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平江新城實驗小學校 周潔蘭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就學習規(guī)律而言,復習課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復習,查漏補缺,鞏固已有的知識,加深自己的理解,以此來達到“溫故知新”“靈活運用”的效果。雖然復習課如此重要,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此并不重視,認為這只是“炒冷飯”,毫無趣味可言,因此,復習課的效率并不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復習課的效率,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筆者以復習修改病句為例,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學生之所以認為復習課無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泛泛而談,沒有針對性,“眉毛胡子一把抓”,對于一些基礎的絕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也反復講,致使學生感覺“味同嚼蠟”,興味盡失。不僅如此,學生還會產(chǎn)生“老師講的我都會”的錯覺,導致后面的易錯點也沒有用心聽,出現(xiàn)“會的還會,不會的仍舊不會”的情況,復習課就失去了意義。例如復習修改病句,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使用修改的符號,就不需要多加贅述,而修改的方法則需要重點講解。由于班級授課制的局限,總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情況,因此,教師總會想要多照顧那些“吃不了”的學生。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想法,總是擔心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因此就反復講、反復練。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方法也許能照顧到那一小部分基礎不扎實的學生,但卻也讓絕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提高的機會。因此,身為教師的我們要做的是滿足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那些“吃不了”的學生,可采取課后補習的方式來給他們提供助力,促使他們盡量跟上大部隊的腳步。此外,課堂上也可采用差異化教學方式,以實現(xiàn)因材施教。
那么,如何能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呢?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復習課前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的形式有多種,例如提問、測驗、個別了解等。教師需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學情,并做出相應的分析,知道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jīng)“吸收”的,哪些是學生還未“消化”的,哪些是需要學生“反芻”的。做到對學情心中有數(shù)后,再結(jié)合教學大綱來制定相應的復習課方案。筆者在上修改病句復習課前,就通過做練習、個別了解的形式,了解到學生對于病句中常見的詞序顛倒、意思重復這幾種情況掌握得較好,因此復習課上就不需要著重講解,一筆帶過即可,而對于成分殘缺、搭配不當?shù)葘W生經(jīng)常出錯的類型,就需要重點講解,要鉆進去、展開來,講深、講透,幫助學生克服難點,讓復習課體現(xiàn)它的價值。
以復習修改病句為例,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遇到的只是單獨的病句,只要將其修改正確即可。但在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一個關于修改病句的知識體系,讓他們對這一塊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病句產(chǎn)生原因及如何正確修改的理解,同時也助于他們自己在寫作時寫出正確通順的句子。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總結(jié)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詞序顛倒、用詞不當、意思重復、前后矛盾、搭配不當、不合事理這八種,讓他們有一個“類”的意識,方便今后遇到病句時能明確類型,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語文學習不比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學習,本身就有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它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又如同宇宙,那些星星點點的知識點看似零散,實則它們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能組成一個個完整的星系。在語文學習,尤其是復習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思考將所掌握的一個個知識點梳理、重組,將其變成一個個“星系”,如此一來,知識的掌握就會更扎實。其次,思考概括修改病句的原則,引導學生意識到修改病句并不是隨意修改,而是要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用最簡潔、最恰當?shù)姆椒ㄐ薷?。明確原則后,再出示各個類型的病句,請學生一邊修改,一邊總結(jié)概括出修改病句的步驟和方法。這是學生第一次遇到類型齊全的病句,他們能通過比較各種類型病句的異同點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開頭提到學生對復習課提不起興趣,除了學習內(nèi)容“不新鮮”外,另一個原因是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不少復習課就是簡單的“老師講,學生做”,這樣的課學生又怎么會喜歡呢?因此,教師應該結(jié)合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
仍以筆者所上的修改病句復習課為例,由于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知識基礎,且出于學生差異性的考慮,筆者采取了分組教學法。根據(jù)課前了解的學情進行分組,組建成一個個學習能力梯級較多的小組,每組設定一個小組長,讓小組長根據(jù)組員不同的學習能力及水平分配學習任務。在做修改病句的練習時,題目的難度肯定會有梯度,設定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為一個小組,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力量,從而使小組得到整體上的提升。在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巡視,充當協(xié)調(diào)員、指導員的角色,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讓學習的過程更順暢。小組完成學習任務后,由本組學習能力較差的組員進行交流匯報。之所以挑選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交流,是因為如果他們能掌握,就說明這些知識對其他學生而言也不是問題,此外,還能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幫助其樹立學習自信。在這種復習方式下,教師走出了“舞臺”的中心,沒有了“聚光燈”,學生真正變成了主角。在更為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他們能更好地發(fā)揮各自不同的特點,學生的差異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學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主動性也能因此得到巨大的提升。自己是主角的課堂,學生怎么會不喜歡呢?
“每個學生都是帶著大腦走進教室的,他們都是有所準備的”,因此,在上復習課時,我們教師也應該有所準備,這準備并不僅僅是準備教案,還要準備學情,準備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式。多觀察,多了解,多思考,讓我們真正走進學生,知其所需,教其所缺,成為智慧的教師,讓學生成為智慧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