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 王藝精
古詩詞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不僅有助于學生感受漢字的魅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陶冶學生情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與當前社會有著很大的不同,學生無法深刻地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加上古詩詞抽象概括、簡潔凝練、含蓄不外露的特點,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阻礙。
初讀詩歌,重點在于讀通,了解詩歌大意、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學生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獲取初步的感受,理解表層意思,為下一步的細節(jié)分析做好鋪墊。通讀時,首先應該注重對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了解,再逐步解決詩歌中陌生的生字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對漢字結構和形象化的研究,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加深對漢字的理解。
例如,在詩歌《早發(fā)白帝城》的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展開對詩人李白生平事跡的介紹;接著,結合該首詩歌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學生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引導學生逐步解決該首詩歌中的陌生字詞,包括“發(fā)”“朝”“重”等多音字,使用多種形式展開詩歌的閱讀,使其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詩歌的情感。
在對詩歌的背景和陌生字詞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分析詩句。了解詩句,主要是采用的連詞成句、串句成詩的方式,通過對字詞句的分解和重組,學生充分體會到詩歌的含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詩歌大意,展開小組交流,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涵。了解句意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圍繞重點詞匯展開閱讀,想象詩歌畫面,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還是以詩歌《早發(fā)白帝城》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思考“彩云間”的意境,感受白帝城地勢高的特點,也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體會旭日東升、彩云飄逸的畫面,結合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例如,對“啼不住”一詞的理解,不同于其他詩人,李白認為猿的啼聲此時也是悅耳動聽的,進而凸顯了“輕舟”的快。
古詩歌教學中,意境和語言的教學都十分重要。意,指的就是詩人通過詩歌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感情;境,則是詩歌中所描寫的情境畫面。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開精讀,通過文字想象情境,體會到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和思想,逐漸進入詩歌所描寫的意境中。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題西林壁》這首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反復的誦讀,加強記憶,充分發(fā)揮想象,感知詩人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古詩詞的意境美,是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主要追求,教師應該充分指導學生精讀詩歌,領悟其中的意境。
美讀古詩詞,指的就是注重對詩歌的鑒賞,進而實現自身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古詩詞審美教育,主要是由形象事物入手,分析由色彩、線條所構成的形象畫面,使學生從中獲取美的感受和體驗。古詩詞所采用的修辭手法多種多樣,包括白描、夸張、襯托、象征等等。教師要注重這方面的教學,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的情感、表達方式等,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例如,二年級上冊詩歌《夜宿山寺》主要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促進讀者感受山寺的高遠。二年級下冊詩歌《小池》主要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池水和蜻蜓的柔和。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詩詞,根據詩歌自主想象情境,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感受詩人的情感。
優(yōu)秀詩歌無論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還是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重要的作用。熟讀詩歌,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熏陶情感,積累優(yōu)美詞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以下三種方式背誦優(yōu)秀古詩詞:其一,積累詩歌詞句,增強記憶。例如,利用早自習時間閱讀詩詞,長期堅持形成積累。其二,書寫優(yōu)秀詩詞,默寫詩歌,加深記憶,練習書法。其三,欣賞詩歌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古詩詞作品,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這不僅有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發(fā)展學生文化素養(yǎng),還能為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并在詩歌閱讀過程中實現情感的熏陶。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古詩詞學習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必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應用“五讀法”展開古詩詞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達到更好的效果,促進其對詩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