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芳
(福建省建甌市第二小學 福建 建甌 353100)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因此,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將有助于構(gòu)建這一學習方式。另外,從教與學的關(guān)系來看,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習方式,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研究如何從低年級開始,指導學生養(yǎng)成初步的語文自學能力便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將有助于新型學習方式的構(gòu)成。根據(jù)教育家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踐以“學、教、做”為三大環(huán)節(jié),依據(jù)六步驟:課前自學、比對目標、合作交流、展示互補、當堂訓練、總結(jié)評價進行學生自學能力的訓練。
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獲得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獲取知識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學習中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要讓學生掌握恰當?shù)膶W習方法。
1.1 課前自學策略,家校配合。課前自學就是學生直面課本,實現(xiàn)課前沒有幫助和指導地自學,并在課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跡[1]。在低年級自學策略有三個:讀通文——讀懂意——細感悟,中年級自學策略有四個:讀通文——讀懂意——細感悟——思寫法。在自學策略上中低年級做了很好的銜接,方法不變,要求上加以拔高。
1.1.1 讀通文:
(1)把課文讀3-5遍,做到讀通順、讀流利。
(2)圈出課文的生字,(嘗試不看生字表)在課文中給生字注音,并認讀幾遍。
(3)運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在課文中給生字組一個不一樣的詞。
1.1.2 讀懂意:
(1)給課文分段,并在段后寫出段意。(低年段: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低年段:讀了課文我知道了什么?),寫在本課頁首右半部。
1.1.3 細感悟:
(1)畫出表達優(yōu)美、精彩的語段。
(2)嘗試完成課后思考題。
1.1.4 思寫法:把課文的寫作手法,標注在本課頁首左半部(下)。
在落實自學策略時,我們?nèi)〉眉议L支持,家校配合。在班上培養(yǎng)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由學習小組長檢查完成情況。教師利用課前或課間,檢查學生獨立自學完成情況,包括課本批注、朗讀情況、質(zhì)疑等。多管齊下,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落實自學策略。課前預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解放了老師,提高課堂效率。[2]
1.2 師生比對目標,提升能力。要想學得好,目標不可少。在長期的教學生中,教師作為教學主導熟知教材的三維目標,而學生重在課本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卻不知所學課文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自學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學生在課本上寫下本課的學習目標,并和老師制定的學習目標進行對比。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定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爭取“學習目標”從“教師確定”、“師生共定”,最后“學生自定”,從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2.1 小組合作交流。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表現(xiàn)欲,渴望他人能夠傾聽自己。筆者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前后桌四人組成學習小組,依托“生生交流”這樣一個平等的平臺。小組檢查“自學”的情況,解決“自學”遺留的問題;再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準備全班展示。所以教師在小組合作提出的問題應具有討論的價值如: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的《寒號鳥》為什么喜鵲能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卻凍死了?用——畫出體現(xiàn)喜鵲勤勞的句子;用~~~~~畫出體現(xiàn)寒號鳥懶惰的句子。針對上面的問題,每個人都能夠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
2.2 生生展示互補。這是課堂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由某一同學代表其小組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征詢學習成果,學生上講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全組同學)用“我是小老師”的角色,向全班同學講解知識。
步驟如下:
(1)小組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的理解,與同學們分享學習所得。
(2)小組代表回答他人提問或質(zhì)疑,組間互相補充,逐步完善。
(3)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利用學生生成的課程資源,提出問題,加以點撥,幫助學生掌握本堂課的知識。
3.1 當堂鞏固訓練。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當堂練習。如:朗讀、背誦、聽寫生字詞等知識的積累;仿寫句子;擴展閱讀;小練筆。學生獨立完成當堂練習。如筆者執(zhí)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時,學完課文第八自然段作者的寫作手法,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展開想象的寫作方法,當堂出示一張運動會的跑步比賽的圖片進行小練筆:請模仿課文寫法,選擇幾個運動員的比賽情形,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等,然后展開想象,用“有的……好象……”寫一段話。學生寫完后先在四人小組進行互改,集思廣益,然后小組推薦作品,小組之間交流,此時教師要把控全局爭取讓好、中、差級別的學生都能展示。
3.2 完善評價機制。新課標指出: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注意注重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jié)合。
我設計了一張榮譽證書的獎狀,每張獎狀上都寫好組員的姓名,在小組活動中有發(fā)言,提出建議加一顆星,在班級內(nèi)參與互動的每人每次兩顆星。加星的任務交于小組的組長負責。每一次上課結(jié)束后,我都會把每個組的獎狀收回,根據(jù)星星的數(shù)量在每個組內(nèi)評出最佳組員,在幾個小組間評出優(yōu)秀小組,然后給予一定的獎勵,并且把優(yōu)秀小組的獎狀收回粘貼在班級榮譽欄。這一舉措在班級激起千層浪,大家積極性都很高。
筆者制定的獎勵品與課堂的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如《向你推薦一本書》的口語交際課上,小組派代表上臺成功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推薦形式可一人也可多人)即可獲得一本書作為獎勵。這一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激情高漲連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同學也積極投入到小組交流中。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學習能力,只要我們持之以恒,教授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讓他們學以致用。同時家校合作為孩子的成長搭建平臺,展示出彩的自己,孩子的自學能力肯定會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