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曲宗
(西藏山南貢嘎縣中學 西藏 貢嘎 850700)
初中語文是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需要進一步提升課堂的質量。在進行教學模式設計時需要結合學生發(fā)展的特點,深刻掌握課本知識點,開展一些合理有趣的課堂活動。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利用高效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教學目標,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從而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打造出高效的教學課堂。
語文蘊含知識博大精深但同時學習的過程會比較枯燥,尤其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亦是如此,一般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直接的將知識讀與學生,因為比較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所以直接傳遞課本知識,直達教學目的。這樣的課堂完全忽視了學生這個主體,老師照本宣科的方法枯燥乏味,教學氛圍差,學生對語文課堂喪失興趣。學生單一的聽從老師的講解,沒有互動,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語文知識并不能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本。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并不能有效的掌握語文知識,興趣和積極性都會逐漸降低,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很多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課堂活動也比較缺乏。另外語文課堂上評價模式單一,學生缺少鼓勵,極度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初中語文課堂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評價單一,多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極度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
初中語文知識涉及到較多的知識面,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影響著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能力,因此要重視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探究的能力。高效課堂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案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提高教學的質量。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能快速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挖掘學生的潛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深刻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因此要加快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率,順應新課改的要求。
3.1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老師在授課時,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內容聯(lián)系生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這樣的課堂氛圍能促使學生自主的投入到課堂中,積極的學習課本內容。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老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展示相關的圖片并播放適合的背景音樂,在畫面和聲音的雙重渲染下,帶領學生感受文中描述的環(huán)境,再深入體會《荷塘月色》的美好給作者心理狀態(tài)帶來的變化。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心情較為放松,也能立馬投入到這樣的情境中,在這樣的實際感受后能更好的體會作者的心境,理解文中所描繪的美景也能明白作者心情的變化。
3.2 關注學生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效課堂應該關注學生這一主體,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訴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單一的講授課本內容,學生不僅不能理解課本知識,還會產(chǎn)生抗拒學習的心理。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需求,有效開展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接受語文知識,便于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雷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各自的特點去飾演文中的人物,開展對話活動甚至話劇表演來增強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本,便于學生去思考,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3.3 開展積極的交流和評價,促進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初中語文課堂需要學生和老師積極的交流,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的與同學探討課本的知識,提出存在的疑問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展示出學習成果。老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探討的內容,及時的給予回應和參與,在學習成果展示的環(huán)節(jié)要給出積極的回應和鼓勵。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疑問,拓展思維,也在老師的鼓勵中了解語文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定期的交流活動和完善的教學評價模式都推動了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開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提高,也拓展了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總之,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急需高效課堂的改善,構建高效課堂不僅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也能有效的推動初中語文的教學。因此初中語文老師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結合新的課程目標積極開展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良好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