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霞 山丹縣東樂鎮(zhèn)西屯小學
民政部公布的《2018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8年辦理結婚1013.9萬對,比上年下降4.6%,而2018年辦理離婚共有446.1萬對,比上年增長2.0%。離婚率為3.2%,與上年持平??梢?,離婚率還在呈上升趨勢,這就說明單親家庭學生的數量也還在不斷增多。就以我所在的村小為例,全校共有95名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就有21名,占22%,這是一個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性格、學習態(tài)度的發(fā)展時期,單親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失衡、行為偏差等現(xiàn)象,而農村小學相對城市小學而言,單親家庭結構更為復雜,對學生成長、發(fā)展產生的阻礙更為鮮明,因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來改善和解決這一問題。
家長對孩子最基本的責任是滿足孩子生活的基本需求,而滿足孩子生活的基本條件則包括:家庭的經濟支持、健康的飲食保障,以及安全保障和醫(yī)療支持等。農村單親家庭經濟收入較為單一,主要以父母親的打工為主,農業(yè)為輔,因此單親家庭在兒童教育投入上較少。當然,兒童的發(fā)展不僅僅局限于家庭收入的多少,還要在家庭教育理念上給予關注。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監(jiān)護人多為祖輩,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吃飽穿暖、健康成長,生活質量、教育理念都很局限。
兒童的情感表達影響到兒童的行為方式。作為兒童監(jiān)護人,必須重視尊重兒童情感、關注兒童情感,但兒童情感問題也是監(jiān)護人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尤其以農村單親家庭尤甚,監(jiān)護人往往只注重兒童生活方面的問題,認為只要照顧好孩子日常生活需求就可以了。對于孩子內心的想法不甚了解,甚至覺得沒必要。長此以往,孩子的情感表達將會受挫,致使其不愿意表達,甚至情感表達受到壓抑。
首先,與外出父母親的關系,其表現(xiàn)為和父母親的關系逐漸疏遠。造成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單親家庭學生的父親或者母親在外出之后,由于各種原因,與家里聯(lián)系變少,以父親尤甚,只在相對較少的時間以及特定時間和其家人聯(lián)系,用以了解家里的情況,與孩子直接對話情況更少;另一方面,單親家庭學生的祖輩認為,和兒童父母聯(lián)系頻繁會影響其工作,所以一般聯(lián)系次數較少。種種原因導致了學生和父母的交流、溝通減少,導致關系僵化。其次,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學生監(jiān)護人多為祖輩,這種家庭的代溝導致了交流方式和相處方式上的相對困難。祖輩年齡多為55歲~65歲之間,這類人群還有一定的精力,雜事較多,花費在兒童身上的時間、精力較少,造成了單親家庭學生和祖輩關系親密度較低,隔閡較深。最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農村,他們和鄰里的關系不如以前親密,這就導致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學生接受鄰里幫助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這樣也對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學生人際交往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長此以往,這些學生性格內向孤僻,在學校也不愿與老師和同學交流。
兒童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的保障,相對城市學生來說,農村學生成績較差,而單親家庭學生尤甚。全校21名單親兒童,只有3名學生優(yōu)秀,6名在班級占中上水平,剩下的12名學生就在中下水平或者是后進生,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除了上述幾種因素外,還有教育資源上的不均衡。單親家庭學生的監(jiān)護人多為祖輩,文化水平以及教育觀念相對落后,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也不夠。同時,大多數單親家庭學生監(jiān)護人對兒童的教育持無所謂態(tài)度,有的監(jiān)護人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卻不愿意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管理,致使學生教育問題日益嚴重,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單親家庭對學生的成長、學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重視程度都不夠,這對兒童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相當不利的影響。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失衡,最終導致學生學業(yè)成績不理想,而小學階段又是義務教育的重要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成績不良好,就意味著在義務教育結束時,這些孩子可能會失去繼續(xù)上學的機會,而絕大多數單親家庭學生家長在看到孩子上學無望之后,會選擇讓孩子找尋別的出路。這樣,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大以及心理問題的不斷凸顯,面對日益繁雜的工作以及理想的渺茫,導致農村小學單親家庭學生極易走上歧路,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學班主任培養(yǎng)單親家庭學生自信心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9]GHB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