將拋錨式教學模式運用在高三英語閱讀教學中,旨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及主觀能動性,在自主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技能。學生將精讀與泛讀相結(jié)合,在課堂中達到知識性與應用性的融合,會真正愛上英語閱讀。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在完成各類閱讀理解題目時,總覺得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所以得分率很不理想。教師的講解并沒有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在應用拋錨式教學課堂中,教師先預設(shè)情境并指導學生學習相關(guān)的閱讀技巧,讓學生重視文章的首尾段及主題句。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采用思維導圖、課本劇等多種形式自主完成閱讀任務(wù)。真實有效的情境使看似枯燥的英語閱讀直觀而有趣,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自覺地克服閱讀中的難題,并提高了自主閱讀材料的能力。
在拋錨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了課堂活動的主人。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設(shè)置了情景,這就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預習提前了解教材內(nèi)容,預設(shè)“問題之錨”,并解決“錨”。在預習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再引導幫助,閱讀過程就變得輕松愉悅了。學生的閱讀預習可以分三步:第一,用英漢字典解決單詞的讀音及生詞的含義,掃清閱讀障礙;第二,在閱讀文章時,梳理段落層次,并學會找到主題句并歸納段落大意;第三,劃出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在課堂上請教老師,從而解決問題。只有學生的預習、閱讀、反饋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才是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
新課程倡導“導之以學”。在高三英語閱讀教學中,預習時教師應給予明確的要求,有的放矢。明確學生的閱讀任務(wù),提升課堂閱讀效果。閱讀前,教師需把握重難點做好學案,為學生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閱讀中,教師要在精心備課的基礎(chǔ)上積極適時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學生的個別問題個別處理,普遍問題統(tǒng)一當堂解決。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不同文體的文章,歸納不同閱讀題型的解題技巧。
在高三英語閱讀教學中,小組合作方式行之有效。在英語閱讀課堂中,這種合作與競爭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互幫互助,提升了班級整體的閱讀技能。教師要求小組合作精讀同一篇文章,組內(nèi)成員一起查字典,一起分析文章;有分歧時,開展小組討論,得出正確答案。閱讀能力強的同學幫助能力弱的同學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翻譯長難句。組員之間,互相交流,信息共享。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更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小組分工可采用輪流制,保證每位組員參與到每一個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小組任務(wù)也是多元化的,如應用文海報的制作、科普文章的示意圖、記敘文的故事梗概與人物素描、小說的共讀與分享。這種互幫互助的學習對于閱讀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拋錨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設(shè)計問題之錨,有效地拓展和延伸與情境相關(guān)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在“錨”空間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從而拓展學習者的學習空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指導,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單向講授知識的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自主解決閱讀中的問題。而小組合作學習,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多元化評價體系則是因材施教的最好體現(xiàn)。
總之,拋錨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能動性,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讓學生們在情境中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在思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