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慧
(江西省政府直屬機關保育院,江西南昌 330000)
課程游戲化是幼兒園課程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如何發(fā)揮游戲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需要讓游戲回歸幼兒本位,讓幼兒得到真正意義的解放,讓游戲充滿童真、童趣。幼兒自主游戲正是基于這一思想,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和主角。這一思想與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無疑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幼兒園教師要深入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汲取有益的滋養(yǎng),讓幼兒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有效的釋放。
陶行知先生在實踐基礎上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主張解放幼兒的大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從而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造的主體?!傲蠼夥拧彼枷胧菍τ變簣@教育實踐的理性積淀,它們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解讀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時,我們要拓展系統(tǒng)性思維,將“六大解放”思想和幼兒主體結合起來,聚焦幼兒主體性發(fā)展,通過全面解放幼兒,讓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在游戲中得到協(xié)同發(fā)展,提升自主游戲教育效果。
“六大解放”思想是經實踐證明的有效思想,具有多重意義。首先,通過解放幼兒,使幼兒主體意識被喚醒。幼兒階段是孩子主體意識被喚醒的關鍵時期,堅持“六大解放”思想引領,使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擁有游戲的話語權,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下的被動接受者。幼兒在自主游戲過程中,能夠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自己動手,自己觀察,自己尋找適合的成長契機等。其次,通過解放幼兒,使其潛能得到協(xié)同發(fā)展?!傲蠼夥拧彼枷胂?,幼兒的腦、手、眼睛、嘴等都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在自主游戲過程中,幼兒各個器官、思維等都積極地參與進來,各個方面保持高度的和諧,空間和時間得到無限的擴展,各種感官得到較好的調動,幼兒的每一個潛能得到喚醒,并且產生相互作用,獲得協(xié)同發(fā)展。最后,解放幼兒,將有效激活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是人體各種潛能保持最佳狀態(tài)的結果?!傲蠼夥拧彼枷?,著力于全面地解放幼兒,讓幼兒長期處于自由、自主、平等、和諧的游戲環(huán)境下,從而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將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更具有本土色彩,因為這一理論建立在教育實踐基礎上,是土生土長的教育理論,其能夠對當前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起到指導性作用。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要基于“六大解放”思想,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六大解放”思想的精髓,對幼兒自主游戲進行再思考。
幼兒階段是幼兒思維發(fā)展的起步階段。幼兒好奇心強,對外面的世界非常敏感,對身邊的人和事情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游戲是幼兒課程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師在游戲活動過程中,要進一步解放幼兒的大腦,使幼兒從初級的“樂于思考”轉向“學會思考”。樂于思考旨在培養(yǎng)幼兒思考的興趣,讓幼兒愿意開動腦筋。然而,在自主幼兒活動中,僅僅調動幼兒思考的興趣是不夠的,還要通過解放兒童大腦,讓幼兒學會思考。
例如,勞動區(qū)域游戲,游戲的主題是“小小廚師”?;谟變旱挠螒蛑黧w地位,筆者解放兒童的大腦,以問題引領幼兒思考:廚師是做什么的?他們的著裝是怎樣的?工作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需要哪些炊具?需要哪些食材……
通過問題引領,幼兒便開動腦筋,思考游戲的開展需要準備好哪些道具、了解廚師職業(yè)內容等。由于幼兒開動了腦筋,他們主動思考,通過大腦對游戲進行系統(tǒng)性的思考,并進行系統(tǒng)性的信息整合,從而能夠自主進行游戲,并確保游戲有序、有效的開展。
游戲最顯著的特點是“動”,需要幼兒多種感官的積極參與。然而,在幼兒園傳統(tǒng)游戲模式下,幼兒參與游戲常常是“碎片化”的,是“階段性”的。這就需要教師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幼兒,其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解放幼兒的雙手,讓幼兒全面參與游戲。
“小小廚師”游戲實施時,游戲道具和材料從哪里來,在傳統(tǒng)游戲模式下,一般是由教師提供給幼兒,這不利于幼兒自主性發(fā)展,也不是真正意義的自主游戲。為了引導幼兒全面參與,筆者將游戲材料、道具的準備工作教給幼兒,鼓勵幼兒在課前做好準備,并動手搜集或者制造道具、材料等。
由于解放了幼兒的雙手,幼兒思維的閥門被打開。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道具,做出了很多的“替代品”,如用牛奶盒制作成“調料盒”、用報紙制作廚師帽子等。這個環(huán)節(jié)較好地培養(yǎng)了幼兒動手實踐的能力,也為自主游戲的開展進行了較好的鋪墊,有效地激發(fā)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沒有觀察就沒有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對幼兒的自主發(fā)展至關重要。在傳統(tǒng)游戲模式下,教師側重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但是觀察指導不夠。這就需要教師基于“六大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幼兒的眼睛,讓幼兒深入觀察,掌握觀察的一般方法,從而通過自主游戲學會自主觀察,使幼兒洞察力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
例如,在科普游戲區(qū),教師可以結合時令開展“季節(jié)秀”游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根據不同的季節(jié)特征和景物等,設計游戲道具,展現(xiàn)不同季節(jié),從而增強幼兒觀察自然的能力,并且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科普知識。
在游戲活動組織的過程中,筆者打破傳統(tǒng)的按照春、夏、秋、冬順序開展游戲的格局,將春夏和秋冬進行比照式“走秀”,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觀察,比較春夏和秋冬季節(jié)在景物、季節(jié)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從而有機地解放了幼兒的眼睛。這樣不僅可教給幼兒觀察的方法,讓幼兒學會借助比較的方法感知事物的特征,豐富幼兒的觀察知識,還可提高幼兒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是幼兒與外界進行互動的重要渠道。在當前自主游戲中,教師都能夠鼓勵幼兒積極發(fā)言,但是忽視了說的品質。這就需要進一步解放幼兒的嘴巴,不僅讓幼兒積極發(fā)言,主動與其他幼兒、教師等進行互動,表現(xiàn)自己對游戲的見解,及游戲過程中的多重訴求等,還要鼓勵幼兒進行“個性化表達”,讓幼兒說出個性。
例如,傳統(tǒng)的角色扮演游戲“老鷹抓小雞”,在游戲開展之前,筆者創(chuàng)造幼兒“說”的機會,如說說“老鷹”為什么要抓“小雞”,“小雞”面對“老鷹”是怎樣的心理活動,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它們應該怎樣做才不會被“老鷹”抓住……
不同的幼兒,面對相同的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針對“老鷹”為什么抓“小雞”的問題,有的幼兒說,那是因為“老鷹”想要和“小雞”玩,“老鷹”太孤單了。圍繞幼兒這一創(chuàng)意表達,筆者及時調整游戲方向,一場“緊張的抓與躲”的游戲,變成了“老鷹”和“小雞”們愉快的嬉戲游戲。這場游戲既達到了運動鍛煉的目的,又富有童真、童趣,更為可貴的是發(fā)展了幼兒的游戲創(chuàng)新意識。
教育實踐表明,自由的、可供支配的時間,往往更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1]。而且,單單依靠課堂時間是難以滿足幼兒游戲需求的,也不利于游戲教育效應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基于“六大解放”思想,轉變傳統(tǒng)游戲設計觀念,引領幼兒從課堂學習轉向課外創(chuàng)造,即在幼兒課外活動中融入游戲,通過自主組織、開發(fā)游戲,引領幼兒學會自由創(chuàng)造。
例如,在美工區(qū)域,游戲的主題是“神奇的色彩”。幼兒可以根據這一主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對象,制作出色彩美工作品。在幼兒完成美術手工的基礎上,筆者又引導幼兒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活動區(qū),走出幼兒園,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去捕捉生活中豐富的色彩,并根據自己對色彩的認識,盡可能多地利用多種色彩去制作美工作品,最后再將幼兒的美工作品展示出來。
通過將課內自主游戲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幼兒掌握的課內游戲活動內容,以及游戲中滲透的教育目標,通過課外學習時間得以延展。這樣不但促進幼兒對課堂游戲的消化吸收,而且借助課外時間,能夠促使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將課堂知識進行整合,從而為幼兒提供課外創(chuàng)造的機會,實現(xiàn)知識向技能的升級和轉變。
解放幼兒空間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游戲設計觀念,能夠在課堂和課外兩大空間之間搭建橋梁,從而構建起立體化的游戲活動空間。幼兒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空間,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和技能,指導課外游戲活動,積累游戲經驗。
例如,在自然區(qū)域游戲中,筆者開展了“奇趣大自然”游戲活動。課堂游戲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游戲活動過程中,讓幼兒了解大自然,主要是認識大自然中的動物。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筆者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模擬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制作出道具,然后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進行自我介紹,并借助動作、故事化的游戲活動,培育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情感。課后,幼兒可結合游戲活動,再搜索資料,進一步豐富自己表演的角色,在家庭中進行表演。教師還應鼓勵家長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
解放幼兒的游戲空間,可以深化幼兒對大自然個性化認知,打破游戲區(qū)域的束縛。不僅如此,教育還要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效,使家庭成為幼兒游戲活動的新空間,使家長成為幼兒的游戲伙伴,從而構建“1+N”的立體化游戲空間。
總之,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對于幼兒園自主游戲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然而,在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中,“六大解放”思想的運用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結合幼兒園游戲內容和幼兒學情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讓游戲回歸幼兒本位,還原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