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瑩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洪祥鎮(zhèn)新泉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怎樣才能使學生認識更多的字,而且掌握得更牢固呢?本文結合筆者近30年的教學實踐,逐漸摸索出識字教學的幾種方法。
不同的聲調標明不同的讀音。教師讓學生按相同的音節(jié)、不同的聲調找出生字來辨字形、辨字義。例如,kē(蝌蚪)、ké(蛋殼)、kě(口渴)、kè(客人);xiāng(相同)、xiáng(詳細)、xiǎng(響聲)、xiàng(照相);shī(濕透)、shí(果實)、shǐ(駕駛)、shì(式樣)。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認識字的聲調在讀音上的不同,并通過對比理解,牢固掌握同音字。
漢字中,同音不同義的字較多。如果對每個生字都是單調教學,沒有與生字有聯系的字做比較,學生記憶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但如果用相同音節(jié)帶出生字,讓學生對比學習,理解字義,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佳。例如,教師可出示音節(jié)gāo,引導帶出羔(羊羔)、糕(糕點)、高(高興),再出示音節(jié)guā,學生就會舉一反三,帶出瓜(西瓜)、呱(呱呱叫)、刮(刮目相看)。這樣的對比識字,學生興趣很高,記憶得也比較牢固,在以后的運用中能做到準確無誤。
在閱讀中識字,教師需要緊密聯系兒童的心理活動、文中特定的生活和科學技術、認識世界,從而豐富擴展兒童語言,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例如,在教學《稱象》中的生字“議論”時,先出示音節(jié)和生字議(yì)、論(lùn),標注讀音、分析字形后,理解字義,這時教師要提問學生:什么叫“議論”?學生不能馬上回答,引導學生讀這句話:“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學生經過閱讀,再根據上下文意思,就認識了生字“議論”,并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
閱讀能使每個人對語言文字有準確的認識感知,在閱讀中積極、主動識字,可提高其閱讀、識字能力和興趣?!段业陌职帧芬晃闹械纳帧疤ぁ保诮虒W時拼讀、分析字形后,引導學生讀李大釗的話:“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zhèn)€痛快。”通過讀,學生認識了“踏”字,理解了生詞“踏實”的含義,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踏實”說幾句話,這樣學生就理解并會用這個詞了。反之,單教“踏”,不讀句子,學生很難理解并記住這個詞。
在閱讀中識字,將所識的字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來掌握更為牢固,這樣學生能更好地辨析同音、多義、近義、形近字,提高識字的效率和能力,在熟練閱讀中有效鞏固識字效果,在推敲掌握漢字的同時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多讀、多識、多見,促進學生的識字速度,鞏固識字成果,提高識字與閱讀能力。
漢字由若干部件組成,如果能把這些字的部件附上含義,記住它的字形就很容易了,如小土就是“塵”、兩木就能成林、三人為“眾”,以此類推,如“歪”“炎”“裕”等。這樣聯系起來領會意思,有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牢固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識字學習中,學生可根據漢字的偏旁表義掌握音、形、義,因為大部分漢字的偏旁有明顯的表意特征。例如,“褲”“襯”“襪”等字都是“衣字旁”,和衣有關系;“蝌蚪”“蜜蜂”“蜘蛛”都是蟲子,所以是“蟲字旁”。這樣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懂得常見偏旁的意思,使他們逐漸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緊密聯系識字與認識事物,培養(yǎng)識字能力,增強辨字能力,迅速有效地建立音、形、義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可趁熱打鐵,出示“簍”字,讓學生組詞,學生馬上就組出詞:“竹簍”“小背簍”等,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聯想與“簍”相近相似的字有哪些,如“樓”“摟”??梢园l(fā)現,“簍”是竹子頭,與竹有關系,是竹子做成的;“摟”是提手旁,是手動;“樓”是木字旁,與木頭有關系。通過辨析,學生能迅速記住“簍”,并區(qū)分清“摟”“樓”的音、形、義,接著做相關練習,就能組出詞語“竹簍”“摟住”“樓房”等。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為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可根據字形特點,將生字部件的結構與某種具體事物聯系起來做比擬,形象生動,使學生較快掌握音、形、義之間的聯系。例如,教“特”為“寺前一頭?!?,“安”就說“好人頂蓋頭”,采用部件形體識字法,可能不完全正確,但根據具體情況還是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拘一格”,只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一種成功。
教師應讓每個學生在課前積極地把要學的、自己喜歡的、不好掌握的生字和字音寫成卡片。上課開始時,先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看看、認認、讀讀生字及其拼音,讓學生明白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要學哪幾個字。然后,指名學生把它讀出來,繼續(xù)進行系統學習,使學生輕松掌握字音。另外,教師也可用此法把學過的詞語寫成卡片復習檢測題,練習時可先出示拼音,指名學生拼一拼,寫出詞語,并檢查學生是否拼對了,若對了就鼓掌激勵。這樣的方式,既讓學生練習了拼音,鞏固了詞語,又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識字組詞的興趣[1]。
識字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教給學生認清字形的方法,可把平時遇到字形相近的字寫在卡片上正確區(qū)分,如烏—鳥,紙—低—底,巳—已—己,渴—喝等,還可把分解合體字寫在卡片上牢記,如女+馬=媽、一+大=天、回-口=口、分-八=刀,這樣分分合合混合練習,反復認讀,正確區(qū)別易混淆的字,使識字更有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前或課后,教師可有效利用卡片理解字義。具體做法是:出示卡片,做一字開花的游戲(用字組詞,用詞說話的一整套練習),讓不同學生說出不同的詞語,再根據不同詞語說不同的句子。例如,“花”,組詞為“花生”,造句為“我喜歡吃花生”……這樣用卡片反復出現所學的生字,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組詞說話的能力提高了,同時在語言環(huán)境中也理解了字義。
教師應定期把所學生字(一課或一單元)利用卡片組合起來,運用不同方式讓學生反復誦讀,如個別認讀、集體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等,讓每位學生反復認讀,認清所學生字的音、形,并讀準字音,理解字義。這樣既減輕了學生呆板認字與寫字、反復抄寫的課業(yè)負擔,又省時、有趣,還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在識字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從其認知發(fā)展出發(fā),制定有效、靈活、恰當的策略與方法,創(chuàng)新思維,轉變模式,拓展識字途徑與方法,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好、更快地認識更多的字,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拼音聲調、字形字義、組詞、讀法用法及一定的識字技巧,不斷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