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孔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第三中學 安徽 和縣 238200)
語文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啟發(fā)與引導學生的情感,利用教材中內容進行情感方面的滲透,以此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上去。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要積極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緊抓學生的愛好興趣展開教學活動,將情感教育滲透進日常語文教學中,完善學生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促使語文教學課堂更加高效。
將情感教育滲透進日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引導,將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上去。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有效提升上去。
1.1 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高效性。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與實施,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要將語文這門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多溝通和交流,將情感教育滲透進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1.2 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提升。高中時期的學生具有非常豐富的情感,但他們即將面臨高考,具有非常大的學習壓力。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將情感教育滲透進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的心靈與文章有機結合到一起,煥發(fā)學生的思想意識。
2.1 激發(fā)學生情感教育因子。各個階段的學生都會有自己關注的情感領域。初中生步入高中之后,不但增長了年齡,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成長,比如更加成熟與獨立。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確定教學內容,并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情感教育。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感經驗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還有思維方式,在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元素,激發(fā)學生情感教育因子,幫助學生將情感世界在內心深處構建出來。比如,在教學《再別康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讓學生能夠在文中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善美,還有在《紀念劉和珍君》的時候體會文中的為國而戰(zhàn)的斗爭精神,牢記我國歷史,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引導學生及時自省不斷進步。教材中所收錄的文章都會帶有一些感情色彩,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文章內容,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實際深入分析教材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2.2 引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工具被廣泛的運用進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融聲音和視頻以及圖片等為一體的優(yōu)勢,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效提升上去。如果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進情感教育之中,那么就能夠更好的刺激學生視覺與聽覺,以此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將教學效果提升上去。比如,在教學《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相關圖片來進行課堂導入,將文中所描述的美麗景色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另外,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師可以再融入音樂,讓學生傾聽潺潺的流水聲,體會夜色的幽靜美妙,之后在利用多媒體的播放功能進行課文范讀。這樣的教學為課堂帶來了更多的新鮮元素,使學生在直觀的體驗中更好的感悟知識所蘊含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這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下,充分體會文中作者的真情實感,引發(fā)情感共鳴,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3 營造情感氛圍,讓學生接受心靈的體驗。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是一個長久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把詩情文情傳達到學生心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中的情和意,將自己融入其中,成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才能夠創(chuàng)設出與文章相符的情境,將文中字里行間的情感呈現(xiàn)給學生。比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是這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的,在教學之前先為學生播放了一首《思鄉(xiāng)愁》,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中的歸來去兮不可歸的無邊惆悵和無盡落寞。隨著音樂的播放教師深情的朗讀文章,雖然這篇文章并不是表達鄉(xiāng)愁,但是在這首音樂中卻充滿了濃濃的哀怨以及憂傷,正是對應了文中的郁達夫先生滿腔苦悶卻孤獨無處說的百轉愁腸和孑然蕭瑟獨自北上悲秋的悲涼心境。隨后在為學生展示悲秋的圖片,加上學生耳熟能詳?shù)氖捝锞暗恼Z句,烘托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憂思和眷戀以及向往之情。以此使學生充分體驗文中的情感信息,使學生將這節(jié)所學內容牢牢記在腦海中。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要貫穿日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更新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為學生建設一條情感的道路。