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江蘇省新沂市第四中學 江蘇 新沂 221400)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圍繞一個或者多個主題將文章以特定的方式和原則整合在一起供學生閱讀學習的一種方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又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對踐行語文課程標準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相對比傳統(tǒng)語文單篇閱讀教學來說,群文閱讀教學手段的落實,是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升、落實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群文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通過文章要素關聯(lián)點的研讀,使得學生在多文本閱讀學習中得到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群文閱讀教學而言,教師要想實現(xiàn)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就要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之前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在主題的確立中,讓學生的閱讀有一個精準的學習方向,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情感,又可以實現(xiàn)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同一主題不同文本的對比閱讀中感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例如,在初中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憂國憂民”為閱讀主題,讓學生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岳陽樓記》為一組文章展開群文閱讀,通過分析“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詩語句分析中,使得學生對閱讀主題有一個深入的掌握,在不同文本的研讀中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每一篇文章都會有相應的體裁,它既是作者對當時社會情境的真實反映,也是作者思想情感表達的有效途徑。對此,為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以文章寫作體裁為主題,在情感的確定中引導學生進行語句分析。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社戲》這一語文閱讀時,它是一篇小說類型的體裁閱讀過程。那么在進行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等文章為一組,讓學生開展閱讀,在同一體裁不同文本的閱讀中引導學生對小說體裁的寫作要點要素進行分析。同時為深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在進行這一群文閱讀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閱讀重點語句進行記錄分析,寫一寫自己的見解,在語句解析中實現(xiàn)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既可以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可以讓學生在群文閱讀學習中得到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提升。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閱讀,還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得到寫作能力的提升。為此,為踐行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寫作特點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構建,在寫作特點的分析中使得學生通過閱讀得到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以此來實現(xiàn)教師語文教學質量的優(yōu)化。例如,教師可以以讓學生對《老王》《鄧稼先》《藤野先生》等文章進行群文閱讀。通過對不同文本同一寫作特點的研讀上,使得學生懂得運用典型事例進行人物性格和品質的塑造。如,在“老王”這一文章閱讀中,通過送冰、送病人、送雞蛋、送麻油等日常小事,折射出老王樸質善良忠實的可貴品質和先人后己、舍己為人的金子般的心;在“鄧稼先”作者通過描寫鄧稼先說服武斗兩派繼續(xù)工作和工宣隊,武宣隊員不要圍攻兩件事體現(xiàn)了他真誠無私的人格魅力;在“藤野先生”這一文章中,寫了我抄講義、解剖圖錯誤等等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一絲不茍的工作品質。通過事例證明的寫作特點,使得文章情感不僅更加細膩,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得到寫作情感的提升。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會學習到同一個作者不同文本的文章,它既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閱讀視野提升、情感豐富的重要載體。為此,當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以作者為主題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在文本研讀中認識作者寫作特點,掌握文章情感,在深入作者探究中實現(xiàn)學生情感與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例如,教師可以以“魯迅”為本,讓學生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等為一組文章,讓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在多文本的研讀中使得學生對魯迅白描的藝術手法有一個基礎的了解,讓學生觀看到封建時期,魯迅筆下的黑暗勢力。這樣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可以讓學生在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對比中得到思想和情感的提升。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一定要找準閱讀主線路,通過精準化閱讀方向的設置,使得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有一個清楚地學習思路,讓學生在多文本閱讀學習中得到語文素養(yǎng)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