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惠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八都學校,江蘇蘇州 215233)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以口語交際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途徑和方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每位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激發(fā)低年級學生“說”的欲望。
有趣的活動課是學生的最愛,做游戲、聽故事、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項目。為了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筆者每周和任課教師一起設計兩項活動,利用大課間、晨讀和午休三段時間,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口語交際活動[1]。
在晨讀課上,筆者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游戲,同時讓學生與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游戲形式。大部分學生喜歡運動競賽類游戲,結合學生的想法,筆者和體育組儲老師一起設計了一個“跳大繩”的活動。在體育課上,我們將全班學生分成了四大組,先讓高年級的兩位學生示范甩大繩,筆者和儲老師示范“跳大繩”,接著讓四組學生自行學跳大繩。第二天午休時間,筆者讓學生按照分組,互相說一說參與“跳大繩”活動的感受,最后讓每組推薦一位學生上臺講一講。一小組推薦了王同學,王同學落落大方地走上講臺,面對全體同學,大聲地把這個有趣的游戲活動過程講述出來:“體育課上,費老師帶我們來到操場,儲老師早已準備好了一根大繩在那里等我們。費老師讓我和她一起甩繩子,潘同學自告奮勇要第一個跳大繩,只見潘同學一躍而起,隨著繩子的擺動一跳又一跳,最后通過了測驗。過了一段時間,費老師和儲老師一起甩繩子讓我來跳。我很怕繩子會甩過來打到我的頭,所以,我跳了一遍又一遍,都失敗了,只能再次排隊,再次嘗試。第二次,我看準了時機,迅速鉆進去,一躍而起,一、二、三、四……成功了!成功了!通過測驗了!我越跳越快。但最后被繩子絆了一跤。很遺憾沒有多跳幾下,但我已經盡力了?!蓖跬瑢W聲情并茂的講述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接著很多學生都舉手想把活動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隨著母親節(jié)的到來,筆者讓學生做一個“小手工”送給自己的媽媽,以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并且還要求學生按照制作順序把制作過程詳細地講述出來。首先,筆者要求學生說清楚手工作品及其組成部分的名稱,制作時所用的工具及重要的步驟;其次,提示學生可以用表示順序的詞“先、再、然后、最后”或者“第一步、第二步……”等講述制作過程;最后,讓學生與同桌交流,彼此介紹做好的手工作品。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要求學生把手工制作過程說詳細,不能“蜻蜓點水”。張同學回家后在睡前親子活動時和媽媽講述了今天做手工的感受,張同學的媽媽把她的制作過程記錄下來,并發(fā)給了筆者。在第二天的晨讀課上,筆者讓張同學將制作過程講給全班同學聽,張同學自信地講道:“母親節(jié)快到了,我決定給媽媽做一張節(jié)日賀卡。首先我拿起一張藍色的卡紙,把它對折,接著在賀卡里寫上:祝媽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母親節(jié)快樂!我還在賀卡上面畫了一顆火紅的愛心、一份五彩的禮物和兩只可愛的小熊。然后我又用了紫色和黃色的卡紙,紫色卡紙先用剪刀剪成紙條,再用雙面膠粘好,用黃色卡紙折成一個蝴蝶結之后,也用雙面膠粘好,就這樣,一張美麗的賀卡完成了。下午放學回到家,我把賀卡送給了媽媽,媽媽很激動,開心地對我說謝謝?!睆埻瑢W的介紹落落大方,其他學生也聽得很專注。在接下來的晨讀課上,班上很多學生躍躍欲試,想上臺做介紹。
低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歡這樣有趣的游戲活動,他們親身經歷了玩“跳大繩”和“做手工”的過程,在興趣盎然的體驗活動過程中獲得了口語表達的能力。
二年級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圖片是由德國的?!W·卜勞恩所畫,共有五幅圖片,第六幅是空白的,作者的意圖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續(xù)寫故事……二年級的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形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激趣談話的形式鼓勵學生,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是看圖講故事、編故事,讓學生打開書,告訴學生要關注“按照順序”和“認真聽”這兩個要求。
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講述每幅圖大致的內容,接著讓學生與同桌互相講一講,最后讓學生試著把這些圖畫的內容連起來,大概地講一講這個故事的內容。為了鼓勵學生,教師還可以制訂獎勵標準:能準確概述一幅圖的內容的得☆,概述兩幅圖的得☆☆,概述三幅圖的得☆☆☆,概述四幅圖的得☆☆☆☆,概述五幅圖的得☆☆☆☆☆。課件出示五幅圖,教師可先試著范講兩幅圖,然后讓各組推選出的學生依次上臺給大家講述其他幾幅,同時提出要求:認真聽上臺學生的講述,在上臺學生講述結束后可以指出他們的優(yōu)點,也可以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
對于第六幅空白圖的續(xù)寫,教師可拋出兩個問題:光頭爸爸去哪兒呢?他在干什么呢?接著讓學生猜一下光頭爸爸到底去了哪里,然后請學生編寫一個故事。比如,有學生這樣寫道:
“咦!孩子,光頭爸爸去哪兒了,怎么還沒過來吃飯呢?快點叫你爸爸下來吃飯!”媽媽問道。兒子點點頭說,“好的,媽媽。我去看看爸爸是不是在房間里睡著了!”可是打開房門一看,爸爸不在房間里。兒子自言自語地說,“哎,我的光頭爸爸到底去哪兒了?”兒子輕輕地拍了一下頭,“對了,爸爸有可能在我的書房里?!毙☆^兒子來到自己的小房間,輕輕地敲了一下門,“咦,怎么沒反應?”又敲了幾下,依舊沒反應,呀!門一打開,光頭爸爸正沉浸在書海中,他翻看著這本書,一頁,兩頁,三頁……像著了魔一樣地讀著。小頭兒子開心地跳了起來:“光頭爸爸竟然也像我一樣趴在地上,正聚精會神地看書呢!書又轉化成了膠水,把光頭爸爸的眼球給粘了過去?!?/p>
哈,這真是一對有趣的父子。
在平時的交際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續(xù)編故事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作為老師,我們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參與到故事續(xù)編中,拓展和延伸口語交際的文本內容,從而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